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认知状况的调查
余文华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地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重庆 402160)
摘 要: 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唯一官方语言,是中外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桥梁。普通话在重庆城市化、世界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认知水平成为当前重庆推普工作的重点和西部语言资源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重庆本地居民普通话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探讨造成现状的深层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方法和对策,提高本地居民的普通话水平,为重庆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添砖加瓦。
关键词: 重庆 本地居民 普通话
引言
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中心枢纽”,在国家区域发展和一带一路布局中具有独特而重大的作用。重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与此同时社会对人们交流的语言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普通话是全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能有效帮助全国各地人们交流,在重庆城市化、世界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要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要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一个地区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认知状况及普通话使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该地区的国际形象和社会发展。那么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认知状况是如何的呢?目前还没有学者针对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本研究将对祖孙三代甚至三代以上都在重庆本地出生及外出务工一年以内的重庆人开展普通话认知调查。以此为重庆地区推普政策的完善提供可靠依据,并期望提高本地居民的普通话水平,为重庆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做出贡献。
一、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认知概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重庆市的本地居民。我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调研中共发放300张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300张,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有278张,有效率为92.6%。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发现,被调查者中女性173人,男性105人。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还实地采访渝北、南岸等地区的本地居民,并对他们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认知有如下几种表现:
(一)普通话使用态度较好。
为调查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使用态度,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您愿意学好普通话吗、您认为说普通话有必要吗、您认为普通话对您的生活有帮助吗、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推广普通话”等几个问题,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到: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态度较好;大多数本地居民都认为普通话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说普通话非常有必要,并且非常愿意学好普通话。在被调查的本地居民中,有94.2%的人认为应该推广普通话,仍有35.2%的人认为普通话比较难学。
从表8可以看到,一大半本地居民曾有因方言谬音引起误会或者办错事情的情况。表7和表9表明,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目的和原因主要都指向交际需要和工作场合。由此可以推断出:除了特殊的情况和场合,重庆本地居民自觉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较低。
为调查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初步印象,在问卷中我们设置了相关问题:您对普通话的印象是怎样的呢?其中有53.3%的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印象是“很有用”;35.6%的本地居民则认为普通话“很好听”;7.9%的本地居民认为普通话听起来比较“高大上”;还有3.2%的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初步印象是“很洋气”。由此可见,随着重庆经济、文化等的飞跃进步及社会的大力倡导,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越来越重视,认同感越来越强。
自从离开海淀某蔬果安全研究机构后,肖健就放手做起了他筹划已久的事——开一家真正的有机蔬果园。从几十年工作中积累的专业经验让他在保障蔬果天然、健康等方面的操作游刃有余。
表1 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印象
表2 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态度
(二)普通话使用能力不理想。
此次调研,我们还针对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能力做了调查。分析结果如表3、表4、表5所示。由表3可知,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水平并不是很高,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本地居民会说标准的普通话。被调查者中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本地居民存在部分发音困难、有口音(渝普)的情况,有2.5%的人完全不会说普通话。
作为主体建设单位,郑大一附院有独立的神经重症ICU。在全院657张ICU床位中,危重疑难、脑卒中达到70%以上。而且,医院拥有一大批强势人才,组成了强势脑血管病团队。“无论从诊疗的数量和诊疗的能力,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刘章锁称。
一是社会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重庆本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需要重庆话就可以,普通话在这里似乎显得可有可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会大众认为重庆话与普通话在发音、吐字上大体无异,用重庆话和外地人进行普通的交流沟通完全没有问题,为什么不选择一种自己很熟练的语言呢?正是因为这种不重视的社会思想广泛影响了居民群体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
