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政府对副食品宏观调控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副食品论文,宏观调控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年来,肉、禽、蛋、奶、鱼、菜等主要副食品的供应,特别是其价格波动已成为困扰大中城市领导者的一大难题,也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切的热点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杭州市近年来副食品供应和市场价格波动的现状分析,以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对策,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稳定主要副食品的有效供给,以实现副食品供应充裕、市场稳定、价格平稳。
一、问题的提出
1993年1月1日粮食购销和价格放开后,杭州市肉、禽、蛋、奶、鱼、菜的生产和价格随之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一方面一些原先扭曲的副食品价格逐步回归;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宏观调控特别是管制不力,致使副食品出现几次多品种、高幅度、大范围的价格上扬。
第一次波动发生在1993年底,出现了以蔬菜为代表的主要副食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扬。据市物价局对龙翔桥等市区5个农贸市场的菜价综合统计,12月8日与11月8日相比,青菜由0.95元上升到1.69元(按每公斤计算,下同),上涨幅度达78%;茭菜从1元升到1.3元,上涨30%;包心菜从1.14元升到1.59元,上涨39.4%;芹菜从1.04元升到1.58元,上涨52.3%;菠菜从1.56元升到2.63元,上涨68%。如与1992年同期相比,蔬菜价格涨幅高达2至3倍。与此同时,猪肉、菜油、鲜奶的价格也迅猛上升。市区菜油从12月中旬6.32元上升到7.50元,上涨16.7%。
事隔半年多,1994年的7、8月份,杭州市的副食品价格又出现了第二次大幅度的波动。这次副食品价格波动以猪肉为代表。副食品价格问题成了市长专线电话的热门话题,其中最多的一天电话达100余人次,居民对鲜猪肉、菜油、鲜奶、禽蛋等副食品价格新一轮上涨反响强烈。说“物价天天涨,上午下午不一样”。据市物价局8月8日监测,市区鲜猪肉主要品种每公斤的价格为:无骨夹心13.25元,无骨腿肉14.90元,条肉11.50元,分别比上月同期上涨17.8%、21.6%和19.2%,比同年4月上涨35.5%、29.2%和32.6%,比上年同期上涨49.9%、44.5%和46.7%。同时,禽蛋、鲜奶、菜油的上升幅度与1993年相比分别上升34.7%、33.3%、51.9%。
副食品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所有的商品中,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些商品最为关心,对副食品的价格波动感受最直接,其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一部分干部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尤其是部分低收入阶层的人生活发生了困难,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同时,副食品价格的上扬,也影响了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政府也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稳定社会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蔬菜特别是普通叶菜,继1993年12月底大幅度上扬之后,在副食品供应中比较稳定。上市品种之丰富、价格之平稳是历年来不曾有的。尤其可喜的是出现了淡季不淡的局面。1994年“春淡”“秋淡”期间蔬菜上市量达到1.8万吨和2.99万吨,分别比1993年同期增长63.6%和31.5%。价格稳中趋降,1993年叶菜价格最高时达每公斤10元,而1994年最高时未超出每公斤3元。最低时竟为每公斤0.2元。这种局面的取得,是由于各级政府吸取了1993年12月份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扬风波的教训,年初及时采取下达蔬菜淡季种植计划,加快老基地设施建设和新基地建设,实行保护价收购,建立健全风险基金和储备制度等重大决策和措施密切相关的。
由此看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靠“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市场经济并不是只放不管,不需要搞宏观调控。即使亚当·斯密在强调他的“看不见的手”学说时,也强调法律规范社会(包括限制利息率等)的作用,强调政府的调控作用,更何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远未充分发育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是不现实的。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作用”,实际上也包含了市场经济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必要的宏观调控这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对副食品价格波动引出的问题的理性思考。
二、原因的剖析
政府的宏观调控决策是建立在对副食品价格波动成因的正确分析之上的。对副食品价格波动成因,目前有关部门和经济理论界看法颇多,概括起来有三种:
一是“成本推进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这两次副食品价格上涨不是需求推动,而是由成本提高造成的,肉、禽、蛋、奶、鱼、菜等价格上涨是由于粮食等上游产品的价格,水、电、煤、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引发的后续产品价格的上升。
