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镇中心小学 130000
摘 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呢?结合实践经验,就这一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 学习情境 课堂氛围
一、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影响着整堂课的学习效果
在我们上课之初,学生还没有从课间的松散情绪中转变过来,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唱歌、背诗或者课前简短语言展示等。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从课间的活动思维中逐渐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开始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授课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来适应课堂发展需求。而教学艺术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上放手,积极培养和维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创设一种和谐进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有了这样的课堂情境,还用担心教学效果如何吗?
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为他们创造宽广的认知空间。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也截然不同。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时,就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烦躁厌学的情绪;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就会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
1.把教育艺术美带进课堂。要用微笑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用知识魅力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教师无需指责处罚,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就能使学生“迷途知返”、悔错改过;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当学生答疑受挫时,一个满怀鼓励和信赖的微笑便使学生心安智生,转角处顿时“柳暗花明”;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集体氛围,促使学生形成并保持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成就感带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展示,使他们得到不同的收获,拥有同样的成就感,因而共同进步,形成一种乐学爱学的最佳课堂气氛。
三、创设动手操作空间,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一味运用题海战术进行教育教学,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去探究怎样改善课堂气氛,惟恐因气氛过于活跃而一发不可收,就理所当然地用起了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自说自唱,学生木然静坐,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应该和谐统一的教与学变成了对立存在,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不合时宜的传统教育观念,在课堂上有意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了好奇,对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乐于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再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让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从科学角度来看,手的运动能使人的大脑得到锻炼。动手操作的过程,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人类完成的任何操作过程,都需要手脑的结合。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又需要智力支配才能得以完成。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从知识发展的起点开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实践的兴趣。动手操作拓宽了学生的表象思维,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参与学习,把固定的书本内容生动化,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更加形象具体,课堂教学气氛也不再是讲和听的单一形式,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调动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技飞速发展、网络覆盖生活的时代,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在适应发展需求的同时大胆创新。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多媒体的引用,使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氛围,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论文作者:孙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气氛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活跃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