由表6数据可知,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情况有很明显的场景分别。当他们与家人交流时几乎都使用重庆话,只有极少人使用普通话。在商场和超市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时仍有40.1%的本地居民选择使用重庆话。一旦处于工作环境,人们说普通话的意识就增强了,被调查者中有59.7%的人选择使用普通话。除了必要的工作环境,可以看到大部分人还是会把重庆话作为第一选择。尽管本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态度较好,但在具体落实这一方面做得差强人意。在和外地人进行交流沟通时因考虑到对方的实际情况,不得不“都说普通话”或者“普通话和重庆话交叉着说”。结合前面表3的情况可以推断出,如果不是具体情况所限,那么在和外地人、陌生人交流时重庆话的使用频率应高于普通话的使用频率。
表3 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水平
表4 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等级
表5 重庆本地居民学习普通话的途径
(三)普通话使用频率不高。
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在鲕粒核心周围形成的同心层形状较规整,由透明度较低的泥晶层和透明度较高的泥晶-微晶层(亮晶层)交互形成,单层厚度为0.01~0.03mm,单层厚度较稳定。高能鲕层的直径约5mm,同心层数有50层以上。亮晶层方解石整体呈放射状排列。镜下呈十字消光。
表6 重庆本地居民普通话使用情况
表7 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目的
表8 重庆本地居民的方言使用准确率
表9 重庆本地居民的方言使用原因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0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截至2015年底该项工作已经开展了16年,共资助创建了4828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公办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国家投资建设和维护的,是青少年学生首先享受的一项福利,从这个方面来讲,如果依托学校场馆运营学生课外俱乐部,场馆的运营成本几乎为零,成本将得到极大的降低,而且学校本身都有一定数量的体育专业教师,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如果运营得当的话,对普通学生来说,肯定是课外体育锻炼很好的选择。
二、原因探究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态度较好,但普通话的使用能力和频率令人担忧。接下来,我们将尝试从多个方面对其深层原因进行探讨。
(一)重庆本地居民本身的原因。
一是本地居民本身认知状况的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范围和生活环境,因此对普通话的认知不尽相同。一部分本地居民因为年龄原因及生活范围不需要用到普通话,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高,普通话能力不强。一部分本地居民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不多,只需用简单的语句应付即可。他们虽然对普通话的认知较好,但实践效果较差且能力不强。一部分本地居民(大多是青壮年群体)因为社会交际和工作学习的需要,必须接触普通话,对普通话的认知较好,且普通话能力较强。
本文针对由MMC/VSC柔性直流设备组成的多端直流配电网,分析了交流侧不同接地方式下发生交流侧不对称和直流侧单极故障时的暂态特性对保护配置的影响,结论如下:
二是本地居民基础不同。有的本地居民从小开始接触普通话,并接受学校规范的训练,所以对普通话的认知感较强且普通话使用水平和频率都较高。有的本地居民因条件限制,没有能力接受规范训练,导致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放弃用普通话交流,直接采用方言沟通。
三是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使用感不强。重庆本地居民长期在重庆方言的熏陶下成长,对普通话的意识感没有北方地区人们那么强烈,因而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重庆话的频率高于使用普通话。
老人的遗嘱写着:“我知道我的学生可能贪图我的收藏,但是在我苍凉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就算我的孩子们爱我,说在嘴里、挂在心上,却不伸出手来,那真爱也成了假爱。相反,就算我这个学生对我的情都是假的,假的帮我十几年,连句怨言都没有,也就算是真的!”
(二)推普部门的原因。
一是推普方向的偏差。重庆市的推普政策主要集中在各个地区的中小学实施,学校老师倡导学生文明用语,正确使用普通话,因此学生群体的普通话普遍好于社会人士。在推普过程当中渝委办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群体:青壮年劳动群体。老年群体因为年龄限制,推普工作可能较为困难。但青壮年群体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同时也是推动重庆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作为推普工作的重点对象。但渝委办在拟订方案和后期具体实施时缺少对这个层面的考虑。
第二,针对社会中年群体普遍存在的“麻烦”情绪,社会可进行“全民争做‘普通'人”的活动宣传,通过活动改变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认知态度,落实具体实践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可通过舆论的导向提高本地居民的自律性,积极倡导“随时随地”说普通话,大家争做“普通人”。
(三)社会层面的原因。
根据表5可知,重庆本地居民学习普通话的途径主要是“学校学习”和“社会交往”,只有部分需要参加普通话艺考的学生或者致力于从事语言类工作的群体会选择通过参加培训班提高普通话水平。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本地居民之间在社会交往时主要选用重庆话,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少之又少。
二是社会对普通话考级的宣传力度不够。从表4可以看到,30岁及以下的人是重庆普通话考级群体的主要部分。大部分人曾接受过或未来将会接受高等教育,能够掌握的普通话考级讯息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多。由此可以推断相关部门和社会在宣传普通话考级时没有很好地普及社会大众。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很大一部分本地居民甚至不知道普通话可以考级。
三是普通话等级考试点设置较少。普通话考级点一般设置在具有普通话测试资格的学校,能够获得这个资格的学校不多,有的地区甚至一个考级点也没有。信息渠道不完善加之没有足够多的考级点,无疑是影响重庆普通话普及率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重庆本地居民普通话认知能力的措施
(一)积极引导社会树立对普通话的正确认知态度。
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语言发展观意识(孙晓先,2007)。有关部门在大力倡导保护方言的同时,也要加快推普工作速度,提高人们的普通话能力,为重庆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做好强有力的保障。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做好具体的落实工作外,还要积极引导社会树立对普通话的正确认知态度,让群众明确普通话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正确、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其中宣传部门更应争做表率,为形成良好的“普通话风气”而努力。在政府领导者的带动下,人民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随之提高。
