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就、经验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以来论文,思想道德建设论文,启示论文,成就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思想道德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巨大成就,认真总结其基本经验与教训,针对现实存在的薄弱环节,抓住机遇,加强建设,无疑是我们今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大大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破除了传统思想意识的束缚,提高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适应的新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第一,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大更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动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正如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既是改革开放对社会整体影响的概括,也是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巨大影响的概括。
改革开放引起了人们思想意识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从经济领域引入到教育领域,进而渗透到政治领域,可以说,竞争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方式,几乎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它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们已经不再怕冒尖、担风险,不再去追求平稳的中庸之道,不仅敢讲竞争,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开辟新的生活航道。另一方面,人们的效率意识提高了,讲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通,开始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重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人们效率意识增强的表现。另外,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法制观念也增强了。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监督管理国家事务,既是主人翁意识的表现,也是民主意识增强的表现。
改革开放增强了人们的独立性和开拓创新精神。这表现在:一方面,改革开放提升了人们的独立性和独立自主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信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有权作出为或不为的行为选择并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完全责任。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有独立性,为此就需要培植起人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增强了人们的开拓创新精神。要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就离不开开拓创新精神。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需要不断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即不断地开拓创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在科学技术领域有许多发明创造,开发了许多新的产品,这都是我们民族开拓创新能力增强的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在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强调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中心环节,强调它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对于培育“四有”公民的基础保障作用,注重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和公民道德的实际,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认识、概括和总结。这主要表现在:
对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认识达到了高度统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围绕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健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政策支持。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9年中央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都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战略任务。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把“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提了出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些重大决策的出台和贯彻实施,既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党在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认识问题上的高度一致,同时也为我国逐步形成和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思想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1986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涵、基本规范及内容结构等进行了论述和概括。党的文件首先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性质和内涵从总体上作出了概括和定位。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相一致的政治思想、民族精神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既是从经济、政治法律、道德规范角度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性质的科学定位。
党的文件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总结,即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体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主要是指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二是民族精神。主要是指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不能完全用道德规范来涵盖的内容。三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主要是指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五项基本要求”、“三大社会领域”、“十五个规范”、“一个总目标”的道德规范体系,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规范,以期“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四是指社会心理层面的内容,包括信仰、信念等,即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同时内涵着一个如何在信仰领域确立一个体系的问题。五是指制度建设,即建立政策法规体系,以保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身体力行。这五个方面基本可以概括为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包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等;实践层面包括: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主要任务、方法途径、运行机制和制度、组织保证等。比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强调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方针原则方面,突出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的方针,提出了“六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规范方面,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方式方法上,提出了“四个教育环节”,即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五类实践活动”,即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学习先进典型活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庆祝纪念活动、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两大社会氛围”,即舆论氛围和文化艺术氛围,“三项保障条件”,即法律支持、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三个相适应”,以及“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既从理论的、指导思想的高度,也从实践的具体规范和机制层面作了清晰概括。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中,围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内容、目标和重点、方法、机制等问题,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概括,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三,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日趋良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仅表现在理论层面,而且在实践层面得到了落实。这主要表现在:
公民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健康向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良好态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加焕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不仅坚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而且使广大人民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观念日益深化,进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大大增强和提高了公民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以及思想文化素质,同时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前提。任何一个社会的思想道德领域,总是由那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占统治地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趋势。我们必须在正视和承认现实思想道德领域呈现出的多样化态势的同时,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弘扬主旋律。这就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增强自主精神、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第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创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永葆生机的关键。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永葆生机的源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把“三个代表”要求作为衡量思想道德建设的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道德保证。
第三,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的统一,健全法规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这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运用和体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的说服和劝导功能,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必须继承和发扬。但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同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要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用法规、规章来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要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管理体制的建设,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理顺关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通过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管理水平,融教育于管理之中,使人们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力和影响力。
第四,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三贴近”原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的经验概括和总结,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着重点。坚持了“三贴近”原则,思想道德建设才能面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回答现实思想道德生活中凸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才能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人民群众的意愿统一起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坚持了“三贴近”原则,思想道德建设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区分层次,针对不同特点,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丰富的创造力。坚持了“三贴近”原则,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凝聚力、活力和竞争力。
