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设施作为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能够起到提升园林地形象的作用,尤其是公园里的环境设置,为了美观而能够根据环境设计适宜的设施。然而对于市政设施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导致园林地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风景。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地市政设施;问题;景观化措施
前言:
市政道路园林化养护工作,是城市园林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强市政道路园林化养护,不仅能够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还能够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以及市政道路的美观,对于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市政设施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结合城市园林市政设施的概述,针对城市园林园林地市政设施存在的不足及城市园林的园林地市政设施的景观化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一、市政道路园林化的作用
城市道路是人们生活、工作、往来的通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功能的角度,主要起到遮阴、滤尘、降噪、改善道路环境等作用。在景观功能上,道路是人们对城市印象认知的首要因素,并且起到防眩光、缓解疲劳、调节心情的作用。不同的城市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人文、城市特色等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道路园林化设计中,顺应城市特性,选择易于成活和生长的本土树种,在园林地形式上符合路段功能要求,使城市道路园林化富于地方特色,不仅可以增加亲切感,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特色。市政道路园林化要与路段特点、功能相适应。园林化形式和植物种类要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在一些特殊路段要根据现状需求选择具有不同特殊功能的树种,并根据道路景观及功能的要求,实现四季常青、处处有花的景观效果。(见图一)
图一
二、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注意事项
2.1施工队伍的选取
近年来,市政道路景观园林化施工队伍逐渐增加,需要对施工队伍进行统一的资质认证,确保园林化施工队伍具备专业的施工水平、可靠的技术力量,为市政道路景观园林化建设提供保障。对于取得资质的园林化施工队伍,需要制定完备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确保施工质量最优化。
2.2施工前场地清理
市政道路园林化施工现场难免存在前期建设残留的垃圾,甚至还可能存在市民堆积的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绿化土壤污染。大多数施工队伍采用回填土的方式,但回填土质量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对回填土壤进行改良,在进行pH检测后对土壤酸碱度进行改良,确保土壤质量科学合理,适宜绿化植物生长。同时,还可以在土壤中掺杂粘砂、有机肥料等,确保土壤质量优良,保证市政景观园林化施工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
2.3绿化植物营养和透气问题
市政道路绿化植物中,新老植物根系分布存在差异。营养的吸收程度不一,导致新栽绿化植物难以成活。对此,铺装材料可采用嵌入式渗水材料,在覆盖道路地板时,适当增加树池面积。在树池下方道路修建一定高度的隔离墙,采用铸铁栏杆制作墙面,在保障园林化美观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行人践踏。
2.4苗木培育和新品种引进问题
在市政道路园林化建设中苗木选取至关重要,以往适用于市政道路绿化的苗木品种较少,大多数苗木规格过大影响了园林化建设的整体性。而同一品种的苗木会由于树龄、苗圃不同而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会对市政道路景观园林化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市政园林化部门在加强苗木培育的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调研人员开发或引进新品种,确保新品种能够适应全新环境,确保市政道路绿化植物多样性。
三、城市道路园林化设计和改造原则
城市建设中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对部分路段不定期进行新建道路和道路改造,这种状况下,就需要设计人员对现场进行详细的探勘和研究,列举出相应的新建和整改办法,并对现场的各种特殊状况进行多方面的考量,选择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园林化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3.1园林化坚持可持续发展
综合区域用地情况,协调环境改善、防护功能、景观效果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持区域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园林化建设的弹性和可操作性。新建道路和道路改造时要注重与现状的衔接,实现经济性与景观性的最大融合。
3.2 园林化品种实现多样性
遵循多样化原则,强调品种与组合既科学又丰富,综合道路两侧用地性质,新建道路或道路改造时注意选择一些功能性较强的的本土树种种植,做到新植树种与保留树种的自然衔接,丰富道路园林化的种植层次。
3.3 生态性原则
采取“生态”的设计理念来指导施工人员,根据自然条件,利用生态学原理去塑造一个人工景观。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也可以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通过园林化市政道路给环境带来改善,这样就带来了客观的生态效益,环境的改善使市民对政府进行的道路园林化给予赞誉,还有带来了卓越的社会效益。
3.4 安全服务性原则