从粮食等上游产品来看,1994年在1993年上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大幅度上涨。以猪的配合饲料为例,每50公斤配合饲料价格为57.10元,比1993年同期上升39%,比粮食放开前的1992年上升92.2%。按照4∶1料肉比计算,每公斤鲜猪肉的饲料成本就要影响1.28元。奶牛、家禽、淡水鱼等养殖业的成本上涨幅度也均在30%以上,与1993年同期比上涨近一倍。
从化肥、农药、薄膜等生产资料来看,1994年尿素每吨1450元,比1993年同期上涨近20%,种菜的薄膜比1993年同期每吨上涨200多元,水、电、煤、农药的价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扬。
从劳动力的价格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价格也成倍上涨。特别是近效,由于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就业门路比较多,劳动力的价格也相当高。1994年来,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更加明显。
由于成本的快速推进,降低了副食品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某些副食品总量供需的矛盾,从而拉动了价格的上扬。据此,持“成本推进说”的主张是:要平抑副食品价格,主要是控制粮食、饲料等上游产品价格,降低生产资料的价格,从而提高副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从发展生产来达到稳定市场价格的目的。
二是“改革推动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副食品价格上涨是由于放得太彻底,改革不配套所造成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副食品生产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低,大多是依靠国家扶持和政府财政补贴支撑的。比如生猪从1986年起到放开前,市财政每年拨出300万元用于商品猪收购补贴,规定对投售15头以上商品猪的养猪大户,每头补贴猪款10元及150公斤饲料平议差价款。对蛋禽和奶牛生产企业实行“以蛋换料,以奶换料”的优惠政策,在税收上对“菜篮子”生产经营企业实行批发零售营业税减免或部分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郊区菜农还享受城市居民的平价口粮、菜油,平价煤制品、豆制品等待遇。1993年,杭州市粮油、生猪等农副产品放开,特别是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原有的政府对副食品生产的扶持政策随之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价格来维持企业生存。
从事副食品生产机会成本往往高于其它行业。有资料表明,一亩菜地平均年纯收益为2500元,出租和开发房地产,既省力而效益又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有的达到每亩几万元的净收入。由于市场机制对资源基础性配置的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不配套,使土地、劳力、资金、技术大量流向经济效益好的非农产业。比如杭州市1984年靠打“四个翻身仗”建立起来的近郊奶牛基地,由于比较效益作用,奶牛存栏数明显下降。据江干区统计,1993年比1992年减少奶牛1670头,有近十家集体奶牛场倒闭改建仓库和厂房。由于副食品生产要素大量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副食品的有效供给,从而也引发了副食品价格的上扬。
同时,由于放开价格,取消价格管制,生产经营者有了较大的定价自主权,这也成为推动副食品价格上扬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产销体制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国有商业企业调控市场难度增加,流通领域里的主渠道作用削弱。1992年,杭州市国有集体菜场共有72家,目前分别减少到49家和7家。国有菜场蔬菜的零售量只占全部供应量的10%,再加上国有商业(菜场),由于各项优惠政策取消,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根本难以支撑平抑市场物价、调控市场的主渠道之重任。而当国家主渠道萎缩、萧条时,填补大都市蔬菜零售真空的菜贩子,只解决城市居民买菜难和蔬菜供应数量问题,他们既不能保证蔬菜价格的相对平稳,也不承担平抑物价的任何责任。
另一方面,目前的副食品产销体制还存在着农商分家、产销脱节、流通环节不畅,中间环节得益过多的弊端。既不利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又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以蔬菜为例,菜贩的零售价一般超过批发市场价格的1倍以上,有的品种甚至高达数倍。鲜猪肉供应中间环节赢利过多的问题更加突出。据市农业局反映,一头重90公斤的毛猪,生产者饲养4个月,只获利80元,而一般屠工赢利120元,出现了养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怪圈。与之相反,杭州市渔业生产是最早放开实行产销体制一体化的。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不仅生产发展、供应充裕、质量提高,而且价格比较平稳,居民比较满意。
笔者认为,副食品价格出现波动既有成本推进因素,也有改革推动的因素,还有产销体制等方面的因素,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副食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问题,就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来达到繁荣市场、平抑物价。
三、稳定的措施
(一)稳定副食品基地,增加副食品总量,实现供求基本平衡
