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登陆中国_保险市场论文

外资保险登陆中国_保险市场论文

洋保险登陆中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登陆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加入世贸,保险业的开放一直是各方讨价还价的焦点。按照规定,中国加入WTO以后,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金融大鳄就是外资保险公司,他们将得天独厚地走在国际银行、国际证券巨头的前面,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形成巨大影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国际化的保险方法改变中国的保险业格局。

加入WTO谈判,保险是最后关口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5,但寿险保费只占世界的0.65%(1998年数);寿险又是一个“圈钱”的行业,其积聚资金的能力丝毫不比银行差。正因如此,外方把中国寿险市场看作一个富矿,而中方也把它当成关乎国计民生、金融全局的关键之一。中美、中欧谈判中,双方在50%和51%上来回拉锯。2001年5月,中国加入WTO在即,中欧谈判中如何就保险等最终达成共识亦是世人关注的焦点。有关人士披露,保险市场可谓是中欧入世谈判中最大障碍之一。

据报道,欧盟力争外资持股在合资保险公司中突破50%的上限,大有若不满足此项根本性要求就要打道回府的架势。根据欧盟提供的协议文本,尽管外资在合资公司中所占比例并没有突破50%的上限,但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可以不受任何形式的法规干涉签订在各占50%的基础上的民营协议;外国保险公司将比中美WTO协议中规定的开放时间提前2年参与寿险和非寿险业务的经营;可以和中国竞争者出售同样的产品,包括健康险、养老险、团体寿险,以及除第三方强制性的汽车保险外的一切非寿险业务;经营城市的开放也将加快,广东、深圳和佛山将在加入WTO之后向外国保险公司开放;保险经纪人将准许加入世贸5年后进入中国市场,成立本地化公司,而这在中美协议中是完全没有提到的。

谈判至此陷入了僵局。

朱总理“一锤定音”

在中美世贸谈判与中欧世贸谈判中,朱基总理都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在中美就中国加入WTO双边谈判最困难的时刻,朱基总理曾亲自出马,在7个棘手问题上力挽狂澜,一举促成中美最终达成协议。

在中欧加入世贸谈判中,双方在电信、分销和保险这三大领域分歧严重,最终还是朱基总理亲自出马,以其权威与智慧使双方谈判圆满落下帷幕,欧盟虽有遗憾但获得了其想要的市场准入,中方做出一定让步,但守住原则红线,这可谓双赢协议。

中欧协议保险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入世后,外资非寿险公司可以以合资公司、分公司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再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分公司、合资公司和子公司的方式来华营业;而外资寿险公司则只能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在中国设立营业性机构,且外资股占比不得超过50%;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可以以合资公司形式进入市场,几年后可设立独资公司,但业务范围限定在大型商业险和再谈判结果,外资在合资公司中持股比例虽然未能突破百分之五十的上限,但中方亦做了灵活而富于诚意的让步。作为对持股比例限制的一种补偿,中国将在加入世贸后立即发放7个执照给欧盟的保险公司。

8家洋保险挺进中国

9月初,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士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中国政府已新批准8家欧洲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保监会已通知有关的欧洲保险公司,让他们为开设新机构进行筹备工作,包括提交必要的资料等。

获得在中国经营寿险业务执照的公司包括法国安盛保险,英国的商联保险公司,法国的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和荷兰全球人寿。获准经营财产险的公司包括德国安联保险和德国格宁集团,瑞士苏黎世保险公司和英国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公司。

8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放下庆功酒杯后,正在加紧各项进程。

据悉,有三家拟在华经营合资寿险的外资寿险公司正与有意向的合作伙伴进行更紧密的接触,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结婚”对象,并加紧定夺第一个落脚点。

不仅如此,在中国给欧洲8家保险公司亮起绿灯之后,有关部门也将很快给美国一批保险公司通知放行。而先行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已在申请扩建异地网络。