另外,职能部门要正确把握重庆话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既做好方言的保存和传承,又跟上时代的大潮流。
(二)提高本地居民的律己性。
经调查分析可知,重庆本地居民对学习普通话存在“麻烦”情绪,“麻烦”情绪正是自律能力不高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普通话的难度阻碍了本地居民普通话的提高和进步,而是本地居民的“麻烦”情绪使他们停滞不前。因此,想要提高本地居民的认知能力可以先提高他们的自律性。
根据普通话等级和被调查者的年龄层,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结果。根据表4可知,30岁及以下的本地居民是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大流。虽然近年来重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但青壮年群体仍是重庆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重庆依旧是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尽管从数据来看,本地居民的普通话使用能力并不高。但由于重庆的发展主要依靠年轻群体且这类群体接受事物的效率高、学习能力较强,因此本地居民的普通话能力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重庆的推普方案可适当向年轻群体倾斜,以此提高重庆的国际形象。
第一,学校教育是年轻一代频繁使用普通话的重要原因(俞玮奇,2010)。针对年轻一代,可通过学校这个强有力的平台对他们进行普通话教育。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宣讲、培训、比赛等提高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帮助他们自律,养成正确规范地说普通话的习惯。
设计意图:细胞核为超微结构的学习,不便观察,因此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先用事实(照片)支撑起一般概念(细胞核的各部分结构),再通过自制教具,将抽象结构直观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由外至内进行科学观察。学生运用类比,由细胞膜分析推理得到核膜功能,发现核孔,搭建新旧知识联系,达成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树立结构功能观。
二是推普方案的落实。渝委办的工作不仅仅是制订方案,还要考虑如何具体落实方案。在推普方案里会提到利用各种高效的方法实现推普目标,但是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往往侧重于形式主义,忽略具体的实践落实,让推普方案成为“一纸空文”。
第三,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年龄较大的本地居民,社会可制定专门的推普政策。先对他们进行实地访问调查,了解其生活状态和交往习惯,然后根据具体数据分析,制订特殊的方案。例如可通过家里年轻一代带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也可在日常活动(坝坝舞、象棋等)中融入普通话元素。
(三)改变推普的重心,着力提高重庆本地居民普通话水平。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到:青壮年,尤其是学生群体的普通话水平较高。这类人群是将来引领重庆发展的首要动力。可适当将重庆推普涉及的人群重心向青壮年方向转移,通过他们带动重庆普通话水平提高。
另外,虽然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认同感逐年增加,但是说普通话的习惯尚未成为主流,方言仍然是人们的首要选择对象。语言观念和语言环境是制约人们使用普通话的重要因素。(孙曼均,2011)因此,转变语言观念、改善语言环境,未尝不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好方法。“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环境对人的语言使用习惯有较大的影响。社会要积极为本地居民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提高普通话水平。
方案和施行计划拟定完成后,还需要实地查看具体落实情况。在这个环节推普办必须把每一个计划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推普政策的优势。
(四)加强普通话考级的宣传,完善相关条件。
第一,根据调查显示,社会大众对普通话考级的情况了解得并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居民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对普通话考级的宣传,以此提高本地居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形成“全民学普通话”的风气。
第二,政府应该完善相关设施,增设普通话考级点,至少做到每个地区有一个考级点,方便群众参加测试,打消部分群众的顾虑。
第三,重庆市政府可在各地区创办“普通话学习部门”,招聘专业的普通话教学教师对社会群众进行针对性辅导,以此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如玉豆腐坊的伙计负责抬棺,八人抬一副,几个长辈吹鼓的吹鼓,敲锣的敲锣倒也热闹。只是堂前少了女眷,最重要的哭丧只好从简了。
结语
普通话作为全国各民族甚至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不言而喻。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并且处于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地位,重庆本地居民的普通话认知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当前本地居民普通话认知状况中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重庆本地居民、渝普办、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争做表率,起模范带头作用;社会要为群众提供相应的学习场所;渝普办要积极、广泛地在社会进行宣传,并逐步落实各项措施;本地居民本身需要提高自律能力。
参考文献:
[1]俞玮奇.普通话的推广与苏州方言的保持[J].语言文字应用,2010(08):60-69.
[2]孙曼均.河北省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1(11):2-12.
[3]孙晓先,蒋冰冰,王颐嘉,乔丽华.上海市学生普通话和上海话使用情况调查[J].长江学术,2007(03):1-10.
[4]苏金智.江苏省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02):28-35.
[5]江燕,刘静.现代城市语言生活状况调查报告[J].艺术文化交流,2013(12):352-354.
[6]彭扬帆,葛丽文.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J].汉江大学学报,2016(04):28-34.
项目资助: 本文受2018年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重庆本地居民对普通话的认知状况调查报告”资助。
标签:重庆论文; 本地居民论文; 普通话论文;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地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