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安海苹

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安海苹

辽宁省朝阳县西营子乡中心小学 122000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首位,这就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育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1.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学导式教学法等,都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注重质疑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由“应试”向“应世”转移,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多、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而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为“应试”作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索然无味,无论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学生顶多欣赏一下教师口才,实际上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而的东西并不多。究其原因,我们是用“应试”的方式来对待了现代人,长此以往,不会“应世”,反而恶性循环。

传统的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均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学生只有参与硬驱学习过程中,才会促进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比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

三、着眼“终身教育”,改革读写教学

“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学会学习”。当今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旦投身社会,能否立身行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读写能力。因而,这对学校的语文读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以读代教的方法。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读文章,主张从读中去体会情感。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进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研究性学习”也是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师生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是学习的主人。把语文研究性学习落实到读写教学中,那就是:以目的性为读写前提,以论为读写理论指导,以围绕读写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了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了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

论文作者:安海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安海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