早摘果子早到手

对于一些刚获得在华经营权的外资保险公司来说,踌躇满志中也有些遗憾———“还是晚了点”。因为在此之前,包括美国友邦、日本东京海上火灾、瑞士丰泰、澳大利亚康联等外资保险公司已经比他们更早地登陆中国,而且也拥有了自己的地盘。眼下,他们已经不甘心囿于一隅,正雄心勃勃地谋划“开疆拓土”,试图在中国分食更大的馅饼。

令人关注的是,由于中宏、金盛和安联大众的“先入”,其股权结构比较独特,公司中外方持股比例为49%对51%,这意味着外方拥有绝对控股权。

全面攻势令人咋舌

洋保险的实力令中资保险仰慕,但洋保险的远见卓识更令中资保险业佩服。众多外资保险公司在列队等候在华经营牌照的同时,展开了强力的全方位公关。这些保险公司不仅在政府部门的一些外交活动中加强口头公关,更资助社会公益活动,为有关政府部门无偿提供各项技术或者信息援助,并承办保险业各种大型研讨活动等。

在强势公关的同时,众多尚未在中国开展实质经营活动的外资保险公司先开始展开广告宣传。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汪明称,该公司在一些专业媒体上投放广告已有数年历史。尽管公司在华尚未拿到牌照,但此类广告的投放将有效提升公司在中国的知名度,为不久的将来展业奠定基础。安联保险近期更是在全国各地主要媒体上大做形象广告。该公司副总裁贝京·约翰称,公司将加大在华广告投放,以期令安联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认识和认可。

人才大战烽烟滚滚

面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国内保险公司和国外保险公司都意识到了人才这一砝码的重要性。他们想尽办法,或者自己培训,或者高薪聘用,甚至不惜挖人墙角,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生力军”。

1994年,英国商联保险集团同西南财大达成协议,赞助成立“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招收攻读保险会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美国最新的《财富500家》排名中总资产位列32名的林肯金融集团,也已经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共同创建了保险系,同时还与湖南财经学院,复旦大学等有着较多的合作关系,如今他们的桃李也早已遍布各大保险公司和保险监管机构。

国内的公司当然也不示弱。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形成的来自于国外保险公司的强大压力,各保险公司越来越感到人才的缺乏。每年金融、保险专业的应届大学生、硕士生及博士生都成为“抢手货”。有的保险公司甚至还与大学联姻,定向培养,达到预定人才的目的。而国外的人才争夺大战主要是争夺一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保险业或投资业经验丰富的人才。

中外竞争谁优谁劣

有专家指出,允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一般都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拥有雄厚的资本,包括著名品牌和资深专家等。第二,具有灵活的组织形式。第三,积累全球竞争经验、先进技术和卓越管理。第四,培养了有效的企业文化和很强的创新能力。国内的保险公司和外资竞争时,由于企业制度缺陷,资本金不足,经营有限影响市场,投资绩效不良,注重短期利益,缺乏有远见的竞争战略的制定和系统的战略管理等诸多原因,他们面对的压力相当沉重。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观点也在上升,这种观点认为,外资公司参与国内竞争时,有明显的劣势:第一,缺乏中资保险公司覆盖广泛的销售网点,他们一时难以迅速占领市场。第二,缺乏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深刻了解,需要相当的时间去摸索和熟悉这个市场。我国保险市场开放从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驻上海市场开始,已有8年历史。这些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外资保险分支机构进入。至今,在全国30家保险公司中,外资和合资保险公司已逾10家。事实上,美国友邦也只是在1992年刚进入上海市场时,占据了上海市场份额的20%,尔后便很快被国内保险公司收回失地。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业务量仍保持着市场份额的90%以上。同国外保险公司相比,国内保险公司在市场熟悉程度、险种特色、市场规则适应性、营销网络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最近,由美国AC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对上海、广州等4个城市的专项调查表明,在消费者眼中,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高,而且不能得到政府担保。在众多消费者看来,国外保险公司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明显,但当决定购买保险时,大多数消费者仍将会选择国内保险公司。因此,这些人认为,对国内保险公司而言,国外保险公司的进入并不可怕。

