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固定资产审计的思路与方法_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论文

行政机关固定资产审计的思路与方法_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固定资产论文,行政事业单位论文,思路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错弊

(一)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或是缺乏规范的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或是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产领用、保管无健全的台账或记录,无定期盘点制度;或是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却未有效执行。审计发现,重购置,轻管理,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单位不在少数。有的对购置的车辆入账后,忽视管理,账上虽有反映,实际却由其他单位使用,资产状况如何本单位根本不清楚;有的违反内控制度规定对自行购置的设备不入固定资产账、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等,给国有资产造成流失隐患。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基础工作薄弱

1.固定资产建账不全,总账、明细账、卡片账和实物难以一一对应,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如有的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按资产性质、类别等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导致账账、账实不符;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价值,也不设卡片账,难以确认资产数量的多少及其价值增减,账面与实物“两张皮”。

2.随意调账,造成资产不实。如某高校为评估达标,在尚未购置资产的情况下仅根据资产购置计划清单就虚增资产2,507.46万元;还有的单位盘亏资产尚未查明原因也未经报批就随意调减,造成固定资产账实、账账、账表不符,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3.手续不完备,资产管理薄弱。比如某单位4年时间自行购置各类设备3,918万元,既没有进行政府采购,也缺乏市场询价,其所属各部门自行签订购货合同购置设备的现象很普遍,资产购置随意。

4.未经报批随意处置资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批。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如某单位未报批就报废、处置资产,造成账实不符高达731万元。

(三)资产出租不规范,租赁收益未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不少单位将闲置或临街的房屋出租,收取租金弥补行政开支。审计发现,有些单位草率签订房屋出租协议,合同条文不符合要求;有的协议执行随意,租金不及时收取;有的房租收入不纳入预算管理,或形成“小金库”,或直接入往来科目列收列支,要么转至单位工会账、食堂账、协学会账,或纳入下属单位经营收入、挂下属单位往来,甚至将租赁收入直接抵顶账外的单位招待费、福利费支出,可谓五花八门、招数繁多,而财会部门往往对本单位租赁收入的应收、已收、欠收数,没有完整的台账或记录。

二、审计的思路

(一)明确目的和内容

固定资产审计应围绕“为什么—审什么—怎么审”这一思路来进行。“为什么”是明确审计目的;“审什么”是知晓审计内容;“怎么审”则是要清楚固定资产审计方法。审计目的包括:确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和运行状况是否良好;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是否有效;被审计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及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适当性;固定资产交易事项会计处理的适当性以及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等。审计内容简单来讲,就是审查固定资产是否存在,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否合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固定资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固定资产在相关报表中的披露是否真实充分等。

(二)掌握要点

一般来讲,固定资产涉及“计划—采购—合同—购置—验收入库—入账—使用—管理监督—报废—会计披露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流程和控制制度,掌握每个环节控制点,以确定审计要点,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如对某高校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审查其合同环节时,发现合同签订主体既不统一,所签合同也未交财务部门备案。我们抽查几笔,结果发现其后勤处购置的29万元洗衣设备未入账,长达5年,该设备早已承包给私人经营,流失隐患不言而喻。

(三)把握难点

固定资产审计难点,一般包括:固定资产分布面广、使用年限长、有账无实,时间久而清查难度大;固定资产形态多样,资产组难以划清使资产核实难度较大;账面记录不完善,使用保管责任不明确、人员调动频繁、交接手续不清使账面资产难以落实;有些机器设备早已进行技术改造,或与外单位调换使用,有的已拆成零件作维修使用,实物难以查清;有些高精尖的电子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技术性能高、价值较大,审计人员不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及目前市场价格,审计难以断定等。把握难点有利于确定固定资产审计的重点,可避免无用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审计方法

(一)对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实施符合性测试

目的是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执行情况和有效程度,判断内控制度的可依赖程度,从而来确定固定资产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等,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益。包括设计测试和执行测试两个阶段。

1.固定资产内控程序设计测试。审计人员首先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说明书,检查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设置情况。可以从固定资产交易循环中选择一笔或几笔业务为代表,按其在某项内控制度中的处理手续和会计核算流程图进行全过程复核检查,以查明各控制点的有关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贯彻执行,是否在控制执行过程中有遗漏,以证明内控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比如,曾对某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业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测试,对预算→订货→验收→付款→入账→保管使用的全部业务执行过程的有关控制手续进行全面检查,测试结果该单位内控制度设计不全面,存在授权批准、职责分工模糊不清等漏洞。通过内部控制设计测试,可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是否适当。

2.固定资产内控程序执行测试。主要测试资产内控程序执行的有效性。测试某一项控制执行有效性的一般做法:这项控制怎么应用,由谁应用,是否一贯执行。通常采用对内控制度的某些控制点或控制措施的执行结果进行抽查,以证实某项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程度,从而推断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因内控制度关键控制点很多,应选择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控制执行测试。需要注意的是,规模小或被经常审计的单位,以及相关内控制度不存在或即使存在,但经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执行的单位,一般不进行符合性测试,可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二)对固定资产实施实质性测试

在符合性测试或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进行实质性测试要取得固定资产分类汇总表及明细表;确定固定资产明细账、卡片账与总账是否相符;审查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实地观察固定资产;验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进行分析性复核;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已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等。实质性测试主要是验证固定资产账户和各个相关账户金额的正确性和妥当性,同时揭露其中存在的错弊。比如,检查固定资产增减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就要抓住计划审批和实物检查两个环节,若检查固定资产实物保管制度,可通过对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抽查来查明是否建立健全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是否明确使用保管权限,是否定期盘点清查等。

(三)运用分析性复核

固定资产审计运用分析性复核,更便于发现问题线索。分析性复核主要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重要金额、比率或趋势,通过分析,确认存在的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并进行调查,进而获取审计线索或证据。常用的方法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简单合理性分析法等。在取得固定资产分类汇总表后,可通过分析有关比率及有关项目变动趋势,查找异常,以确定固定资产业务是否真实、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如2009年对某单位固定资产审计时,运用分析性复核,对被审计各年度固定资产当年增加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进行分析,发现2007年的固定资产增长率高达70%,属异常,通过与资金、往来账户对比,发现部分增加的资产并未使现金流出或往来增加。结合穿行测试,选择几笔不同类型的资产从计划—购置—验收—入账—使用等各环节进行检查,验证发现,这些资产实际并未购置,而是该单位为评估达标随意调账,只凭借采购计划就虚增资产2,507.46万元,并编制会计报表上报主管单位,结果造成单位账账、账证、账表、账实不符,资产家底不清。

(四)运用其他方法

在审计过程中,以下方法常用且有效。(1)检查: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并通过与管理和工作人员进行讨论来判断其对文件规定的理解是否恰当;检查整个固定资产内控过程中产生的凭证和记录,如会议纪要、验收单、采购计划、合同、内部或社会审计报告等,增加感性认识,并为下一步的询问做准备。(2)询问:这是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向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监督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等不同层次人员询问同一方面的问题,可以印证其答复的真实性,获取有用的信息。(3)观察:通过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资产运行流程和状况,有助于判断资产出现错弊的可能性,及时发现线索。当然,还有其他如比较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审计中多种方法并非孤立,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标签:;  ;  ;  ;  ;  ;  ;  ;  ;  ;  

行政机关固定资产审计的思路与方法_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