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因素对广西粤语和普通话使用的影响及广西推广普通话的策略论文

经济因素对广西粤语和普通话使用的影响及广西推广普通话的策略

袁 善 来

(南阳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 :粤语和普通话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广西的强势语言,这其中经济因素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商品经济推动粤语在广西东南部的盛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人员流动,促进了使用不同语言人群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促使广西人语言态度发生了变化,调动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积极性。当前,广西应贯彻国家推普工作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不同语言人群的广泛接触;推动市场经济建设,创造外来人语言适应的环境;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师资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推普骨干队伍;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广普通话创造物质基础。

关键词 :经济;影响;粤语;普通话;策略

语言交际与经济活动可谓同出一源,都是人类生存的需要[1]。经济活动会推动语言的活动和发展。经济因素在语言的传播中起着积极的作用[2]。从广西语言使用的历史来看,其强势语言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从壮语→平话→西南官话→粤语和西南官话并用→西南官话→西南官话、普通话和粤语并用的过程[3]64。粤语进入广西也不过近百年,普通话进入广西是在建国之后,但广西普通话已得到大面积普及,二者都成为广西的强势语言。粤语的盛行最主要是经济因素在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前,普通话的推行主要依靠政治和文化的力量,但近二三十年间经济因素发挥的作用更大。本文主要从语言外部寻找驱动广西人选择使用粤语和普通话并促使这两种语言(方言)在短期内盛行的动因,以期对我国当前更有效地推广普通话提供理论支持。

一 、普通话和粤语在广西的分布和使用情况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12个世居民族。据2013年统计,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有2004万,约占5282万总人口的37.94%[4]。广西共有语言种类69种;除回族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会说几种语言(方言);广西是我国语种分布最复杂的省区之一。从分布范围来看,普通话地域最广,在调查到的90个县均有分布;使用人数也是最多的,被调查人中有6752人说普通话,占所调查人数的49.622%;但分布不均,比例最低的县占当地调查对象的7.78%,最高的县占到92.5%。其中,300人以上的县市有4个,100人以上的有19个[5]150-163。粤语主要分布在桂东、桂东南、桂南地区;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分界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分界线的西北说粤语的不多,分布也较分散[6]。从调查数据来看,粤语使用人数处于第三位,共有455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48%,其中,300人以上的县市有2个,200人以上的县市有4个,100人以上的县市有11个[5]150-163。在广西,使用粤语的人口达1700多万;许多说平话、客家话、官话的少数民族居民,以粤语为第二语言,这部分人口约有300万[7]6

⑯E.H.Gombrich,Symbolic Images,Phaidon Press Limited.1994,pp.139-42.(中译本见范景中、杨思梁主编,贡布里希著《象征的图像》,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188-89页。)

二 、商业运作推动粤语在广西东南部的盛行

在广西,白话(粤语)是后起的商业语言,是近百年间广东移民和商业势力在广西境内由东向西扩张而逐步渗透开来的;在市场等社会交际场所白话(粤语)的使用比例高于家庭,可以说明其商业优势语言的特点[8]

当然,产假制度也有其消极影响。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员工休产假会打乱企业平常的节奏,企业还要承担部分因员工产假而导致的工作调动、缴纳社保、工资等费用。另一方面,对于女职工自身而言,她们会因为休产假而长期脱离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着影响个人晋升与职业长期发展的担忧。公司和员工在产假这个问题上进行博弈,由于雇主拥有权力和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可以通过释放一些模棱两可的信息和隐晦的威胁,从而对员工产生压力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变相降低她们的收入等。

徐通锵等认为:由于缺乏经济的力量,汉民族共同语历时近千年至今还没有实现统一;英吉利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从产业革命到现在不过三百年,可见经济的力量在共同语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23]。其实,广西普通话真正得到大面积普及也就是在最近短短的一二十年的时间里,社会快速发展是近年普通话得到迅速普及和普通话能力快速提高的第一推动力[13]91。我们认为,除了加强学校教学在推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广西还应该利用经济因素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无线闭塞中心(RBC)是基于故障-安全计算机平台的信号控制系统,是CTCS-3级列控地面系统的核心设备。RBC根据所控制列车的状态,及其控制范围内的轨道占用、列车进路状态、临时限速命令、灾害防护和线路参数等信息,生成列车行车许可(MA),并通过GSM-R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给车载设备,保证其管辖范围内的列车行车安全[1]。因此,对列车运行过程的风险进行分析,继而对RBC的安全风险进行可靠有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三 、经济因素推动了广西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

