全球反美主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_软实力论文

全球反美主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_软实力论文

全球反美主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反美论文,实力论文,主义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0)2期0008-05

作为一种渊源已久的国际政治现象,反美主义的含义一直是学界有争议的话题,长期以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反美主义是针对美国社会(美国文化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的偏见与敌视,是反美主体不理性的“情感”。另一种观点认为反美主义是人们对美国政府(美国国内外政策)的批评意见,是主体的理性“认知”。“9·11”事件以后,不少学者对反美主义的研究做出了新的尝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彼德·卡赞斯坦、罗伯特·基欧汉的研究成果。他们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反美主义定义为“对美国政府与美国社会持负面评价的一种心理倾向”。①但是,这种观点依旧不能反映反美主义的全貌。因为全球反美主义的实际情况表明,反美主义不只是反对美国政府与社会的一种“心理倾向”,还表现为针对美国的敌意行为。

一、 反美主义影响美国软实力的主要表现

根据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观点,美国软实力是指美国文化、民主价值观念、国内外政策以及美国确立的国际机制与政治议题的国际吸引力。②而反美主义作为反对美国政府与美国社会的思想潮流与敌意行为,无疑会对美国软实力产生消极影响。21世纪初,全球反美主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美国软实力带来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第一,抵制美国文化。“9·11”事件以后,随着反美主义浪潮的高涨,全球各地对美国文化影响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抵制活动。一是直接抨击美国文化。如在欧洲,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认为美国文化的渗透严重威胁了欧洲社会的文化认同,因而对美国文化进行激烈的批判。2004年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在柏林展出时,德国众多媒体就借机对美国文化进行批判,如《南德意志报》的评论员文章认为“美国文化的一切都是庸俗的”,而《法兰克福汇报》的评论员文章更加激进,认为当前美国的艺术霸权地位是采取卑劣手段从欧洲国家窃取的。③在穆斯林地区,政治与文化精英则对美国文化优越论进行批评。2008年8月沙特阿拉伯一家主要报纸的社论文章指出,美国文化以自己的观念对穆斯林价值观进行评价,对伊斯兰与穆斯林的文化传统一无所知,正是这种无知与傲慢造成了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④二是抵制美国大众文化产品。21世纪初的几年里,国际民众抵制美国流行音乐与电影电视产品的呼声不断高涨。如在英国、法国、德国、土耳其、加拿大、巴西、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自2002年起,对美国大众文化产品持否定评价的民众越来越多,美国盟友英国与土耳其表现尤为突出,在2002年至2007年间,前者喜欢美国大众文化产品的民众由76%下降到63%,后者这一比例则由44%减少至22%。⑤三是反对美国跨国公司的企业经营方式与企业文化。反美主义浪潮使国际消费者对美国跨国公司的商业运作方式与企业文化的排斥心态不断加强,因为他们认为美国企业与品牌“像美国政府和布什总统一样,狂妄自大,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因此纷纷对它们进行抵制。⑥

第二,质疑美国民主价值观念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美国政治制度与经济模式质疑的声浪不断高涨,反对美国输出政治经济制度成为全球反美主义的重要内容。“9·11”事件以后,全球许多民众对美国民主价值观念及其全球化进程表示出否定态度。美国皮优国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在英国、法国、德国、土耳其、加拿大、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反对美国民主价值及其全球化的民众比例分别从2002年的50%、71%、67%、78%、54%、62%、68%、73%、81%提高到2007年的67%、81%、80%、86%、67%、73%、76%、76%、84%。⑦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纷纷对美国华尔街进行谴责,认为美国自由放任的经济哲学在金融领域的盛行导致了美国金融创新失控与金融监管缺位,最终致使金融危机发生,因而对美国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第三,反对美国外交政策。小布什执政以后,美国政府的一些外交政策激起了国际民众的普遍反感,成为全球反美主义走向高潮的直接根源。如在反恐问题上,许多国际民众认为美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欺骗了国际社会,因此对美国反恐战争的真实意图普遍质疑,如在德国、法国、土耳其、摩洛哥与约旦五国,不但分别有60%、58%、64%、63%、71%的民众认为美国反恐战争的目的是控制中东石油资源,而且还分别有47%、53%、61%、60%、61%的民众坚信美国真实的意图是支配整个世界。⑧因此,自2002年以来,国际社会反对美国反恐战争的民众不断增加,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加拿大、巴西、俄罗斯、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反对美国反恐战争的民众比例分别由2002年的23%、23%、25%、22%、58%、27%、35%、16%、32%、10%、45%增加到2007年的49%、57%、51%、41%、79%、56%、53%、33%、47%、42%、59%。⑨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反恐战争依旧是国际社会批判的重点,在巴勒斯坦地区、阿根廷、约旦、埃及、韩国、黎巴嫩、巴基斯坦、土耳其、日本等国,仍然分别有高达86%、80%、79%、73%、71%、58%、56%、55%、50%的民众反对美国反恐战争。⑩

