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农业统计比较_统计调查论文

中美农业统计比较_统计调查论文

中美农业统计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5月9日至22日,笔者随中国农业统计考察团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考察。美国农业部统计署为我们举办了专门培训,以专题讲座形式先后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统计机构设置和农业统计的组织形式、调查方法、数据分析与评估、数据仓库的建立、信息资料发布方式以及应用遥感技术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有关情况和技术方法。期间还组织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联邦农业统计署及设在弗吉尼亚的卫星遥感中心、马里兰州农业部统计署及该州调查网点中的一个农场。尽管时间有限,考察不够深入,但毕竟通过这次实地学习与考察,对美国农业统计的概况、基本做法与运行特点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和基本的认识。特别是美国农业统计工作中运用的一些新方法和先进技术,确实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受到了启发,收获还是不小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美农业统计的差异与差距,感到了压力。

一、中美农业统计的四大差异

中美农业统计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国情不同而表现在统计网络方面。

1.美国没有专设综合统计部门

美国的统计工作是职能部门负责制。在联邦政府下属的14个部中有9个设有统计机构(如农业部没有统计署, 负责农业普查和农村抽样调查),在67个联邦直属机构中也有3个设有统计机构, 分别负责本部门的统计工作。GDP等经济总量的核算、 人口和经济普查等则分别由商务部经济研究局、普查局负责。各部门分散的统计由总统下属班子中的一个委员会来协调。美国的统计工作部门负责制,具有“独家经营”特征,避免了数出多门的混乱。我国属集中型国家,专门设有统计局负责社会经济统计,专业统计则以部门统计为主。但由于我们的部门统计机构也参与社会经济统计,带来的弊端是数出多门,影响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2.美国的州以下没有设置统计机构

美国联邦与州里的普查和抽样调查任务是通过在基层专业协会里聘请的“查点员”来完成的。而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根据计划层层下达,统计层层上报的需要,综合统计部门也好,部门统计也好,层层都设有专门的统计机构,“网络”比美国要“健全”得多。

3.美国联邦农业统计署与州农业部统计署之间不是领导关系

美国是联邦制,联邦与州之间是战略伙伴关系,因而农业部统计署与各州农业部统计署的关系也是伙伴关系、相互协作关系。而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各省、市统计部门的关系则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各部门的统计机构从上到下也是如此。

4.美国农业统计人员比我们少得多,但在联邦工作的比我们多得多。

全美农业统计人员即使包括聘用的4000名查点员(聘用制)也不过5400人。而我国不计农业部门的统计人员,仅国家统计局系统农业统计专业人员就有几万人,兼职人员就更多了, 仅农业普查的查点员就达750万人之多。从力量布局看,美国主要集中在上头,我国主要分散在下面。如联邦农来统计署的1200名雇员中,有近500人在农业部工作, 另700人派驻在50个州。各州自己的雇员总共只有200名。而我国无论是统计局系统,还是农业部门,专业统计人员都分散在省、地、县、乡四级。统计局系统的数万农业统计人员中,在国家统计局的只几十人。农业部计划统计司的统计人员就更少了。

二、我国农业统计存在的五大差距

和美国科学的调查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比,我国农业统计调查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服务方向错位

美国的统计核算体系主要为宏观决策服务,即为联邦和州提供咨询。州以下根本不搞什么统计。我国则不一样,长期是为所谓的分层决策服务。按照中国的统计教科书,统计的主要任务是为编制计划提供基期资料,同时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由于过去计划一直到生产队,所以统计也从生产队起报,层层似乎都要统计数据来检查监督。由于统计的检查监督实质上成了“政绩考核”,因而历来不乏弄虚作假现象,结果是导致真正需要统计服务的国家宏观决策经常失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统计服务方向理应十分明确,但由于我们的指导思想仍沦陷在计划经济的误区,还是抱着所谓的服务分层决策不放,不仅全面统计报表一个指标也难减下来,就连已开展近二十年的抽样调查由于不能解决所谓分层数据问题而伸不了头。抽样调查资料“积极”为调查单位“服务”的结果是受到严重干扰,导致总体推断失实,最终也无法为宏观决策服务好。

2.技术手段落后

美国在调查手段上,很早就开始运用遥感技术,我们在这方面还是空白;美国都是网上传输资料,而我们还在邮寄报表,送审软盘;美国农业部统计署建立的原始数据仓库(即复合型数据库),通过七张特征表,可对原始调查单位任何一个数据进行检索,同时也可根据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任意分组汇总和加工整理,以生成新的数据资料,原始数据的开发和使用率很高。而我国在农业统计数据库建立方面只能算起了步,而且一般是单一数据库,使得不少来自调查末端的原始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3.调查方法累赘

美国农业统计方法是周期性普查与常规抽样调查相结合,比较规范。抽样调查采用的是目录抽样与面积抽样相结合,以目录抽样为主,面积抽样为辅,相互补充,相互验证。面积抽样主要是为了弥补目录抽样可能产生的重复和遗漏现象。特别是美国在抽样技术上,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确定不同的抽样数目,建立不同的调查网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仅抽取少量样本,即可推断总体,既经济又高效。而我国现行的农业统计体系是普查、全面报表制度和抽样调查同时并存,真是劳命伤财。且三者之间相互脱节,一门多数,往往自相矛盾。我们的抽样调查也因样本量过大,人力、物力、财力跟不上,数据质量很难保证。

