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郭艳 吴敏

郭艳 吴敏

(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17病区;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精神科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分析 30 例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0 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对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类型主要包括:跌倒占比 33.3%,冲动伤人占比 20.0%,外走占比 10.0%,攻击行为占比 20.0%,医疗设施损坏占比 10.0%,给药错误占比 6.7%。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来看,护理操作不当所致护理不良事件占比 40.0%,环境因素占比 23.3%,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致护理不良事件占比 13.3%,沟通不畅所占比重为 10.0%,设施设备缺陷占比 6.7%,遵医嘱不当占比6.7%。结论精神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注意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严格落实护理规范,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精神科;责任意识;护理对策;原因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085-02

护理不良事件通常是指发生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安全相关,不在计划中、未预料到的或不希望发生事件,包括患者在院期间发生的跌倒、伤害、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等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护理意外事件。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精神科护理难度要比其他一般科室要难,在精神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比如自残、拒绝吃药、吞异物等。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主要有患者与护理人员两个方面,不能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归咎于其中任何一方面。本文就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其对策,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中方便选取 3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裂和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该研究并同意配合,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其中男性患者 17 例,女性患者 13 例,年龄介于17~56 岁之间,平均年龄(45.9±6.5)岁。患者疾病类型为精神分裂症 11 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9 例,情感性精神障碍 7 例,其他病症 3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收集汇总 30 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资料,对其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原因等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从下表 1 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精神科患者常见护理不良事件中跌倒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了 33.3%,其次为冲动伤人和攻击行为,所占比重均为 20.0%,攻击行为占比 10.0%,医疗设施损坏和给药错误分别占比 10.0%和 6.7%。

通过分析这些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可知,护理操作不当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所占比重为 40.0%;其次为环境因素、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分别占比 23.3%和 13.3%,设施设备缺陷、遵医嘱不当、沟通不畅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见表 2。

3 讨论

3.1 对于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具体分析

3.1.1 对于一些跌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存在比较高风险的病人,患者因为受到情绪的刺激,会有自杀、故意从床上跌下的情况,还有可能会因为受到护理人员的不耐心护理导致情绪受到影响。病人因为本身的躯体的残疾和肢体缺乏力气,还有可能是因为服用的药物有副作用,导致病人躯体出现不稳定、动作比较僵硬甚至出现一些高血糖以及低血压等问题。

3.1.2 关于病人出走、自杀等进行分析精神疾病本身比较特殊,患者的情绪比较敏感,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影响,许多患者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安全隐患,当前主要有一些年轻的护士不能正确采用一些突发的措施及时应对病人出现的问题,使得病人的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护士的工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及时应对这些问题,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

3.1.3 关于使用药物产生错误的问题

因为当前护士的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使得一些护士在对病人进行用药的时候,因为不认真或者专业知识不到位,导致病人用药出现错,影响病人的恢复,严重会影响病人的走路等。

3.2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

3.2.1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精神科患者的情绪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病重的患者单独管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安排在一起,时刻观察患者的行为。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情,对重点病人重点观察、重点防范,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病人做到标识醒目,这样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可以有效的降低突发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3.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护理人员良好的专业技能是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加强护理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各项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严格规范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分级、巡视、交接班等核心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急救知识的培训,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流程,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升护理人员对病情的评估能力,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交接班不仔细可能对患者的处理出现错误,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医院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考核,对不同职称及不同护龄的人员,制定有效的考核内容,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3.2.3 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定期组织病区安全检查,检查病房设施,病房门锁有无损坏,有损坏及时报修;病人有无私藏三防物品,有无过期食品,有过期及时清理;加强病区安全物品的管理,做到定点定量放置,每班清点并做好交接班;保持病房、洗漱间、测试等公共区域地面干爽,适当铺防滑垫,洗漱间、厕所、楼梯设扶手,防止病人跌倒等。

3.2.4 落实主动报告和奖励制度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健全和落实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明确上报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应积极鼓励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并对上报人员实施奖励,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从而减少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的上报人员可适当减轻处罚,加大对瞒报或漏报不良事件的惩处力度,通过奖罚分明的方式来减少精神科护理差错,对于奖励和惩罚机制的实施应到位,及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精神科患者由于自身不具备行为控制能力,很容易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所以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理人员应积极对患者不良事件进行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经验,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从而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启青.该院精神科 15 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根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当代护士,2017,25(8下旬刊):176-179.

[2]再娜甫,葛丽,丁辉燕,等.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12-13.

论文作者:郭艳 吴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郭艳 吴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