第四,挑战美国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权。21世纪以来,民众高昂的反美情绪使得其他国家对美国进行“软制衡”的决心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各国政府开始利用自己在国际组织中的“投票权”对美国施加不利的影响。如“9·11”事件之后,美国为了使对伊拉克发动的先发制人战争具有合法性,企图重新诠释联合国宪章第51条关于行使自卫权的规定,遭到大多数会员国的反对,致使伊拉克战争未能得到联合国的授权从而失去了道义支持与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各国反对美国国际制度霸权的声浪不断高涨。2008年以来,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都认为美国经济霸权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美元的国际霸权货币地位是当前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原因;(11)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救市政策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许多国家纷纷要求对美国主导下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制度霸权又一次面临国际社会的挑战。

二、反美主义消极影响面临的制约因素

虽然近年来全球反美主义从上述几个方面对美国软实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当前美国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依然处于强势地位这一事实表明,高潮迭起的反美主义浪潮无法从根本上动摇美国软实力的国际霸权地位。这是因为反美主义面临着如下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一,各国政府的反美意愿涣散。从本质上看,当前的国际反美主义主要还是一种“发轫于民间的思潮与行动”,世界各国政府或政府联合不可能成为国际反美主义的主导力量。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冷战结束至今,美国一直维持着超强的综合实力,其国际霸权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备与美全面抗衡的实力,而且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决定了其他国家既有抵制美霸权主义的一面,又有对美依赖和借重的一面;再加上相互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各国很难在反美问题上形成完全一致的立场。(12)因此,除极少数国家之外,各国政府在制定与美国相关的政策时,往往不会将本国民众强烈的反美情绪转变为直接严厉的反美政策。这样,全球反美主义运动对美国软实力的削弱作用就受到了严重制约。

第二,民众反美活动的起伏性与非暴力性。当前国际社会对反美主义的认知,主要是通过一些国际知名机构的民意调查结果体现出来的。而这些民调结果往往是被调查样本在接受调查当时对美国的评价或态度的表现,不但具有短暂性与情绪性的特点,而且还会随着美国国内外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这就使得国际反美活动呈现出不断起伏的特征。与此同时,由于“9·11”事件以后国际社会反恐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以恐怖袭击等非和平方式表现的极端反美主义活动明显减少,国际民众的反美活动多以和平方式进行。他们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说或者游行示威等温和方式来表达对美国软实力渗透的不满,不会对传播美国软实力影响的美国机构、企业与个人进行暴力攻击。毫无疑问,国际民众这种不断起伏的非暴力反美活动也难以对美国软实力产生实质性影响。

第三,美国符号的多元化特征。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开放社会,对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兼收并蓄,从而使得美国符号具有强烈的多元化特征,人们对多元的美国也就会产生多元的评价。一方面,不同社会的民众对美国的印象可能相差甚远,譬如,89%的法国民众认为美国人民勤劳,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只有44%;86%的印度民众认为美国人民充满创新意识,而在西班牙这一比例为53%;58%的印度民众认为美国人民诚实可靠,而在土耳其这一比例只有16%。另一方面,同一社会的民众对美国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如在约旦,认为美国人民勤劳、富于创新的民众比例分别为78%与68%,但认为美国人民贪婪、暴力、粗鲁、不道德的民众同样分别高达63%、73%、64%与69%。(13)国际民众对美国认知的这种差异性无疑对全球反美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反美主义者可能抵制美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及其政策的某些方面,但同时可能肯定其他方面,从而出现了反美主义运动既抵制美国又接受美国的矛盾局面。