4.资料发布不规范

美国农业部统计署每年要发布350份调查报告, 各州农业部统计署共要发布9000份调查报告。所有报告的发布时间是上年九月至十月就拟定好了并印发所有用户。规定日期发布的资料于当天同一时间提供给所有的新闻媒体及其它传媒。在此之前,信息是完全封闭的。数据由专家委员会一次审定,没有我国这种层层审批程序。农业部长了解资料的时间也仅比新闻媒体早15分钟,且是在封闭状态下听取专业人员对数据的解释。资料发布渠道主要有新闻媒体、因特网、文字材料、电子邮件、传真以及CD光盘等。在因特网上可以免费查询到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调查资料及有关历史资料。

与美国相比,我国农业统计数据发布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时效性不强。因为很多数据涉及到地方政绩,数字出来后也不一定如实上报和对外发布;二是缺乏计划性。调查结果对不对外发布,何时发布,发布范围等,事先都无法确定;三是不规范。尽管我国对统计资料管理有严格的保密规定,但经常出现资料还未正式公布早已路人皆知的怪现象。四是缺乏独立性,数据很容易受干扰。因为我们的数据存在一个领导部门审定问题。

5.分析评估不到位

我们在农业统计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估方面,近年来制订了一些评估制度和分析方法,但存在着不够系统,定性分析过多,定量分析太少等问题。特别是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分析评估手段和计算设备进行分析评估,与美国的交互数据分析系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的数据质量评估大都是凭感觉,有的甚至是在为认定的数据寻找注脚。

三、几点建议

各国国情虽然不同,但先进的统计调查方法、技术和手段是可以相互借鉴的。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晰服务对象,走出“求全”误区。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我们的统计服务也应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就是要将着眼点由过去的为层层编制计划服务,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转到服务宏观决策上来,出发点应是首先保证中央决策的信息可靠性。我们认为,国家应尽快废除全面统计报表制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以省为总体开展的抽样调查,保证为国家和省两级服好务。同时通过周期性农业普查(指标可比96方案略详细)取得的分层资料,在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同时,应该能够满足分层需要。

2.改革统计体制,强化“国家系统”。

和国外相比,我们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症结,不在统计调查方法本身,而是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因此,根据我国国情,要取得满足宏观决策的实际资料,必须增强国家统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否则,再科学的办法也无济于事。建议在整个统计系统难以垂直管理的情况下,可考虑将中央统计系统与地方统计系统彻底分开。即在现有“三队”的基础上,在省一级合并设立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地方调查局,省以下不再设分支机构,可防照美国的办法,聘用调查员完成基层资料搜集任务。地方统计局仍予以保留,业务上受国家统计局领导,主要为地方提供服务。

3.改革调查体系,完善调查方案。

(1)废除“全面报表”。即废除现行农村统计报表制度, 尽快完善周期性农业普查与年度经常性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体系,尽快确立抽样调查在农村社会经济调查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抽样调查近二十年的实践早已充分证明,抽样调查方法可行,调查数据准确可靠。应在现有粮食、棉花、水产、牲畜、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农村固定资产等调查的基础上,将调查范围拓展到包括所有农产品产量在内的整个农村社会经济领域,用抽样调查来完全取代现行全面统计报表制度。

(2)改革抽样设计。 现行以省为总体进行抽样的办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可行,应继续实行。省抽县要打破现有固定观测点的界限,针对不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确定不同的抽样数目,建立不同的调查网点(很显然,不少主题在多数调查县是重合的),以充分保证省级网点对各调查主题的代表性。由于在一个县内,各单位差异程度不会很大,因此,县以下的样本抽选宜采取按离散系数大的主题确定抽样数目,抽选多主题调查网点的办法,满足大部分主题的调查要求。部分特殊指标可采取补充调查点或另行选点的办法予以解决。

(3)压缩样本容量。借鉴国外经验, 我国以省为总体的抽样调查只满足国家和省级的需要,只需比较小的样本量即可。因此,应改变目前大样本长期定点观测的做法,研究合适的样本轮换办法,尽可能地缩小样本容量,以便减少调查误差,取得更为准确的数据资料。

(4)改进调查方法。全方位开展农村社会经济抽样调查, 不可能都采取粮食产量实割实测这种笨重的办法,相当多数的指标可采取入户登记的办法取得原始资料。如不少品种的产量资料即可通过住户帐本取得。

(5)完善推算方法。全方位开展抽样调查, 不能保证县以下的样本对所有主题都有代表性。对代表性强的,可直接采取点估计或区间估计;对代表性不足的,可采取按比例调整等办法予以解决。

4.搞好数据分析,加强质量评估。

可借鉴美国建立的交互数据分析系统,对农业统计数据的评估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中国的农业统计数据交互分析系统,使我国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分析进一步规范。

5.引进遥感技术,把握地理信息。

国家局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使遥感技术运用于我国农业统计中。首先可以运用这一技术探测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从而把握产量变化趋势,结合单产实测调查结果,即可准确推算农产品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应逐步建立中国农业统计的地理信息系统。

6.加强人才培养,加快自动化建设。

和美国相比,我们的信息传输手段太落后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报表通过漫长的邮路,时间周期长,严重制约统计调查的效率发挥。因此,加强复合型统计人才的培养,加大统计基础设施投入,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标签:;  ;  ;  

中美农业统计比较_统计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