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现代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 430080
摘要: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是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结合当地给排水条件,对城市给水和排水管道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通过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保证了住户日常供水及排水的稳定性,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水环境,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节点,本文以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原则及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了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路,供相关专业领域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控制要点
1 引言
市政供水和排水设施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设施可以直接对消除城市地区的地表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对城市地区的水污染进气道一定的控制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和车辆交通量不断增加,如果给水和排水设施没做到位,它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另外,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城市供水也与人们的自然生活直接相关。因此,在规划设计市政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给排水系统,保证我国市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原则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现有城市供水系统专业规划及现有城市雨污水系统专业规划进行统筹考虑,以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基本框架,确保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能够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具备系统性和合理性。城市给水系统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促进城市发展为目标,经济地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选择最低的基建投资以及最少的经营管理费用,以满足城市用水要求,避免重复建设。给水工程的工程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应根据国家法规文件进行编制;②应保证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③应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④应按照近远期规划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⑤给水系统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最新规划人口规模进行水量预测,同时重点对工业用水量进行分析,针对目前供水系统现状情况制定整体性的用水规划。对城市供水格局统筹考虑,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为原则,推进集约化供水模式,增强供水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应坚持节约用水的方针,增加工业用水重复率,构建节水型社会。对于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最新规划进行污水量计算,特别是对工业园区所在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重新复核,对不适应发展需求的布局进行调整。加快城乡建设同步,对污水管网覆盖的空白区加快各级污水管网建设,对于现状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地区同步建设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道。雨水规划设计应重视对暴雨量的计算及管道系统排水能力的复核,把握好暴雨重现期的选择。雨、污水管网应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并坚持雨污分流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思路及控制措施分析
3.1 市政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点
第一,需要对当前市政给水系统进行完善,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取缔自己取水、自备水源井等现象;其二,在对现在给水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要用长远的眼光来进行考虑,不能只考虑到眼前人们的用水需求,我们还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给当前的给水系统规划设计预留一定的未来发展空间,从而有效保证城市人口在合理增长的情况下也能满足给水需求。例如:在对给水管进行设置时,可以适当的进行一定数量的给水管位预留,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因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情况,还能为未来城市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随着现如今的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进行给水系统规划设计时,还需要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保证给水系统设置的高效、合理性。比如:部分城市因受自然因素影响,可以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来获取更多的淡水资源,或者通过借调水资源来满足水资源不足地区的用水需求。
3.2 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城市污水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要想有效处理城市污水,必须根据城市污水情况合理选择合流制系统或分流制系统。合流制系统即混流系统,生活污水、雨水、工业废水混合排放,混合后的污水晴天进入污水厂处理,雨天由于雨水混入造成排水量超过污水系统排水能力,混排污水溢流排河,对水环境影响较大;分流制系统将污水、雨水分别收集、输送、排放,污水经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河或是进行二次利用,根据具体处理情况就近提供中水水源或景观用水。在这两种方式当中,分流制系统对水环境污染较小,基本属于所有城市排水控制的最佳选择,但部分城市由于合流制排水系统老旧,整体改造困难,这类地区在进行规划时应利用合流制系统管径较大等特点,发挥排水管网的调蓄能力,尽可能较少溢流排河量。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尤其要注意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业园区污水性质复杂且排水量较大,一旦出现排水事故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规划时应对工业园区排水提出监督及控制要求。
3.3 绿化带设计
①过滤雨水。城市中每年都会有大量降水,这些雨水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因此要做好对其过滤和后处理工作来提高其纯净度。在绿化带中可以设置砾石层和渗透管,这样自然降水就能够经过这些程序来实现自主过滤,最终实现水体的补给;②收集雨水。在路面铺设选用了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以后,雨水就能够自动顺利地进入地下,在地下18cm左右的深度为绿化带植土,可以通过人为调节雨水口的分布,使其尽可能地均匀分散,以保证雨水能够很好地灌溉绿化带;③排放雨水。当某个季节的降雨量过大时,雨水口对雨水的承载能力有限,就需要地处地势较低的绿化带来帮助储存雨水,这一切应该借助溢流系统来实现,雨水通过溢流系统进入管网内,这样无法被雨水口接纳的雨水就可以排出去。
3.4 提高信息技术利用效率,配合使用节水措施
根据市政供水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者必须不断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提高供水系统工程的计算机化水平,不断引入信息技术在节约用水中的应用,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市政供水系统的使用,以满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第一,通过整合和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丰富供水系统的设计和动态分析,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的城市供水工程支持通过三维计算机空间设计过程来了解城市地下水的分布。市政供水设计工作合理科学,提高设计水平,改善供水系统应用过程中的服务功能;第二,依据市政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避免产生废物。像节水龙头和减压阀,保持供水系统的盈利设计,增加其潜在的实用性,不断提高城市服务的实际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其规划和设计对于城市建设及发展影响重大。为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安全及稳定性,提升城市水环境,改善城市强降雨天气积水情况,应不断完善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中.探究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J].居舍,2018(16):9.
[2]邱良名.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及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8(05):75.
[3]李刚.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问题[J].居舍,2018(13):129.
[4]黄军.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与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8):167.
论文作者:刘婵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城市论文; 市政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给排水论文; 污水论文; 雨水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