蛋糕做大,结果双赢

对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保险界人士认为,中国保险企业一定会在外来保险的冲击下成长。而大多数普通居民也欢迎外资的进入,因为在他们看来,外资的进入会促进保险服务水平的提高,而市场竞争的结果是给他们更多的实惠。面对加入世贸后即将开放的中国保险市场,中国居民在投保时更为审慎。据调查,国外保险公司实力雄厚、回报率高、操作规范、服务周到,特别是理赔速度快的优点使他们在投保时一致看好。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自1981年到1998年,我国保险费收入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29.6%,高于同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2倍多,同时也高于同期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实际增长率。尽管如此,我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从保险深度的实际比较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保险深度大约在4%左右。依此为标准,我国1996年度68593.8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有2743.8亿元的保险总需求。然而,1996年我国实际保费收入仅756亿元,还有约1969亿元的保险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可见市场之广阔。以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计算,2002年的保险总需求将达5000亿元。相对而言,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发达国家保险市场这块饼已经是很难做大,保险公司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竞争已经是相当的激烈。在可做大的饼中瓜分一块显然要比在无法做大的饼上你争我夺相对容易一些,再加上中国国内保险公司竞争力远远不如外资保险公司,发达国家积极性如此之高便不难理解了。

林肯国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马浩德认为:新理念将会促进中国公司成长。在发达国家,人们已经很难区分外资公司与本国公司的差别。经验表明,最终他们会相互融合。本国公司会采纳外资公司的先进经验,同时外资公司也会学着适应当地的文化及其市场需求。在外资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来自外资的竞争会给国内公司业务造成暂时的损失,然而最终,管理良好的中国国内公司会不断学习外国公司的有效运作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本土资源紧密结合,调整好自己,使国内公司更加善于竞争。而外资公司会进一步增强整个市场活力并给消费者提供更大价值的产品与服务。

主题二 评论篇:外资保险的影响力

加入世贸后,中国的经济产业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冲击,成为国民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保险业作为较早接受考验的行业更是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悲观戚戚然者有之,乐观欣欣然者有之,弄得人不明就里,莫衷一是。洋保险真的有那么可怕么?中国的保险业将因此产生怎样的变化?

改变中国保险业的竞争方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过度竞争或垄断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从国内保险业的情况看,无论是财产保险还是人寿保险,都处在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基本的竞争格局是一家独大、几家挑战、多家跟进的形势。在国内保险业囿于自身的种种限制难以实现充分竞争的现实情况下,引进洋保险会带来技术、管理以至企业文化上的变化,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信心,毕竟外资保险公司长时期浸淫在西方浓厚的商业环境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经营体系和创新机制,就看我们的公司能不能充分地借鉴和吸收了。我们知道,潜在的市场需求只有经过刺激才会形成现实的需求,现实的需求才是对供给的最好激励。通过国外保险公司带来的变化,调动民众投保的积极性,激发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规范保险业的经营,引导保险业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而不是仅仅靠降低保费来维持自己的市场,共同把整个保险市场做大,这才是国内保险业的正确选择。即使我们所占得的份额缩小,但总体市场的成倍扩大使得我们的利润还是增大了,况且我们还会获得许多无形的好处。说到这里,有人又会提出民族产业的问题,其实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我们已很难确切地说某一企业属于某一个国家,本土化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参与竞争,从中获得收益才是企业的明智选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双赢。

