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苏茜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苏茜

苏茜 柳州市工人医院 545005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过程中输血反应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笔者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需要输血的临床患者4088例作为研究对象,笔者来到输血科收集临床医生填写的《输血不良回报单》,按照输血患者的病例的基本情况,收集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输血日期、患者住院号、性别、年龄、过敏史、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与特征及是否使用白细胞过滤仪器滤除白细胞等。结果输 血发生率为0.24%采用成分输血救治病人,而成分输血中,机采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输血史/妊娠史等。结论 临床上输血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进行输血,以防止不良输血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分析;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一些外科手术患者或者失血患者而言,输血更是必不可少,输血对于患者而已呢,不仅有短期的救助作用,而且还有长期的治疗效果[1],但是以往的临床研究发现,在临床输血过程中,极易出现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血液输注过程中或血液输注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按其发生时间的前后分为急性反应和迟发性反应,一般输血后24小时以内发生的不良反应为急性反应,超过24小时以后发生的反应为迟发性反应[2],输血过程中引起的输血反应经过血液传播可以对生命产生一定的危害,近年来,临床上的输血大多数为成分输血,即根据患者打的不同需要,给患者输注不同成分的血液,但是这种方式的输血,更加大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此,本文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发生的4088例不良输血反应的案例展开研究,分别对其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需要输血的临床患者4088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中年龄在1岁-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5±3.9岁,其中男性2568例,女性1520例,输注的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血浆、血小板、机性冰冻洗涤红细胞等,上述血液及血液成分均由本市血液中心提供。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主要依据2000版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采取输血反应立即汇报制度,临床医生在临床血液输注过程中,患者一旦需要输血,立即填写《输血不良回报单》,定期将其送回输血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来到输血科,按照输血患者的病例的基本情况,收集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输血日期、患者住院号、性别、年龄、过敏史、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与特征及是否使用白细胞过滤仪器滤除白细胞等。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标准[3]

临床各科室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记录患者输血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其中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如下:(1)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即患者在输血后的1-2小时内,患者体温升高1℃以上,同时其他因素导致的体温升高。(2)过敏反应,患者输血后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主要包括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3)溶血反应,部分患者由于免疫的或非免疫的原因,患者在输入血液后会引起溶血反应,(4)其他输血反应:部分患者在输入血液后会出现其他输血反应,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如输血后紫癜、肺水肿、空气栓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8.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进行一般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

研究结果发现上述患者共计成分输血10887袋,其中红细胞悬液4098袋,血浆4329袋,机采血小板1178袋,冷沉淀1089袋,洗涤红细胞187袋,阴性冰冻洗涤红细胞5袋,阴性全血1袋,发生输血反应者26袋,其中红细胞悬液11袋,血浆3袋,机采血小板12袋,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7%、0.07%、1.02%,总输血发生率为0.24%。

2.2 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其他因素

上述研究对象中男性2568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34例,占1.32%,女性1520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21例,占1.38%,男女性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P=0.03);<18岁以下者769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14例,占1.82%,18岁-60岁者1568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25例,占1.59%,>60岁者1751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40例,占2.28%,不同性别人群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3);有输血史/妊娠史者1210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7例,占0.58%,无输血史/妊娠史者2878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14例,占0.49%,不同输血史/妊娠史人群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4);上述患者中共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155例。

3.讨论

现阶段,输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输血反应是输血过程中常见的副反应,引起输血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血液中的抗原性与非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免疫与非免疫反应[4]。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输血发生率为0.24%,低于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5],同时本研究中采用成分输血救治病人,而成分输血中,机采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与这两种成分的应用较多有关;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输血史/妊娠史等,鉴于此,在临床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考虑上述几个因素以此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aisels M J,Newman T B. Kemicterus in otherwise healthy, breast-fed termnewboms[J]. Pediatrics, 1995,96(4 Pt 1):730-733.

2.Baruti G Z,Pacarizi H,Zhubi B,et al. The importance of determining pro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sepsis [J]. Bosn JBasic Med Sci, 2010,10(1):60-64.

3.高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2-219.

4.魏黎明,刘仕彬.临床输血反应调查及其影响因素.职业与健康,2013,29( 22) : 3010-3042.

5.纪慧. 58 例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9( 7) : 252-253.

论文作者:苏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苏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