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机制为文明城市建设增添活力_长效机制论文

长效机制为文明城市建设增添活力_长效机制论文

长效机制为文明城市创建增添活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效机制论文,文明城市论文,活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山东省胶南市以健全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为总抓手,以“提升市民素质、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文明胶南”建设,有力提升了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一、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文明城市创建顺利开展

2005年7月,胶南市荣获首批省级文明城市以来,着眼于巩固和发展“创城”成果,立足于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制定了精神文明五年创建规划,研究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并实施了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精神文明品牌创建工程、城市形象提升工程、诚信友爱环境打造工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程等“十大工程”,每项工程包含十项活动,共在全市集中开展100项创建活动。100项活动全部富有胶南特色,切合本地实际,体现了“依靠人、为了人、提高人”的工作理念。

二、围绕长效机制,丰富文明城市创建内容

(一)健全教育体系,提升全民整体素质

强化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进一步创新学习机制,深入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以讲促学、以学促干”活动,逐步建立起了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的新机制。4月份,山东省加强县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暨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在该市召开,并荣获“2005-2006年度全省县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称号。

切实加强农民教育。积极探索农民教育新途径,深入开展每月9日“农民教育日”、每年12月“农民教育月”、“五下乡”、“双联”、“十岗定责·爱洒农家”、组建报告团宣讲和农民教育城乡互动系列活动,在农民教育进村入户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培训模式,转移农村劳动力7.49万人。组织编写了《农民思想教育读本》和《农民教育十佳创新活动汇编》两本书,免费印发到农村每家每户。

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道德实践活动,向全体市民发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倡议书》,成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团巡回作报告,在全市弘扬了“争做文明市民,共建文明胶南”的社会风气。开展了“一举一动见公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社会倡导以“爱心、真心、关心、热心、贴心”为内容的“五心”行动。组织开展了“感动胶南”十佳人物和“文明胶南”十件好事、十佳敬老好儿女、青年文明号和岗位能手、文明交通“六不三让”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

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建立起责任明确、赏罚分明的考评机制。每年制定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并梳理出要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运行机制。大力实施净化工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了12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二)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塑造城市文明形象

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整体规划、东西互动、一体推进”原则,改造提升老城,开发完善新城。截至2006年底,市财政3年累计投资12.6亿元用于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全部完工后城市污水收集率将达90%以上。

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市区绿地面积达1560公顷,绿地率达34.5%,绿化覆盖率达4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7平方米。大力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实现人均一亩林。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生态市建设试点单位。

强化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城市管理年”活动,组织开展了商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城市大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行单位“门前五包”和“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活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称号。

(三)丰富创建内容,优化社会发展环境

打造诚信城市。以开展农村文明信用工程为突破口,在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同时加强诚信教育,推进“诚信胶南”建设。目前,全市共创建“文明信用镇”10个、“文明信用村”160个、“文明信用户”117469户,累计为7244农户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2761万元,促进农民增收3000万元以上。

改善农村面貌。在农村深入开展“抓点连线带片促面”文明村庄创建和城乡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市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奖励文明村庄标兵,着力培育先进典型,全市省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12家。开展了“清理清除三大堆”、“文明庭院”和“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提升了“村容整洁”的整体水平。

丰富群众生活。坚持每年举办中国·琅琊旅游文化周、杜鹃花会、春节民间艺术表演、“胶南之夏”广场文艺演出、“银幕传真情”广场电影放映等一系列有特色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全市22处镇(街道)建立了综合文化站,864个村居建成文化大院,全市有线电视村通率实现100%,入户率达82.2%。

三、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

在抓好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过程中,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完善新办法和新途径。

(一)完善“文明联动”机制。建立由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牵头,社会各方联动的文明城市建设体系,在市电视台开设《走向文明》、《曝光台》、《文明聚焦》等专题节目,深入开展以“教育联抓、环境联建、社会联动”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联动”活动,及时受理并快速解决群众关于影响城市文明形象行为的举报和投诉。

(二)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和快速办理反馈机制。一是高度重视并切实办理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意见。二是继续坚持“市民月”、市民文明巡访、“听证会”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畅通群众来信来访、问卷调查、新闻监督、网上信息等社情民意调查渠道。三是加强公开电话和服务热线建设,建立起快速受理、快速分解责任、快速落实办理、快速反馈意见的机制。

(三)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市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长任副组长,市文明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创城”工作的领导。文明城市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列入财政预算,并适当向公共管理、社会事业、基层社区倾斜。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文明城市建设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

标签:;  ;  ;  ;  ;  

长效机制为文明城市建设增添活力_长效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