提升中国人的保险意识

在我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保险领域始终是一个焦点。究其原因,无非是中国的保险市场为世界所看好。但是,这个市场现在毕竟还只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怎样把这个潜在的最大的市场变成现实的市场,我们还要做很多方面的努力。这里,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是全面,正确地提升国民的保险意识,并把国民的这种保险意识变成现实的保险产品购买行为,因为国民保险意识的强弱是决定整个保险业能否顺利、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应该说,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风险的日益增多,随着众多保险公司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人们的保险意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么这种保险意识的提高是不是能够直接体现为保险市场的扩大,或者说这种保险意识直接变成为保险需求呢?实际上,保险意识的增强不一定能直接带来保险需求的增加。据一项调查表明,在普遍感到风险增加的人群中,已经购买或愿意购买保险,即有现实保险需求的人仍是少数。也就是说保险需求的增长滞后于保险意识的增长。

这是因为现在金融市场上可供人们选择的金融产品很多,人们更加青睐一种能兼具保障、储蓄、投资功能,并且能有效防止通货膨胀侵蚀的金融产品。处于萌芽状态中的保险意识往往在成长过程中就转而化为其他金融产品需求,而不是保险需求了。这就告诉我们,在金融市场产品不断创新的今天,要让保险意识转化为保险需求,保险业就必须参与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去,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针对人们的保险需求,开发出适合投保人需要的保险产品,才能把这种保险意识转化为保险需求,进而转化为现实的保险购买力。一旦保险公司设计出适合投保人需要的产品,市场就会给予积极的响应,这从近期我国寿险市场上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万能寿险等新型寿险产品的超常规快速发展中就可以看出。相信随着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外资保险公司不断地将适合投保人需要的新型产品引入中国保险市场,我国国民的保险意识还会得到整体的提升,并且这种保险意识转化为现实保险购买力的过程也必然得到加快。

给中国人带来实惠

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会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好处。首先受益的是金融业。全球金融服务一体化乃大势所趋,我国金融业现在面临金融深化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的问题,保险业作为金融业中最先对外开放的部分,可为金融业提供一个实验点,虽然来的只是保险公司,但很多都是金融集团下属机构,所以其进入可为整个金融业带来全新的经营理念,操作方法,而且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保险,中资保险公司如果单独作战,将处于劣势,必将与银行、证券业联合,走向混业经营之路,从而走上一体化的道路。

外资公司进入要享受国民待遇,这就意味着对中外公司要施行统一的监管标准,所以必然要出台新的统一的监管制度以及新的监管法规,监管重点也将从以前的对经营管理的监管转向对偿付能力,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的监管,必然引起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监管体制的革命,而中资由于已没有政策优势可言,只有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参与竞争是唯一的出路,从此我国的金融深化问题可望解决。

对于消费者和金融业人才来说,可真是福音多多。可以预见,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廉价而保障更广、质量更优的保险产品,由此还可推动投资的增长,因为,这可引导储蓄通过保险向投资转化,甚至直接把储蓄转向投资,比如通过负债产品(投资型保单)即可办到,进而通过制度变迁,加快筹资、投资步伐,投资增加可拉动消费,增加经济活力,加速经济发展。

改变中国保险的方法论

洋保险公司将给中资保险公司带来经营管理理念上的巨大冲击: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信誉的竞争。

洋保险视“保户对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为公司生存的基础。由于历史垄题提到公司生存的高度来考虑。尽管中资公司一直强调更好地对客户的服务、顾客是上帝等等。最终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以致有过买保险经历的老百姓,总认为保险骗钱,交费容易赔款难。

要想和洋保险公司竞争,中资公司就要改变经营管理理念。要以效益为中心,理性地发展业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市场。找准自己的长处,看准市场需求,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市场。例如,是以高收入人群为目标市场,还是以中低收入人群为市场;是以大中城市为目标,还是以中小城镇为目标。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别人做投资连接产品,一看市场反映不错,连忙开发自己的投连业务,没准开发出来后市场反映又冷淡了,姑且不论公司本身是不是具备这样的优势。中资公司要赶在洋保险公司还没大规模进来之前,打出自己特色的品牌,这样即使洋保险来了,也有和他们叫板的资本。

改变中国保险结构

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不仅仅是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而且对整个中国保险业的结构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结构上最大的改变,是国有保险公司的体制转轨。