第五,必须坚持继承与弘扬的统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继承与弘扬的统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法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具有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积极借鉴人类思想道德史上世界各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不论是对待中国的传统思想道德,还是对待外国的传统思想道德遗产,都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我们所强调的批判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有扬弃的批判继承。坚持“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西化”和复古主义的思潮,必须强调其根本目的在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古代思想道德传统,弘扬中国革命思想道德传统,吸纳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精华,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民族的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从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相符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六,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这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反映、服务经济基础的具体体现。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就要为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扫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旧的陋习和不良的风气,就要帮助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立足于这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道理,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实践,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确定自身的定位和功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建设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这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系统完善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来自国际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严峻挑战。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异常复杂。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占据明显的优势,“西强东弱”、“南强北弱”、“资强社弱”的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以期达到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其手段方式主要包括:“淡化”策略,即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冷战的结束极力宣扬“意识形态淡化”论,企图让我们淡化政治意识,淡化共产主义理想,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腐化”策略,即利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腐蚀党的干部,企图搞垮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进而搞垮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丑化”策略,即利用少数党员的工作失误和少数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添枝加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加以丑化,甚至无中生有,造谣中伤党的领袖人物和领导骨干,使其在民众中威信下降,失去民心;“溶化”策略,即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了”等,企图用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占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搞乱人们的思想,向我国兜售西方的新自由主义,企图改变我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从思想理论指导和信念支撑的角度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是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正如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困惑,也决定了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一方面,思想道德理论领域杂音噪音时有出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德意识有所滋长。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人们有着更为直接和严重的吸引力;封建主义的道德观念残余,也借尸还魂,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散发毒素,腐蚀人们的心灵。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进行着激烈较量。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在体制变革和经济腾飞的进程中,传统的思想文化必然会遭到猛烈的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又不可能很快地发育成熟,因此,在这种状况下,社会的某些领域和群体中会出现所谓“精神失序状态”。思想颓废、私欲膨胀、精神空虚、是非观念不清、道德水准下降等现象,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教育,在人民内部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发扬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作风,反对挥霍奢侈的风气;坚持进行“扫黄”和扫除各种丑恶现象的斗争,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此外,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多样化。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信息传播技术领域带有根本性的一次突破和变革,也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它给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和引导带来了很大难度。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道德文化新阵地的重要性。这是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江泽民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为此,就要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针对当前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道德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必须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发挥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占领思想道德建设的制高点,以便更快捷、更方便地与工作对象交流、沟通,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重点问题”为抓手,形成各方面的合力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探索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机制,形成全党齐抓共管、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态势。
突出问题,以问题为重点和切入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问题,就是要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3.67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是一件牵动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的大事。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一件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工程,更是一项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另一方面,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目前,社会各主体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失信行为,如政府决策的随意性、干预企业的盲目性、监管市场有失公平性和行政审批缺乏规范性等;又如,企业恶意欠债逃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上市公司想方设法“巧取豪夺”,以及一些人的弄虚作假、欺买欺卖等现象,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秩序维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从教育、监管、制度、道德和主体自律等多方面加强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就是力求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把诚信信念、诚信制度教育作为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重点内容和最重要的工作准则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诚信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和行为规范统一起来,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找好立足点,以人为本,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确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仅在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道德支撑和动力支持,而且在于给公民以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最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第一,要坚持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坚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贯穿于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指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充分发展,而且也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是首要的预期目标。早在199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就曾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突出的地位。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些重要指示和论述,为今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设定了目标条件。
以点带面,注重各方面的合力作用。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需要党、团、政、工各部门在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从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际来看,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主体之间尚未形成一定的合力,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在价值取向和调控方向上还不能完全协调一致,一些部门及行业的法规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还存在“相悖”的现象,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各方面的社会资源,还没有很好地动员和组织起来。所以,如何把建立思想道德体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有机融为一体,如何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如何把中央各部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地方、社区广泛而普遍地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的总体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既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也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要求。在这一新体系中,既包括如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变化相适应的新要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层建筑变化相协调的新要求;也包括继承和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思想道德的新内涵。这本身就是要求形成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合力机制,一个德治与法治、教育与制度、中国与世界、时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在时代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创新,但这无疑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
3.党要主动做好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和示范工作,始终坚持把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尤其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不仅是长期以来我们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而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启示,也是我们党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既总揽全局,又协调各方。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不仅是指党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方针政策的领导,同时内涵着党自身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引领者。正如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2页。)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制定的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的思想道德状况就会相对地好;反之,则差。正如邓小平说过的:“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江泽民在《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中也强调:“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引导和教育群众的重要途径。……必须从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竞争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汲取人类文化成果的精华,用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凝聚人心,鼓舞干劲,陶冶情操。”(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94页。)这些论述是对我们党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引领者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的客观评价,是对当前我们党在发挥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过程中应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种鞭策。
要始终把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首位。党是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全党的表率。所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好坏关键在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邓小平曾指出:“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124页。)。毛泽东也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2页。)江泽民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中也指出:“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代表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做好执政工作、防止发生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在一些党员和干部身上发生,同他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也有密切关系。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在社会上生活、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的冲击。如果党组织不加强教育和管理,如果自己不警惕、不防范,其中必然会有一些人受到这些东西的侵蚀。因此,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他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这就昭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表率和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党也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并把它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党既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理论素养,也要提高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从而带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面进步。
标签: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论文; 道德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传统观念论文; 问题意识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