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生,不朽的事业-学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论文

伟大的人生,不朽的事业-学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论文

伟大的人生,不朽的事业
——学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崔慧娟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摘要】 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来缅怀马克思的伟大的人生,科学的理论和不朽的事业。学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以“三”的思维层次来阐释马克思伟大的人生,科学的理论,不朽的事业。系统地回答关于马克思的三个问题,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中国贡献,表达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期许,从而进一步中得出《讲话》给我们带来的三个重要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4日做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是一篇高度概括和评价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总书记的见解独到,发人深思,意味深远。之所以针对纪念马克思诞辰发表长达10025字的重要讲话,不仅仅是因为2018年刚好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更重要是因为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从世界角度来看: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先的资本主义社会一统天下到现在的世界多极化发展时期,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经济上也从最初的封闭演变为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在这些变化中,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至今仍然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这种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使得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多年来,世界是深受马克思影响的历史,是马克思从来没有缺席的历史,是马克思的灵魂无处不在的历史。

本研究的经验数据来源于四所综合类师范大学的2 365名研究生,两所为教育部直属大学,另外两所为省属大学,均为所在省份同类大学中的排头兵。其中教育部直属大学样本1 374个,占总体比例的58.1%,省属大学样本991个,占41.9%。其性别分布如下:男生498人,占21.1%,女性1 709,占72.3%,另有158人性别值缺失,占6.7%。分年级来看,一年级研究生904人,占38.2%,二年级研究生803人,占34%,三年级研究生555人,占23.5%,另有103人所在年级值缺失,占4.4%。其所学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哲学等学科。

原题呈现 (2018年荆门)如图1,等腰Rt△ABC中,斜边AB的长为2,O为AB的中点,P为AC边上的动点,OQ⊥OP交BC于点Q,M为PQ的中点,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

从中国角度来看: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使中华民族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三次伟大的飞跃。近代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生命线紧密相连。如今的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处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向全世界人民对马克思进行了一个权威的、科学的概括与评价,本人认为,这个讲话回答了关于马克思的三个问题。

一、《讲话》回答了关于马克思的三个问题

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求救国方案,艰难探索中国的出路,但屡遭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救亡注入了“精气神”,勇于担当历史责任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他们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传播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化方向推进,形成了第一个成果——毛泽东思想,在其指引下,中国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完成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可以说,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救亡道路还会走很多弯路,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醒来得会晚一些,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理论武器,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华民族的生命线联系在一起。

(一)什么样的人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1]从总书记概括的马克思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是始终站在历史潮流面前思考人类命运和引领时代进步的。马克思的这种视角早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标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只有当他们为同时代人的完美和幸福而努力时,人们才能使自己也变得完美。”[2]这是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中的一段话,人类的幸福是马克思的人生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始终未停下他的脚步,即使颠沛流离、贫困潦倒,他仍然保持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初心,不懈奋斗,为新世界创立了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谱写了伟大的人生篇章。

(二)什么样的理论

总书记在《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共产党人应将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用马克思主义提升自身素质,指导自身思想,指导自身实践。实际上这些要求强调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自觉、刻苦,毛主席早在革命时期就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即使枪林弹雨,他也要让他的部下寻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每天坚持读,他曾经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可以被视为热爱阅读和终身学习的典范。有革命先辈给我们做出榜样,新时代的每一个中国公民尤其是共产党员,应该更加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将此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马克思的光辉思想博大精深、常学常新,面对新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我们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关于坚守人民立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生产力生产关系、人民民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这些思想实际上是符合我国正在统筹推进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发展的”。在新的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指导,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有必要清楚学习马克思的什么思想,并用马克思的思想来指导实践。

(三)学习什么样的思想

考虑服务请求者的个性化需求,采用权重分配法来描述请求者的愿望。将所构建的多属性决策矩阵与服务请求者所设定的权重分配数值进行相乘然后再将计算出的单个QoS属性评价结果相加,得到Web服务综合评价值。如评价公式(8)所示

综上所述,语文这一门学科在与语言的应用上具有综合性的同时还有实践性。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到的不再是以往空洞式的说教,现在开始重视对词语的品读、对句子的赏析,更注重课外拓展,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本文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语用型教学”措施展开分析,指出“语用型教学”的教学策略,就是需要贴合学生,找到语用的起点、品读语言,对语用的基础加以夯实,对写作手法加以琢磨,学会语用的方法。与学生的实习生活相结合,站在学生的视角下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解读。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重点就是对语言加以品读。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就是对语言的品读,对课文加以学习,指引着学生对写作的手法加以琢磨。