习近平从2013年以来在与青年多次交心谈心中,反复强调青年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的融贯为一。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奋斗正确方向[16]。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9]。因此,青年自我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基于人民的幸福,基于国家的命运。青年要想实现社会融入、自我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现实基础,更加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引领,还需要强大的动力支撑。

(一 )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人员流动 ,促进了使用不同语言人群的广泛接触

广西地理环境以山地为主,改革开放之前,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与外界很少联系;而且农村人口比例较大,经济欠发达,信息相对闭塞,妨碍了人们主动去学习普通话。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各民族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处于相对封闭山区和边疆的少数民族群众很多人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1990年以后,广西仅在广东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就超过100万[14]126。2012年,广西到外省务工人员达600万,外出务工人员占广西总人口的11.45%[15]。随着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东、中部地区汉族人口也大量流向广西务工、经商。尤其是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流入广西。表1是近二十年主要年份到广西旅游的人数[4][16]

以上数据充分反映了广西人对待普通话较为普遍的心态是:普通话有用、有社会影响、比较重要。沈祥和等也认为“壮族人一般都有讲好普通话,到外地工作学习的愿望”[20]15。由此可见,虽然普通话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进入广西,但广西人对普通话的地位和作用已有相当深的认识,普通话具有很高的地位,以致民族地区很多少数民族人员放弃了本民族语而学习汉语普通话。“经济因素对于语言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1]

表 1主要年份到广西旅游的人数 (万人次 )

(二 )进城务工经商和城镇化带动人口向市镇集中 ,形成了多民族杂居

我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广西更是如此。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城市中较高的就业、收入和生活水平吸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直接结果就是居民城镇化的加速。

表 2广西主要年份城乡人口变化的数据 (单位 :万人 )

由表2可知,从1990到2013年间,广西市镇人口比例由15.1%上升到44.81%,乡村人口比例由84.9%下降到55.19%[4]。在20多年的时间内,很多生活在乡村的人搬迁到城镇居住,导致广西城乡人口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预计到2020年广西城镇化率达到54%,新增城镇人口700万左右,6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将落户城镇[17]

近二三十年来,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各地小城镇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吸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市镇集中。广西建制镇从1982年的94个增加到1998年的703个[5]66。1997年农村乡镇企业87.2万个,比1978年增长了1.2倍,从业人数达408万余人[14]65-69。另外,近年来广西实施了异地安置扶贫工程,即把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生存困难的少数民族群众,集体搬迁到山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居住。例如到2000年,仅环江县就共建异地安置场31个,安置县内外移民人口6.79万人[18]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城市化率和市镇人口比重在逐年上升,而且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大批农村人口集中到了城市和乡镇,带来了多民族的杂居格局,为通用语的使用创造了条件。

(三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了广西人语言态度的变化

市场经济促进民众社会交往区域进一步扩大、活动场所进一步增多,只会说单一的本地语言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人们更加看重语言的实用价值。葛林伯格指出:“一种交际语使用的人越多,就越有用,越会促使更多的人学习这种语言。”[19]学会了共同交际语——普通话就意味着可以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进入城市和外地后,少数民族或不会通行语的人深刻感受到普通话比本民族语言更有用、更有影响,认识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对母语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根据调查资料,在认为或感觉当地通行话和普通话“有社会影响”和“有用”的两个选项中,当地通行话的数据明显低于普通话;尤其是在“很有社会影响”和“很有用”两方面,当地通行话是19.5%和32.9%,而普通话达到67.6%和74.9%,分别相差48.1%和42%。认为今后国内交往中比较重要的语言是普通话的7567人,占有效记录的96.1%;而认为是壮语的仅有414人,占5.26%。认为中小学教学使用的语言最好是使用普通话的有12572人,占92.9%;而认为最好是使用民族语言的仅有1686人,占12.5%[5]186-187

