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论文_汪一鸣 彭习涛 贺智裕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论文_汪一鸣 彭习涛 贺智裕

(西安交通大学)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对本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作为体育教师的“双师性”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可以使学生尽快的适应岗位需求进入工作角色,为在职继续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相关内容概述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

实践教学是指相对于理论教学以外,在理论知识基础上以实践性、程序性知识学习为主,培养学习者操作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获取经验和技能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的特点

(1)开放性。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单一“线性”教学观,把教学的时空视野从课堂内扩大到课堂外,融合课内教学、课外教学、社会教学于一体,构建起更符合现代办学理念的“立体渗透型大教学系统”。

(2)层次性。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同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培训。学生在大学期间从基础实践到专业实践再到综合实践,内容由单一到多样,难度由简单到复杂,最终实现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因而实践教学是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化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三)实践教学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中的作用

(1)实践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平时没有遇到的新事物、新难题,只有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才会认识新事物,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积累相关经验,譬如有关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的选择、应用,实习中突发状况的处理等等,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之间的互助,学生会对面临的各种状况在实践教学的动态情境中产生相应的认识,并想方设法去改善以便从容的面对将来工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有着不同于理论教学的鞭策作用。

(2)实践教学有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则进一步深化认识。学生在实践教学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效地结合自身已有理论知识,把学到的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检验知识的同时获得个人的直接经验,有时甚至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实践教学使学生个体的学习随着实践活动而逐步加深,将知识的内化成个体能力上更有成效。

(3)实践教学可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没有亲身实践之前总以为自己理论知识充足,各方面能力较强。真正进入实践教学之后,才会感到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存在漏洞。特别是对于实习、毕业论文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环节,学生往往一时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但经过实践教学的锻炼之后,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能力、教学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构有待完善。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采取“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构建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按照“平台+模块”的结构组成。必修课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三个不同层次但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所构成。选修课由专业方向“模块”和任意选修课所构成。这种模式通过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扩展了学生的通识教育实现了对学生“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分层次逐步提高优化了课程结构,有利于跨学科交叉学习。但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必修课比重还是偏大,限制了学生课程自主选择。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单独的实践平台或模块,缺乏独立性,呈现分散性,不便于有效管理,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体育教育专业在实践课程目标中过多地强调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的明确要求如实验教学中大部分教学内容都为书本上的示范性、验证性实验,缺乏对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缺乏对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重视与指导,更别说学生在实验项目上自主创新;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着内容陈旧、滞后等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中小学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不断增多,但高校的实践内容更新知识速度缓慢,如术科学习仍摆脱不了竞技化的影响。高校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对实践教学诸环节进行根本改造,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真题”化的道路。

三、建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构想

(一)“校内全程+校外分段”实践教学体系构想。“校内全程”和“校外分段”相结合的全新实践教学体系构想,使现有的分散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发挥整体的资源优势,通过完善规章条例,转变考核评价方式,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配合现行“平台+模块”的培养体系具备独立性,开辟单独的实践教学模块,根据课程设置平台划分出对应的实践教学平台,从点、线、面、体进行构建,呈现四维三层的立体模式,将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校外实践教学逐步升级,针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呈现递进性、层次性、系统性,连续延伸贯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下面是“校内全程+校外分段”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弥补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指导应当纳入课程计划,定期分层逐步的提高加深,从基本的职业礼仪,道德行为到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相关的政策法规等等,同时针对毕业生求职经验欠缺上可以组织模拟面试、说课面试等等进而增强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定期的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信息,市场需求,鼓励学生进行有偿的实践活动,如暑期中考游泳教练、各种体育项目的陪练等等。

(2)校外分段实践教学的实施。实施校外分段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大校外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实习单位,可以采取校校联合、校社(社区)联合、校企联合等多形式、多对象合作。其次,对实习单位承担的见习和实习任务进行清析明确的划分,如此不仅不会打乱见习、实习单位的正常教学秩序,还能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校内全程+校外分段”实践体系的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育专业自身的“双师性”特点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双师型”能力,理论课教师能够将书本与实践结合;术课教师教学将“师能教育”与“技能传授”相结合;实验教学的教师将学生认知与亲身操作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从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上,就要采用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对高校体育学科教师的在职学习培训上,转变在教学中的单一角色。除了加强高校教师建设,还要根据专业特点,还需聘用一批业绩突出、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作为校外导师,使其兼任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指导及系列讲座任务,为学生获得基础体育教育最前沿的实用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结束语:

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各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建设,做到各环节实践教学内容有依据、质量有保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爱莲,陈亮等.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2]王建民,谢芳等,高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动态与分段管理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2008

作者简介:汪一鸣(1969年6月—)男,汉族,职称为副教授,学历为硕士;

彭习涛(1973年10月—),男,湖北省天门市人,职称为讲师,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

贺智裕(1970年9月—),男,汉族,陕西省户县人,职称为副教授,学历为硕士。

论文作者:汪一鸣 彭习涛 贺智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论文_汪一鸣 彭习涛 贺智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