没有稳定的生产就不可能有稳定的供应,更谈不上有稳定的价格,因此,要确保副食品供应和价格的稳定必须从生产抓起,从基地抓起,也就是要以“菜园子”来保“菜篮子”。现有副食品基地规模应保持稳定,并略有增加,以确保菜、肉、禽、蛋、奶、鱼数量充足,品种对路,供求平衡。由于近郊土地、劳力价格大幅度上升,稳定近郊副食品基地难度加大,同时,近郊和中郊,城郊和农村存在着较大的土地、劳力价格级差,有些副食品在近郊生产要亏本,而在中远郊,不仅有利可图,还可成为农民致富的门路,农民有积极性。因此,稳定副食品基地的关键是破除副食品基地只能放在近郊的框框,树立大杭州的观念,建立一、二、三线结构合理的副食品基地。建议通过改善运输条件,改革产销制度,在中远郊开发一些能替代近郊鲜产品的新产品。要巩固发展高山蔬菜基地。海拔200m以上的高山在7、8月份昼夜温差大,不易受台风暴雨袭击,适宜蔬菜生长,发展高山蔬菜生产对市区7、8月补淡有独特的优势。近郊基地科技水平高、生产能力强,要发挥示范和龙头作用,发展种禽场,蛋鸡场等,可为山区千家万户提供良种、技术、饲料配方,在服务中发展自己。
(二)实行产销一体化,培育市场主体
实行产销一体化,一是生产单位向流通延伸,流通单位向生产拓展,或者生产单位和流通单位联合,把生产、技术、流通设施、加工设备、仓库等要素按新的形式组合,实行产销一体化。二是鼓励菜农既种菜,又卖菜,特别是到市区农贸市场卖菜。蔬菜与其他农产品不同,市场比较近,多数菜农能种菜、卖菜兼顾。有关部门要继续为卖菜在车辆通行、提供摊位等方面搞好服务,以鼓励菜农进入农贸市场直接售菜,减少另售价与批发价的价差。建议对所有直接进入市场售菜的菜农发给一定的证明,免收市场管理费。三是深化国有菜场改革,政府要规定国有菜场经营副食品额占综合经营额的比例,再根据菜场副食品经营额确定优惠政策和补助金额,促使菜场多经营副食品。国有菜场、肉店,要进入农贸市场卖菜、卖肉,参与竞争,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四是副食品基地所在村、村民小组要建立合作性质的农民共同运销组织,对产品进行加工、分级、包装,直接销往学校、工厂等大单位,或者市区菜场。同时也为兼业菜农,无力销售户解决后顾之忧。
(三)建立活而有序的市场体系,稳定供应
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副食品市场,要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市区农贸市场为基础,形成完整的体系。发挥大市场、大流通的作用,使本地市场不足的产品能从外地市场流进来,本地市场多余的产品能流到外地市场去,从而稳定副食品供应。从杭州市初步实践来看,批发市场有对本地市场和对外地市场两方面的作用。从对本地市场来说,把菜农等副食品生产者的少量的、分散的产品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再流向市区各农贸市场。从对外地市场来说,进行余缺调剂,品种调剂。如杭州市近郊笕桥蔬菜批发市场1993年成交量超过1亿公斤,成交额达1.03亿元,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南北蔬菜中转中心。要加快该市场二期工程建设,扩大经营场地,与周边城市实行产品信息联网,搞好运输储藏等配套服务,使其更好地发挥副食品物流、信息流中心的作用。同时,要加快市区农贸市场建设,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要把农贸市场建设纳入城建规划,改善交易条件,吸收国有菜场、生产单位、菜农、专业商贩进场交易,搞好供应,衔接产销。
副食品完全由市场调节,会有一定的盲目性,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政府扶持的副食品经营单位应在本地供应不足时,能从外地调入;本地市场供过于求时,能大量收购、调出;起到“调压阀”的作用,真正成为既是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政府宏观调控的载体,促使整个市场体系放而不乱,活而有序。
(四)加强主要环节的调控,为稳定生产和供应提供保证
市场经济并不排斥政府宏观调控,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副食品生产上尤其如此。反之,会导致生产和供应的波动。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主要是抓好以下五个主要环节:一是从市到副食品基地县(市、区)、乡镇、村,建立副食品生产领导小组,这个小组有一定的调控手段,能按统一指令进行调控,保证指令畅通。二是加强基地保护,使菜地不被随意占用。确需占用的,面积要及时得到补偿。三是增加对副食品生产的投入。副食品生产社会效益巨大,又多不得少不得,生产难度大,因此,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其稳定生产的能力。除争取国家增加投入外,市及有关县(市、区)、乡镇财政要增加投入,乡镇、村要加大以工补农的力度,同时,建立和完善副食品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等。四是在蔬菜生产淡季下达蔬菜生产指导性计划。计划的内容为:主要品种定面积,定批次,定播种时间,以实现均衡上市。计划面积多少为宜应科学论证。过多了,菜农会觉得按政府计划种,吃力不赚钱,消极对待;少了,供不应求,起不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笔者认为面积应以正常年景供应基本平衡为宜。这样,遇到丰年,供略大于求,价格下降,消费增加,不会有太多过剩,菜农以量多取得收入;如遇小灾年,数量略有不足,价格有所上升,蔬菜消费减少,其他替代产品消费增加,不致出现太大的短缺。菜农因菜少价扬,减产不减收。这样的面积安排,生产者、消费者、政府三者都能兼顾到。下达指导性计划要与生产资料价格补贴措施相配套,以风险基金、保护价作后盾。五是建立主要副食品的储备制度,制定吞吐的具体办法。储备由政府调控,副食品经营企业代理,科学决策,旺时收购储备,淡时适时投放市场,平抑供应,稳定价格。
(五)对副食品生产供应实行有效监控,提高调控措施到位率
要特别重视信息监控系统的作用,建立信息中心,与主要市场、基地乡镇、重点村联网,及时发布副食品生产量、上市量以及外地市场行情,预测近期走势。根据城市副食品以自产为主的特点,监控的着力点是自求平衡,品种余缺调剂。为达到这个要求,必须以信息监控系统为主实行调控,建立保护价、指导价、市场价格等价格体系,当市场价低于菜农生产成本价时,以保护价收购,当本地产品供过于求,制定较低的指导价,促使该产品流向外地市场,当某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过快时,制定与周边城市市场价相近的指导价,使本地产品不致外流,一些固定客户转向外地市场,政府通过较大的副食品流通企业从外地调入该产品丰富市场供应,支持政府出台的指导价,抑制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使消费者能接受。通过健全副食品市场监控系统,规范价格运作程序,推动副食品市场逐步走向稳定、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