从表1的几项数据看,广西流动人员数量庞大,而且上升幅度非常之快,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寨也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和外来旅游人员进入。在市场经济中,为了交换信息,消除语言隔阂必然会促进更多的人去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四 )人口流动和集中化程度的提高为共同语使用创造了条件

1.大力宣传和贯彻国家推普工作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环境。没有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是推普工作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24]。利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普通话需求的意愿,广西各级政府部门理应扩大宣传和努力推广普通话。除了常规性的“推普”宣传方式如配合“推普周”等进行各种宣传之外,更应该采取行政措施和经济手段,将广电系统、学校、行政单位、公共服务行业等作为推普工作的重要窗口和阵地,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整顿提高,使普通话成为各行业的工作用语。同时也要向个体摊贩大力宣传说好普通话的意义。努力营造和形成良好的学、说普通话的氛围,使学、说普通话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这是全面提高广西人普通话水平的最根本的关键所在[13]92

首先改变影响油井生产情况的参数,再对不同参数模拟油井20a的生产情况,对渗透率、井距和孔隙度对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四 、利用经济因素 ,推动广西普通话的普及

(一 )广西普通话会话能力的总体状况

在广西有42.63%的被调查者不能说或基本不能说普通话,而在能说普通话的人群当中,能准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的人数仅占被调查人数的4.23%[13]91。从调查数据看,广西人的普通话总体水平不高。在社会交流中,有19.5%的被调查者讲普通话,占有普通话会话能力人数的34%[13]88。在地域分布上,广西94个县市中具有普通话能力者占被调查人数50%以下的有35个,占县市总数的37.23%,其中30%以下的有罗城县(29.52%)、忻城县(28.57%)、都安县(24%)、龙胜县(16.67%)、凌云县(14%)、天峨县(7.78%)等6个县[5]183-184。这两项数据说明使用普通话还未能普遍成为广西人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也反映出越是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普通话会话能力的人数越少。未能形成讲普通话的大氛围是影响广西普通话普及和水平提高的最主要障碍。这种状况与广西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协调。因此,广西有必要充分发挥经济因素在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 )广西利用经济因素推广普通话的策略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海禁大开之后,进入广西的“粤语挟商贸的优势,主要沿着过去由粤人入桂的两条商路——西江往西而上溯至浔江、郁江、邕江、右江或西江往北上溯至贺江”[9]10,很快在西江沿线的桂南、通都、大邑占据主导地位。在梧州,“盐商木客、列肆当垆,多新(会)、顺(德)、南海人”[10]。凭借在商品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粤东人主宰了梧州乃至桂东地区的工商业。在红水河以南的广大桂西南地区,粤商成为当地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雷平土司(今大新县境)内的“通衢圩市,客商贸易,多操粤语”[11]501,乾隆年间就已建有粤东会馆;百色城镇的“市廛商贾多粤东来”[11]501。为了能够在商业贸易活动中与广东商人做生意时容易沟通、消除语言隔阂,当地人不得不学习并使用具有商业优势的粤语作为双方的交际工具。清末民初,广西的主要交际用语有“官平壮白”的说法;白话即粤语,人数不多,所以排在最后;最初只影响到梧州、平南、南宁等少数城镇[7]4。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最早与海外进行商贸往来和引进外资的窗口,珠江三角洲一带粤方言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也是最发达的地区。港、澳和广东的经济影响力日益突出,四面八方的人士“趋之若鹜”地涌向经济发达的广东。粤语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在商业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国都获得了很高的地位。粤方言对外界的吸引力也随之增强。经济因素推动语言(方言)发展的作用在粤语“北上”中充分显示出来;粤方言以新兴的经济势力为基础,不断向周围施加影响,形成粤方言势力圈[12]。粤语的社会影响力对临近的广西也不例外。所以,近二三十年来,桂东和桂东南闽语区、客语区和少数民族语区,人们竞相学习粤语,至少在县、市、镇的人口密集地区,尤其是在商业服务行业中,粤语大体上都能通行无阻[3]66。后来,这种优势逐步被普通话所取代。