如果说二十年来国有保险公司始终下不了决心进行彻底改造的话,那么当外资保险公司蜂拥而入、即将在全国范围内与国有保险公司展开“近身肉搏”的时候,国有保险公司不得不被迫加快体制改革步伐,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才能迎接挑战,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是国内保险业逐渐向业务专业化方向发展。

第三是外资保险公司将为中国保险业培训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第四是促使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的业务一体化趋势。竞争的加剧,承保利润的不断降低,将促使保险公司由传统的提供保障服务逐步向综合金融理财服务过渡,必然寻求与银行业、证券业的合作,使客户享受到“一站式”的金融超市服务。

第五是保险中介行业赢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内地市场后,为节约成本计,没有必要在各地都建立庞大的机构。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当地的保险中介公司合作,依靠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来承揽业务,依靠保险公估公司来定损理赔。外资保险公司本身主要专注于产品开发、投资理财、宣传策划等宏观层面。

主题三 背景篇:外资保险在中国

现代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开始于80年代初,最早是日本三井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等于1981年在北京正式设立代表处。

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后,大批的境外保险机构蜂拥而至。到1995年10月底,已经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在中国的北京、广州、上海、大连等地共设立了119家代表处。

到1999年底,这一数字又有大的发展,中国已经批准了4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1家外资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另有4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正在筹建;

已经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13家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的14个城市设立了196家代表处。

2001年,中国加入WTO,大批外资保险公司获得在中国的经营资格,5年以后,中国保险将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林肯金融集团

“林肯金融集团”是林肯国民公司的营销名称。集团收入达65亿美元,拥有近1000亿美元资产。按资产排名,林肯位居“财富500强”第33位。公司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在中国,林肯已设立了3个代表处。自创始以来,林肯金融集团信誉卓著,以稳健的财务、优质的服务、丰富的风险管理专业经验及成功的战略而著称。

三星火灾海上保险

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是韩国领先的非寿险保险公司,内勤员工超过4300人,另外还有30000名销售人员。过去的一年是公司为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得到社会认同的保险公司而加倍努力的一年。利用公司在东欧和南美新崛起的业务机会,以及通过广泛的业务网络联系和联盟,三星火灾现在已经可以在世界主要城市提供一个综合服务系统。

英国标准人寿

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于1825年1200亿美元,业务遍及英国、加拿大、爱尔兰、奥地利、西班牙和德国,并在印度和中国的香港开设了合资公司。

公司向个人和团体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包括寿险、储金、养老金、年金、医疗健康保险、投资与基金管理、银行与抵押融资等业务。除向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外,公司还长期保持稳定的投资表现和出色的财政实力。标准人寿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家同时获得穆迪和标准普尔最高级(AAA级)财政实力评定的寿险公司之一。

标准人寿是在中国展业的最早的英国保险公司,首家代理机构于1847年在上海成立,后曾在中国20多个城市展业。

美国宝德信保险

美国宝德信保险公司成立于1875年,是全美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亦是全球最大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之一。截至1999年底,其管理资产总额达3660亿美元,如包括客户资产,则资产总额达5930亿美元。承保有效总额超过10,000亿美元。美国宝德信公司的全球化业务网络服务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万个人及机构客户,为其提供包括人寿保险、汽车与住房业主保险、证券经纪、财务规划、共同基金、年金、资产管理、退休服务、零售银行业务、房地产与安居服务等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美国信诺保险

美国信诺保险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之一,也是全球500强大企业之一,其总部设在美国费城。目前有97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1999年的营业收入近190亿美元。其产品遍及全美50个州,医疗网络覆盖45个州,以及哥伦比亚和波多黎各。

根据1999年美国《幸福》杂志的排名,信诺是全美第5大保险公司和最大的专营员工福利的保险公司。员工福利包括健康医疗、养老金、团体寿险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创立于1880年,注册地为德国慕尼黑,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从事经营非人寿保险和人寿保险两类保险业务,并拥有60多家分支。慕尼黑总部及世界60多家再保险公司附属机构,分支机构,服务公司与代表处,联络处共有3000多名职员。1997年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代表处,这成为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与中国保险市场长期合作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商联保险