第四,美国软实力资源的国际垄断地位。当前国际政治中的软实力资源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美国软实力资源占据了绝对的强势地位。美国大众文化产品充斥世界的每个角落,美国的教育与研究机构吸引了最多的国际学生与研究工作者,美国掌握着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标准、拥有全球最多的学术成果。美国向世界各地传播民主价值观念的机构最多、力度最大。美国外交政策不但要确保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支配地位,还要维护盟国的安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事实上已经将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其他所有国家的内政都纳入了它的管辖范围。美国不但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支配者,在新秩序的形成过程中美国同样发挥着主要影响。总之,美国软实力资源已经渗透到国际社会与其他国家的各个方面。

第五,美国软实力具有强大的硬实力基础。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让别人感到自身的目标不切实际而放弃表达个人愿望的能力”,对美国来说,取得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其他国家觉得自己的目标不切实际而接受美国的目标。(14)美国强大的硬实力正是美国实现这一企图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雄厚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奠定了美国霸权国的地位,美国因而在国际社会的各个方面具备了 “话语霸权”。 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国际社会的是非曲直,按照本国的霸权利益来塑造国际“事实”。(15)另一方面,美国的硬实力为美国实现其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因而进一步增强了美国目标的吸引力。因此,其他国家一旦使自己的目标与美国保持一致,就有了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由此可见,美国软实力虽然在资源方面不同于硬实力,但获取过程中却离不开硬实力的支撑,本质上也是一种强制性权力。只要美国强大的硬实力不被削弱,美国软实力就能继续维持它的霸权地位,国际社会的民间反美力量无法改变这一趋势。

三、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尽管世界反美主义浪潮未能严重削弱美国软实力,但反美主义依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打击反美主义,维护美国软实力,美国政府主要采取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第一,加大公共外交力度。在美国政界与主流学界看来,美国普世的民主价值观念、富有吸引力的文化与“仁慈”的霸权在发展中国家遭到民众的排斥,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民主匮乏”与“独裁统治”。因此,必须加大公共外交的力度,与反美主义进行一场“观念之战”,消除反美主义对美国软实力产生的消极影响。小布什时期,美国政府采取如下措施加大了公共外交力度。一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传播。2002年在中东地区建立萨瓦电台与法尔达电台,在中亚地区建立自由阿富汗电台,加强对这两个地区的宣传攻势;2006年对古巴广播办公室启用了配备有直播卫星天线的新的机载发射平台,强化了对古巴和其他拉美国家的宣传力度。二是强化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宣传。小布什政府认为,虽然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不断增加,但没有得到国际民众应有的关注,因此必须对美国的援助项目与援助方式进行改革,使其变得“引人注目、姿态张扬”。三是实施“全球文化计划”,加大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力度。如小布什政府用于拉美学者交流的资金2006年增加到4100万美元,(16)用于穆斯林地区文化交流的资金2007年增加到4000万美元,以接受更多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到美国进行交流与学习。(17)四是增加对公共外交的人员配置。美国国务院增加了负责中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学术交流与公共关系事务的公共外交官员,同时还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快速反应小组”,专门关注各地的重大新闻事件,等等。奥巴马就职以来,不但他本人成为践行公共外交的急先锋,而且还要求美国政府启动一项多部门联动的公共外交计划,提高“观念之战”的效率。该计划要求美国有关部门在穆斯林国家的主要城市开设“美国之家”,借助富有吸引力的英语语言培训项目弘扬美国文化价值观念,提供能满足穆斯林民众与美国人民直接交流的免费网络连接与配套维护项目;组建新的“美国之声部队”,招募精通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波斯语、乌尔都语和土耳其语等地方语言的专门人才,提高他们的公共外交技能。这些工作无疑有助于在穆斯林地区重塑美国形象。