人员的集中和流动,必然要寻找共同的交际工具,这为非汉语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创造了机会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只有经常使用才能更加熟练。据调查,有效记录54.7%的广西被调查者认为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问题是“说的机会少”;在最主要途径中,8.1%的“一定普通话会话能力者”学习普通话是通过社会交往;在其他途径中,17.2%的人是通过单一的社会交往,33.25%的人是通过与社会交往有关的复合途径[22]22。可见,社会交往是学习普通话的一条有效途径,尤其是对没有受过学校教育或上学时间较短而缺乏说普通话能力的人更是如此。人口流动和集中使说不同语言的人广泛接触,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机会。

“普通话入桂时间最晚,是建国后才进入的。”[9]14历史上广西不通行普通话,真正得到大面积普及是在最近短短的三四十年的时间里[13]87。目前,普通话已经成为广西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除了教学和广电的功绩之外,经济因素对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树立开放的心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民族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狭隘的市场观念,把广西尤其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纳入国内统一的大市场。加大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落后地区的交通状况,使偏僻落后地区人员和物资能够进得来、出得去。利用广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务优势,通过开放的途径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桂旅游、经商、务工、办企业和加强劳务输出等推动人员流动。人口的大量流动、迁徙和集中能形成多民族不同语言人群杂居或相处的局面,促进不同语言人群的广泛接触。本地物质的输出和外来人员的进入既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机会。利用商品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优势激发广西人学习普通话的愿望,提高本地区的普通话水平。

3.推动市场经济建设,创造外来人语言适应的环境。外来人群流入广西,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语言障碍。他们在适应广西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之前,会对地方方言、民族语言和地方文化有某种拒斥感,产生某种心理落差、文化差异和社会偏见;由于语言不适应而产生被疏离感和受排斥感以及身份歧视。这种状况不利于外来投资和经商者融入广西,对广西吸引外资和发展经济很不利。外来人群初来乍到,只能选择普通话作为大众化的交流工具。如果当地人尤其是“窗口”服务行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或在政府的行政规约下学说普通话,与外来人群交流顺畅,就可以达到交际目的。由于语言上的适应,外来人与当地人交际增多,就可以与当地人结成朋友关系,增进外来人对广西的亲近感和对广西文化的认同感,他们就会渐渐地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反之,当地人经济收入提高了,就能有效地改善他们对普通话的态度,增强学、说普通话的动力,推动更多人去主动学习普通话。

4.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师资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是做好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的关键。在对现有的师资进行提升培训的同时,还应加大对语文师资队伍新鲜血液的补充力度。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支教,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前往民族地区,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帮助当地人提高普通话水平。政府制定少数民族普通话专项扶持计划,保障推普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引领作用,免费开设各类普通话培训班,对外出务工或有学习普通话愿望的人员进行免费的培训。尤其要把培训重点放在像龙胜县、凌云县、天峨县等边远和经济欠发达而推普薄弱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因素的驱动下,人们有了学说普通话的需求和主动意识,如果政府部门能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就可以顺利地在短期内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沟通能力。这是真正全面普及、提高广西普通话水平的重要途径。

5.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利用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加大经济投入。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外向型经济市场和文化设施,加强与外部的交往,为推广普通话创造物质基础。加快实施“村村通”工程,普及经济落后边远山区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这既可以培育民族地区的电商经济,又可以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在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中的重要作用。从广播电视及社会交往中学习普通话共占到其他途径的88.5%,可以看到广播电视和社会人员流动对普通话普及的重大作用[5]22。这启示我们,在普及普通话时可以拓宽推广渠道,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广泛利用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向少数民族地区同胞宣传推广普通话,以增强普通话的学习效果。

五 、结语

“经济发展打破了地域间隔,增加了人际之间的交往……于是,语言趋同现象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25]1当今,普通话已成为各民族成员之间通用的交际工具。而广西的普通话总体水平不高、语言沟通不畅成为制约广西吸引外来投资经商和本地非汉语人外出务工和致富的“绊脚石”。另外,语言的发展滞后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提高广西人的普通话水平也是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以经济背景为主要动因的人口迁移流动,与其他因素一起,合力把广西的语言推到了重大转折的关头。因此,广西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因素,为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创造有利条件,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快速提高广西人的总体普通话水平。

就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中国由于经济结构调整,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而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旅游就业中,由于旅游非正规就业对教育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不高,因此在吸收城镇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旅游非正规就业中,存在着一种规模较大但又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就业类型——自我就业。

[参 考 文 献 ]

[1]钱敏汝.经济交际学纵横观[J].国外语言学,1997(2):13.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14.