商联保险(CGNUplc)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863年,CommercialUnion、GeneralAccident都在19世纪便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为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各地的保险市场,商联保险(CGNUplc)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设立了四个代表处。商联已经向中国保险监管部门递交了在中国经营寿险业务的申请。

法国国家人寿

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1850年,数年以来一直是法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20%。1998年公司部分股份在巴黎成功上市,但主要股份仍由国家间接持有,其中法国国家信托投资银行37%,法国邮政局18%,储蓄银行18%。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于1998年初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并于2000年1月向中国保监会提出在华寿险执业许可证的申请。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银行保险、住房信贷人寿保险、管理退休基金、健康保险和长期护理险。

瑞士苏黎世公司

瑞士苏黎世公司的经营历史长达130年,公司的核心业务为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再保险、资产管理。资产总额:4420亿美元(2001年)保费收入:480亿美元(2001年),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世界排名第二,再保险世界排名第七,资产管理排名世界第十,公司的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员工68000多名。

主题四 访谈篇:马永伟、龙永图等访谈录

马永伟:

中国保险业面临挑战

(马永伟:中国保监会主席)

记:马主席,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保监会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马永伟:中国保监会入世后将依照有关规则,切实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增强监管的透明度、公开性、提高监管效率,为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记:入世对中国保险业有何深远影响?

马永伟:入世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表现在: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为中国保险业提供难得的市场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扩大保险市场规模,增强承保能力,打破垄断,加剧市场竞争;促进保险公司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中国保险业的增长方式,促使国内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立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利于中国保险业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实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保险公司开拓国外市场的步伐,分享国际保资源,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记:对于加入WTO,目前人们说法不一。您对此是否持乐观态度?

马永伟:是的。加入WTO给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保险市场的开放,将加快国外资本的流入和技术输入,促使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重组,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为中国保险业提供难得的市场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保险市场的开放,将扩大保险市场规模,增强承保能力,加剧市场竞争,打破垄断局面。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促进国内保险公司更新产品、改善服务、扩大影响;三是保险市场的开放,将促进保险公司加快体制改革步伐,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缩短与国际保险业的差距;四是保险市场的开放,将改变中国保险业的增长方式。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将会带来完善的内控制度、审慎的经营原则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促使国内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速保险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新的业务增长点;五是保险市场的开放,有利于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当前保险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增加市场主题,发展中介业务,实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管职能,逐步形成一个依法监管、有序竞争的市场;六是保险市场的开放,将加快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国内保险公司在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交流,掌握国际保险业发展动态,加速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将加快开拓国外市场的步伐,分享国际保险资源,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龙永图:

外资保险增长空间很大

(龙永图: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部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首席谈判代表)

记:龙部长,在一些场合您反复讲到保险业是世贸谈判的焦点,为什么会是这样?

龙永图:保险业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发展前景,因此,在长期而艰苦的入世谈判、特别是最近几年的谈判中,保险业始终是最困难的“战场”之一,世贸谈判的最后一个焦点就是保险业。外国谈判代表之所以在保险业方面给中国许多压力,作出如此大的努力,说明保险业至关重要。

记:最近,打破行业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您对此怎么看?

龙永图:入世后,我国的保险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证明,受保护的行业,不可能得到大发展,不能以一个行业垄断来损害整体利益,垄断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损害,因此必须打破行业垄断,加强对外开放。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渐进开放的市场,才能成为成熟的市场。我国开放的速度,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始终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原则,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开放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育和发展市场,使中外投资者一起分享这个市场。

记:外资保险今后在中国的发展会是如何?

