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恒 道县四马桥镇中学
【摘要】中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在中学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学一直是被当做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补充手段,而没有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真正的被重视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快乐体育教学也法成为中学体育教育努力尝试的方向,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快乐体育教学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并逐步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观念。
【关键词】体育教育;中学生;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354-01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也需要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通过日常锻炼达到强身健体,并将体育运动视为终身目标。作为体育老师也需要充分发挥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尊重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在强化学生兴趣、创造、个性的基础上,快乐教学,让学生自觉热爱体育运动,并积极参与。
一、快乐教学,将体育运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还停留在跑步、跳神、跳远等肤浅单一的层面,同时因平时体育锻炼少,自控力差,体育基础普遍薄弱。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上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度较低,体育知识的普及率也不高;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场地与器材的局限也让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较低。
1、联系生活,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可能性
在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器材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应用工具,比如绳索,可以用来跳绳,跳神可分为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等等,同时绳索还可以用来拔河……还比如呼啦圈是个比较简单的体育器材,它除了可以用来练习腰部的力量,还可以通过设置游戏规则,进行人体套圈游戏(学生们分组排成两队,每个人从头套入呼啦圈,从脚套离,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传给身边的队友,两队同时开始,最终以时间定胜负)等。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种通过器材的多种使用的方式,让学生们开动了脑筋,既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又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增加了学生们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发挥能动性,自己制作体育器械
体育器械的制作也是快乐体育教育的一种不错的实践形式。体育器械的制作不一定要多复杂,重要的是制作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比如可以用废旧塑料制品和破旧轮胎制作简易球;用破旧的布条制作沙袋;将碎砖头瓦块用水泥粘合制作兵乓球球台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之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们主动参与,人人都伸一把手,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又能让学生们体会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甜蜜,同时自己动手制作的器材虽然简陋,但学生们却异常珍惜,也会无形中营造了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3、严肃与活泼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因大部分教学过程位于场外,学生数量多,对于学生的纪律管理不到位会很容易导致“放羊式”的教学。快乐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趣味性、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结果。想要有效抑制“放羊式”教学,需要老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提前组织,统一安排,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体育活动,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有倾向性的开展体育教育活动。
二、快乐教学需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体育锻炼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想要让中学生们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除了在课堂上运用快乐教学,让其产生体育锻炼的动力,也要在课外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1、体育运动观念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需要我们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发符合中学生时尚观念的体育活动项目,将体育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需要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以身作则,让中学生们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1个小时以上,逐渐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与毅力。
2、充分利用课间活动时间,鼓励中学生们走出教室,向学生们推荐诸如羽毛球、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简单易操作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课间活动;并逐步完善课间体育运动的器材,营造课间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们自觉养成课间定时活动,以充足的体力迎接每一堂课,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提高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
3、学校可定期组织全校的运动会,或有条件的可以组织野外运动拉练,比如可以选择在山清水秀,自然风景好的地方,让学生们在自由自在的环境里,全身心的参与体育锻炼,感受体育锻炼带给自己的体力和活力;比如可以选择组织学生们一起爬山,锻炼学生们的脚力与耐性……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不仅可以极大的增加学生们参与运动的热情,还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让学生们在自然中得到锻炼,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总之,体育锻炼要立足长远,将体育锻炼作为增强中学生体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抓手,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们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强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发性,将体育锻炼与生活学习融为一体,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翔.学校体育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2]李翅鹏.娱乐体育[J].体育师友.1983(4).
论文作者:赵毅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学生们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运动论文; 快乐论文; 中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