第二,对美国外交与内政政策进行调整。小布什总统第一任期的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是美国国际形象下降的直接原因。为了遏制这一恶性趋势,近年来美国已对一些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在小布什总统的第二任期,美国外交政策逐渐恢复了多边主义特点,积极弥补与法、德等盟国之间的分歧,开展与中国、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对话;重视联合国与其他大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与伊朗核问题上的作用;协调与阿拉伯主要国家的立场,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进行和谈;与中国共同推动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等等。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又推行“巧实力”外交,进一步调整美国对外战略。如通过国务卿希拉里2月份的“倾听之旅”,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对话与合作;奥巴马总统在4月初的伦敦金融峰会上大搞“道歉之旅”,努力改善和协调与欧盟的关系,在4月中旬的拉美“破冰之旅”期间积极改善与拉美国家关系,又在6月初的中东之行中积极向穆斯林地区释放善意。此外奥巴马政府还在寻求与伊朗、朝鲜建立“建设性关系”,抓紧从伊拉克撤军,强化多边合作之下解决阿富汗乃至南亚的反恐问题,谋求与俄罗斯签署新的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倡导建立“无核世界”,放弃在东欧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等。与此同时,美国对某些令国际社会反感的国内政策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奥巴马政府在环保问题上改变了布什政府对《京都议定书》的藐视,重塑美国气候政策;在反恐问题上决定全面改革美国对待恐怖犯罪嫌疑人的政策体系,包括关闭关塔那摩监狱与中央情报局的海外监狱、重新评估现行审判恐怖犯罪嫌疑人的制度以及禁止对恐怖犯罪嫌疑人使用酷刑;在金融危机问题上承诺全面整改金融市场的监管措施,严厉打击华尔街的“不顾后果的贪婪和冒险行为”,等等。事实表明,美国政府上述政策调整不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对抑制全球反美主义、提升美国软实力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21世纪初,全球反美主义浪潮高涨,给美国软实力带来了消极影响。国际民众对美国文化、价值观念与外交政策进行了批判与抵制,美国对国际机制的主导权受到更大的挑战。但当前美国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依然处于强势地位这一事实表明,反美主义无法动摇美国软实力的国际霸权地位,因为反美主义本身的特点、美国软实力资源的国际垄断地位及其强大的硬实力基础都对反美主义的政治效应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而当前美国不断增强的公共外交政策与相关国内外政策的适度调整同样有助于美国化解反美主义对其软实力的冲击。因此,尽管反美主义将来可能不断出现新的高潮,但它对美国软实力的不利影响不能被过高估计。

〔完稿日期〕2010年1月18日

注释:

①Peter J.Katzenstein and Robert O.Keohane,Anti-Americanisms in World Politic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6,p12.

②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5-14页。

③Josef Joffe,"The Perils of Soft Power",New York Times,May14,2006.

④“沙特报纸批评美国文化优越论”,http://www.norislam.com/html/89/n-2389.html.

⑤Ole R.Holsti,To See Ourselves as Others See Us,Ann Arbou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8,pp.78-79.

⑥"Half of European Consumers Distrust American Companies",http://www.gmi-mr.com/gmipoll/release.

⑦Ole R.Holsti,To See Ourselves as Others See Us,Ann Arbou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8,p.81.

⑧Ole R.Holsti,To See Ourselves as Others See Us,Ann Arbou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8,pp.44-45.

⑨Pew Research Center, "America's Image Slips, But Allies Share U.S.Concerns Over Iran,Hamas",http://pewglobal.org/reports/pdf/252.pdf.

⑩Pew Research Center,"Confidence in Obama Lifts U.S.Image Around the World",http://pewglobal.org/database/?indicator=8&survey=10&response=Oppose&mode=chart.

(11)"Global Economic Gloom-China and India Notable Exceptions" http://pewglobal.org/ reports/pdf/260.pdf.

(12)颜剑英:《浅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反美主义》,《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2期,第13页。

(13)"American Character Gets Mixed reviews ",http://www.pewtrust.org/news_room_detail.aspx?id=23226.

(14)同注释②,第7页。

(15)Janice Bially Mattern,"Why 'Soft Power' Isn't So Soft:Representational Force and the Socialinguistic Construction of Attraction in World Politics",Millenium: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5,Vol.33,No.3,pp.583-612.

(16)Pablo Bachelet,"Bush Aide Seeks Better US Image in Latin America",the Miami Herald,18 April 2006.

(17)Brendon O'Connor,Anti-Americanism:History,Causes,and Themes,Connecticut:Westport,2007,Vol.4,p.254.

标签:;  ;  ;  ;  

全球反美主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_软实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