龙永图:外资保险企业目前约占我国保险市场份额的1%,发展空间非常之大。据预测,今后每年保费收入将以30%的速度发展,而保险业在我国还是幼稚行业,起步较晚,人们的保险意识还不够强。因此,中国加入WTO,只要中外保险企业共同培育、发展和扩大这个市场,就会实现多方共赢:只有把“饼”做大,才能分享更多。

太田孝记:

在中国就要用中国的方式(太田孝记: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记: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的情况。

太田孝记: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建立于1887年,是日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家财产保险公司,1994年设立上海代表处。

记: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区域和方向?

太田孝记:未来在华发展方向是天津、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殷切希望尽早得到全国范围的营业活动的许可,相信不仅会对中国保险事业的健全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会对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记:目前您个人感觉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太田孝记:在中国发展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掌握中国保监会的想法,特别是市场的监管方式和具体法律、法规是我们最想得到的,也是最困难去预知的。

记:您如何看待加入WTO后,中国与外资保险的竞争?

太田孝记:眼下,中国公司已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日方公司只有上海代表处,从人力上也远远不及中方公司,因此目前谈竞争还是有些早。

记: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请您给中资公司和日本公司作一区别?

太田孝记:按照我的经验,在中国就要用中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要将日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及本土文化拿到中国来,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里面要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

记:太田先生真是一个中国通,您对中国哪方面了解最多?

太田孝记:我最喜欢的中国小说是《三国演义》,对刘备、关羽、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物很熟悉。我希望多读中国小说能增进我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处世与做事方法的理解。

皮埃尔·奥赞多:

希望公平竞争(皮埃尔·奥赞多:瑞士再保险公司行政局常务委员兼亚洲部首席执行官)

记:瑞士再保险公司是世界上重要的再保险企业,您对中国保险市场有何期望?

皮埃尔·奥赞多:我们支持中国的保险市场,除了支持传统的再保险业务以外,也支持中国市场的发展(比如说风险的转移和一些混合的金融资产的金融产品);我公司在世界广泛地区都经营业务,而且从事金融多样化的业务,我们有强大的资产背景作为后盾,我们会更好地支持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发展。

记:贵公司在获准开办业务以后,将会为中国金融市场做些什么,有什么具体做法和措施?

皮埃尔·奥赞多:对金融市场提供帮助我们有一整套非常详细的金融产品,这需要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健全才可以做到,包括比如像非传统风险转移,保险的证券化,还有好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在做的项目,在中国是否可以开展要取决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还想强调两点:第一是我们已经申请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的执照,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即可以得到政府的许可,从而可以在中国开展业务;第二是我们已经把亚洲部的总部从苏黎世搬到香港,这样希望更贴近中国市场,以更好的方式服务于这个市场。

记:有人说中国保险市场将进入一个“战国时代”,您是否也这样认为?

皮埃尔·奥赞多:我想是的。加入WTO后,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均有业务,我们觉得一个成熟的市场须要经过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即要经历一个类似于战国时代的时期才能走向成熟;我们也非常关注,希望竞争力很强的中国市场会带给用户最大的好处就是价格的降低,希望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出贡献,创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也希望中国以后的市场是一个监管很完善的市场,这将有利于我们在中国的经营;我们觉得中国开放保险市场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国保险业要通过尽快发展来适应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共同的增长,但我坚信中国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记:目前中国只有一家再保险公司,您怎样看待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垄断性?

皮埃尔·奥赞多:我们对中国再保险公司较为了解,它主要做一些政府法定的业务,像孟主任在会上介绍的,他这种法定再保险的成分会在4年内慢慢减少,直至完全消失。中国再保险公司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在四年过后的再保险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这不仅是中国再保险公司,也是中国政府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全国性的再保险公司,如何与其他再保险公司竞争,它以后怎样生存,以后的地位又是怎样的,在竞争中有很多准则和方式,我们同时希望今后可以在一个比较平等的同样的规格下面进行公平竞争。

标签:;  ;  ;  ;  ;  ;  

外资保险登陆中国_保险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