中央分隔带的园林化景观要根据视线进行合理化设计,采取防眩光设计,考虑使用的目的以及指导方向。尤其是在道路交叉口处,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安全问题,选取的园林化植物一定不能超过lm高,否则就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线,会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四、市政道路园林化施工对策
4.1 市政道路园林化施工前的场地清理
在市政道路园林化施工的现场,往往存在着前期建设阶段留下的一些垃圾,有的位置还有附近居民扔下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都不适合园林化植物的生长,大量的垃圾也对园林化的土壤造成了污染,而采取回填土的方式,往往回填土的质量也不适宜园林化植物的生长。这些土质的问题都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可以采用pH试纸检测土壤的酸碱度,之后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对土壤进行改良。在土壤中掺杂粘砂,混合施用有机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园林化带的土壤等的优良,保证市政园林化施工的效果[2]。
4.2 解决好苗木定向培育和新品种引种驯化问题
市政道路园林化建设,苗木的选取很关键。往往苗木规格过大,品种繁多,但适宜市政道路可用的园林化品种,却显得不多。即使是同一品种,因为树龄不同、种植的苗圃不同,苗木的特征也不一样,成活率也有高有低,一旦来自不同苗圃的树木在同一条市政道路种植,最终就会出现苗木
呈现不一样的状态,最终使整条道路的园林化质量受到影响,对景观的美化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市政园林化部门就应该有自己的苗圃进行育苗,就需要按照市政道路园林化的规模及方向,调集研究人员开发新品种。
4.3 丰富植物种类
多采用丰富的季节性景观植物品种,在每一条市政道路都种植具有鲜明特色的绿化品种,选取一种作为主题树种使用,再进行一些形态相似的树木进行辅助,总之,不要弄得所有市政道路都千篇一律,也营造不出丰富的季节景观效果,采用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绿化植物,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观效果,重视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的应用,增加园林化覆盖率,对于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物种可适当增加种植的数量,增加种植的市政道路区域。
4.4 加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应有研究
利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提高市政道路绿化效果,形成多层次、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景观,突出生物多样性以及城市园林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采用品种单一的树木大量种植,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市政道路园林化就应该做出努力,设计市政道路园林化树种,通过植物多样性丰富市政道路景观。要加强市政道路园林化灌木层、灌木和树木、草和其他多层次的生态群落的完美结合,为改善市政道路环境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4.5 加强垂直园林化、景观立体园林化、拆墙透园林等园林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道路追求整体园林化景观效果,并在市政道路交通繁忙的地段规划城市园林地。努力挖掘市政道路园林化的形式,加大市政园林色道路建设,形成园林化景观,也是对新时期市政道路园林化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从近几年国内外很多城市市政道路园林化的经验来看,实施垂直园林化、立体园林化、拆墙透园林等园林化方式是延长市政道路园林地的新方法、新模式。通过立体式的园林化效果似的园林化的空间更大,在公园、广场等处使用盆栽等方式的园林化,增加了园林化面积,使得园林色呈现在市政道路的两侧,通过这些丰富的形式使得市政道路呈现整体的景观园林化效果。拆墙透园林就是将市政道路两侧的单位采用无遮挡的围墙形式,将市政道路园林化与单位自有园林化融为一体,进行有机地结合,可丰富道路园林化景观,开阔行人视野,减少围墙的压迫感,且有利于沿街单位整体外部环境的改善,加大了生态群落的生长范围,使群落的物种更加丰富和健全。(见图二)
图二
结束语
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水平会对城市形象和自然生态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施工部门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发展观念,对施工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制定更高水准的施工方案,确保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能够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多方面需求。市政道路景观绿化需要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同时还需要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果,塑造更加美好的城市形象,保障城市和绿化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赖素梅.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3
[2]项东.浅谈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6
[3] 李秀花.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施工[J].现代园艺.2013.9
论文作者:王笑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园林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景观论文; 道路论文; 植物论文; 苗木论文; 市政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