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低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这就决定了低年级是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呢?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琅琅书声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看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在朗读中理解体会,让琅琅的书声绽放出语文课堂的生命与活力。
一、创新“范读”,尊重个性表达
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想把课文朗读好是有困难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因为小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都很强,因此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注重语感,做好范读和指导。教师在范读和指导学生朗读时,都应把握课文的体裁和背景、语句特点,重视朗读的感情色彩,注意朗读语句时哪些字应该读重哪些应该读轻、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延长,做到朗读时句句读得抑扬顿挫或是振振有力。传统认为,一堂课总是老师先范读了再让学生模仿老师读。其实,在学生还没有深入理解文本时,怎能读出老师的期许呢?因此,老师应创新“范读”,根据学情,尊重学生的需要,在他们想读的时候让他们尽情地读,老师可一边巡视一边个别指导。通过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情再决定文章是否要范读、需要怎样的范读。创新的“范读”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根据学情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发现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马上停下来范读,再多加练习,和学生一起闯过这个难关。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大优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让班里朗读较好的同学起模范作用,通过他们的范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低年级学生加上他们特有的表情和语调,所表现出来的童真和童趣,很多时候是老师都不能及的。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教学中可不作过多技巧方面的解释,而是通过让学生不断地练习,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二、情境创设,注重渲染情感
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美满地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很多文章,词藻优美,内容丰富,应让学生反复读,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仅用了300多字,就描绘出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到了祖国南部贵州省的大山里,在黄果树风景区里徜徉,流连其间,为大自然的雄奇与优美而心动神摇。越读这篇课文,越让人感到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越读这篇课文,越让人感到文中词句运用恰当、生动逼真,使人感到美的享受。“读书胸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低年级的学生有着惊人的想象力,这也是培养朗读能力的有利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情境,带他们进入想象的天空,使他们边读边想象,仿佛眼前就出现了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形象。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一直会很有兴趣、很有感情地朗读。创设情境也有多种方式,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教师生动有趣的、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儿童语言的引导等等。例如一年级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可通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设身处地为小壁虎着想,自然引出小壁虎有礼貌的“三借”尾巴的对话朗读。学生在受到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角色扮演,感悟对话文本
角色扮演朗读是通过进入角色,使学生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也会身临其境。低年级的教材是很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文章生动有趣,许多课文同学们都可以生动地表演出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练习,再让同学们带上不同的头饰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的时候都带着自己的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中演绎、感悟文本。如在教学课文《比尾巴》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充当小动物,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生动地再现了比赛场景。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容易厌倦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读书。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在朗读过程中的“个别读”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自由读可让学生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开火车读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作为教师,要根据学情与需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朗读的形式。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此,在学生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要科学地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在琅琅书声中不断提升,让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绽放出语文课堂的生命与活力。
论文作者:李月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能力论文; 老师论文; 生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