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41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将进入到以降速、转型、多元为基调的发展新阶段。传承与变革是现今摆在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应当在做好城市规划传承的基础上,创建多元化且具有融合性的规划思路,将各区域发展目标、城市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构建宜居城市环境以适应当前的新常态。本文在此从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对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几个重要的变革策略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新常态;规划传承;变革策略
前言:城市规划作为城市转型升级中的关键环节,应正确看待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发展机遇和转变,加深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掌握及社会改革的认知,适当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与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面临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发展变化。
一、城市规划的传承和变革概述
城市规划变革是一种背景和制度的变革,我国社会发展是一种市场经济的转型。随着市场体质的改革加深,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资源从原先的政府控制转变成为了市场控制,在市场体制下,能够有效提供公共服务,也能够维护城市和公共利益,从而发挥积极作用。以往城市规划是经济服务的工具,但随着政府从经济发展转变成为综合发展,规划的内容也更为多样化,不仅加快了城市建设,对城市社会发展也起到了引领作用。这种制度上的变革,能够优化整体社会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将传统空间规划变成以人为本的规划,这也就是城市变革的必要性。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二、新常态下城市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各城市在产业结构方面有所不同,要想实现新常态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转变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形式,适当升级转型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才和技术的创新,只有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及目标,加大科技的投入,创新发展技术,积极推动现代化教育,才能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有所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任务,这也使城市规划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大数据时代对城市进程的推动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进步,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对大众在城市中的工作与生活具有支配作用。作为连接人和社会、人和人的一个综合体,城市可通过数据加以解析,以提升城市规划本身所具有的智慧性。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城市规划与发展面临着大数据时代所发出的挑战,大众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一方面带给信息行业更多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带给社会信息化更多新的挑战。新常态社会大背景下,智能化的城市发展趋势对城市和时代接轨极为有利,而怎样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就需要大众合理、科学安排,转化现阶段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城市的和谐共赢与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几个重要的变革策略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城市规划必须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协调统一,搞好相关规划的科学衔接,保证城市建设规划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要体现权威,确保规划刚性执行。打造现代宜居城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保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充分开发和保护城市空间和生态环境
城市的地形条件、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环境气候条件组成了城市的空间形态,这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空间特征。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认识城市空间,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城市空间,围绕个性化建设城市。另外重视城市空间的保护工作,城市建设中加大环保力度,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不能依靠牺牲后代利益来追求城市的短暂发展。
将绿色生态作为城市规划的新类型,更为关注开发的强度、功能的布局、空间的形态、设施的配置等,综合考量环境、气候、土地、水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绿色城市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规划绿色生态城区,以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试点,适当开展绿色城区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绿色生态城区过程中,应该对城市规划所需具备的空间形态加以分析,综合考虑水资源重复利用、土地、气候、环境等,加强居住环境与大自然的融合,促进人们生活品质和城市规划质量的提升。
3、强调城市规划特色化
应充分认识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价值,将更多的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的规划具有自己的特色。进一步协调处理好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使城市发展与尊重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各得其所,体现文化的延续及现代化对传统的继承和包容。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应依据城市规划建设方案总要求,加强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物外部色彩的研究,注重高品位的总体建筑形态设计,在保持建筑单体美的基础上,形成区域的总体美与和谐美,形成城市特有的风貌。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数据处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实现辅助设计功能,极大的提高规划设计效率,同时也使得规划设计图更加美观、更加规范。二、通过遥感技术直观的获取地球表面图像,从而宏观的掌握城市地理信息,实现土地的科学利用,绿地系统规划,满足新时期城市宜居规划设计需求。通过系统模型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够实现空间及模型分析,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分布及管理方式,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局域网和广域网信息的整合利用,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综合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强有力的促进我国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5、加强公众参与,确保规划公开
城市的规划管理涉及不同利益主题的行为,政府、开发商、投资者、普通市民等与城市的规划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完善有关信息公开制度、群众参与程序,构筑起不同主题都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得到顺畅表达的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法律上,政府应当设计一些公开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的范围、时机、方式等制度,保证政府在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时,能充分听取有关利益主体的呼声。
四、结语
综上,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城市规划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实际规划中应科学地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将低碳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中,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过城市规划传承与变革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来共同推进城市的不断完善,保持多元化规划的精神,更好地推动城市良性发展。
更多的是从城市经济、城市建设以及城市人文、城市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来共同做好城市规划,在规划中也更多的突出刚柔并济、弹性包容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吴晓,魏羽力.社会学渗透下的城市规划泛论——兼论现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J].现代城市研究,2011,07
[2]张京祥,陈浩.中国的“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J].城市规划学刊,2008(6):10-21
论文作者:李安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论文; 常态论文; 社会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 空间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