[3]袁善来,黄南津.广西强势语言(包括汉语方言、普通话)更替及其外部原因[J].柳州师专学报,2005(3).

[4]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4[EB/OL].(2018-10-17)[2018-10-20].http://www.gxtj.gov.cn /tjsj/tjnj/2014/indexch.htm.

[5]陈海伦,李连进.广西语言文字使用问题调查与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7.

[7]刘村汉.丰富多彩的语言宝藏——广西语言综述[M]//陈海伦,李连进.广西语言文字使用问题调查与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8]杨信川.广西的语言使用和语言声望问题[M]//陈海伦,李连进.广西语言文字使用问题调查与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35.

[9]李连进.广西各民族语言的形成与相互间的影响[M]//陈海伦,李连进.广西语言文字使用问题调查与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10]滕兰花.明清时期广西区域开发不平衡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34.

[11]侯宣杰.清代广西城市发展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1.

[12]詹伯慧.普通话“南下”与粤方言“北上”[J].学术研究,1993(4):67.

[13]陆红.广西推普问题调查与研究[M]//陈海伦,李连进.广西语言文字使用问题调查与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14]杨基常,刘知炳.崛起的壮乡——新中国五十年:广西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15]闭初健.广西600万人外出打工,车站急调运力接送务工人员[EB/OL].(2012-01-31)[2018-10-20].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20131/newgx4f271c64-4626313.shtml.

[16]2014年广西旅游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新突破[N].广西日报,2015-02-10.

[17]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08-12)[2018-10-20].http://www.gxdrc.gov.cn/fzgggz/fzgh/gzjl_39778/201408/t20140812_561364.html.

[18]王子章,陈仁远.广西的改革开放·河池地区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280.

[19]罗伯特·L·库珀.研究语言传播所用的分析框架:以现代希伯来语为例[J].姚小平,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5(4):93.

[20]沈祥和,黎平,周本良.广西“夹壮”现象的研究与解决[M]//郑作广.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第1集.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15.

[21]陈生梅.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经济活动对语言的负面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12(2):246.

[22]陈海伦.广西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M]//陈海伦,李连进.广西语言文字使用问题调查与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22.

[2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95.

[24]袁善来.广西平南县普通话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的分析与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6):29.

[25]张公瑾.语言的生态环境[J].民族语文,2001(2):1.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Factors on the Use of Cantonese and Putonghua in Guangxi and th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Putonghua in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YUAN Shanlai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 Henan 473061, China)

Abstract :Cantonese and Putonghua became superior languages in Guangxi, in which the economic factor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Commodity economy promoted Cantonese to be prevalent in the southeast of Guangxi.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has accelerated the mobility of people, promoted extensive contacts and exchanges among people who use different languages, promoted changes in Guangxi people’s language attitudes, and mobilized people’s consciousness and enthusiasm in learning and using Putonghua. At present, Guangxi should implement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the national promotion of Putonghua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use of Putonghua. Guangxi should further emancipate the mind and promote extensive contact between people of different languages; shoul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 economy and create an environment for foreigners to adapt to their languag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teachers in minority areas and establish a high-quality backbone team to promote Putonghua; Guangxi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to create a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Putonghua.

Key words :economy; impact; cantonese; Putonghua; strategy

收稿日期 :2018-12-0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侗语族语言致使范畴的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3BYY147;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唐河方言词语调查与汇释”,项目编号:2018-ZZJH-371。

作者简介 :袁善来(1967— ),男,安徽省芜湖市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壮侗语族语言和文化、语言学及其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H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132(2019)02-0043-06

[责任编辑 :张今歌 ]

标签:;  ;  ;  ;  ;  ;  

经济因素对广西粤语和普通话使用的影响及广西推广普通话的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