二、《讲话》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中国贡献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上“张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反例有很多,毛泽东针对本本主义在《反对本本主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6]在新时代,要抵制本本主义,就必须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真理是具有相对性的,要以一定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将一百多年前的真理直接拿来套用在现代中国,这显然违背了真理的相对性,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应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一)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现实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站了起来,这是第一个贡献

总书记的《讲话》精辟的概括了马克思伟大的人生,科学的理论和光辉的思想,回答了关于马克思的三个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改革开放的事业,使中华民族富了起来,这是第二个贡献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出版引发的,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复杂,真理标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事实上,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邓小平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1978年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并明确“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5]如果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马克思便是邓小平的思想导师。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使中国迈出了一大步,使中国逐渐富裕起来。

(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的现实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这是第三个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国实践的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忘初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正是有了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中国更加自信,更加坚定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三、《讲话》表达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期许

他们在老油田开发团队中创新实行优秀人才“倒金字塔”梯队建设,通过一对一传帮带,开展建模数模、动态分析、潜力分析会等,为年轻人搭建成才空间,让更多的优秀科研人员聚集到塔顶,挑起重任并形成有序接替。几年来,孤岛开发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地质科研人才,打造了一支攻坚啃硬的科研团队。

习近平在《讲话》的结尾部分,以简短精辟的语言,表达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期许,实际上是在未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更加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评价。马克思曾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实践是理论之源,通过实践获得的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是马克思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得来的,后来又反过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不仅是顶天立地的人,更是有血有肉的人,他把对亲人、朋友的深情同样给予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使得他的理论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同样是一门科学的理论,17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依然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说明他是科学的,当然,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都结合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二)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科学的态度

《讲话》以“三个飞跃、三个证明、三个完全正确”的思维方法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中国贡献。

(三)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理念的诠释,国家发展需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其美妙之青春的秘诀也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需要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需要博采众长,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需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子,才能在新时代这样的历史关键时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永葆理论的生命力的秘诀在于不断地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上应带好头,自觉承担这一神圣职责,来带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通过自身努力,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长远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远具有生命力。

四、《讲话》给我们的三个启示

《讲话》层次鲜明的回答了关于马克思的三个问题,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中国贡献,表达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期许,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三个启示。

(一)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属于全人类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最伟大的两个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而人总是社会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马克思主义适用于全人类,也属于全人类。马克思主义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努力。马克思说过,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9]马克思将自己的深情给了全人类,他创造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也是为全人类求解放,为全人类谋福利的。总书记的《讲话》启示我们,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属于全人类,虽然马克思那种为人类求解放的伟大的人文情怀我们无法企及,但我们仍然要坚持学习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一直走向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属于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贡献,使中国完成了三次伟大飞跃。长期以来,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一直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现在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壮大,我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来说可谓是功不可没。此外,《讲话》的主要目的除了纪念马克思、向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最主要的是宣示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信仰。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属于中国,在中国的前进道路上,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将始终飘荡在每个人心中,中国大地上将会生动地展现出马克思设想的人类社会的美好前景。

(三)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属于未来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就不断地被发展和创新。未来,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如此重要的贡献,过去、现在及未来,我们将始终缅怀他。马克思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至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进入此社会,中国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需要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在这段时间里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属于未来,我们应当有信心,应当坚定信念,应当继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信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终将会实现。

结语

拥有伟大人生的马克思一生中创立了不朽的事业,如今时间向前推移了200年,马克思依然受到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耀着光芒,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和历史方位,站在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反复强调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高瞻远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八大以来重要的理论创新。这些重要论述是指引中国人民继续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行动指南。纪念马克思,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努力奋斗,使马克思设想的物质极大丰富、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在中国实现。

智能组件承担宿主设备的测量、控制、计量、监测和保护等基本功能,作为各功能单元的结合,智能组件可以实现灵活配置。每一个智能组件都可以根据电气设备在功能上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智能组件可以实现集成化设计,也可以根据设备特点分散独立实现,智能组件的安装较为简单,无论是安装在主设备本体还是主设备本体之外均可。智能组件具有的以上特征使其灵活可靠、形式多样可以与电气设备达到有机的结合,同时智能组件通信功能的设备,电气设备的信息化功能得以实现,使系统中各电气设备与外部系统之间的联系加强,使变电站内的控制系统达到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1-112.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9]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2.

作者简介: 崔慧娟,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姜桂义

标签:;  ;  ;  ;  

伟大的人生,不朽的事业-学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