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党面临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乡村职业教育事业也应当得到振兴。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的乡村职业教育事业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是,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模式转轨之际,原有的乡村职业教育体系却不能完美适应当代节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社会的偏见、专业设置的离农化、相对弱小的师资和办学力量,都成为乡村职业教育建设的阻碍。要迎合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后备力量支撑,就需要突破乡村职业教育的既有限制,建立起立足于乡村振兴目标的乡村职业教育队伍,培养适合新时代战略要求的农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乡村职业教育;离农化;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家对乡村地区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乡村地区职业中学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期的乡村职业教育院校数量并未呈现出这样一种持续上升的状态[2]。2016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8367所,相应的,招生人数达到了593.34万人。虽然职业院校的数量总体趋于减少,但此并未降低对乡村地区的职业教育覆盖度,相反地,乡村地区的受职业教育的人数在持续上升,乡村职业院校设置规模的回落意味着乡村职业教育开始进行结构上的调整,由于同时期城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产业结构重心不断向二三产业靠拢,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3]
面临乡村受职业教育人数的增长,教师队伍也在随之而扩张。据2014年至2016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所拥有的教职工人数分别为2014年的113.21万,2015年的110.18万到2016年的108.61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4]。如此规模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解决职业教育招生的师资问题,专任教师人数的增长尤为重要,有专业性的教师队伍可以充分保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职业导向,使乡村职业教育为乡村地区发展而服务。
目前,我国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卓有成效,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办学体系,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多元主体参与的办学结构。规模化的办学体系能够保证乡村职业教育覆盖到更多有受教育需求的民众,多样化的办学形式能够满足民众不同的教育需求,多元主体参与的结构能激发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能为乡村职业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二、乡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乡村职业教育建设的主要矛盾与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乡村职业教育建设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无可辩驳,但面对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党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巨变的社会观念以及乡村自身各方面的变化,乡村职业教育的某些方面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乡村职业教育的正向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予以解决迫在眉睫。
(一)社会存在偏见,乡村民众有更低的倾向选择职业教育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以及职业技术培训院校早期发展过程中的缺陷,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对职业教育抱有偏见,不能充分认识社会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社会观念的影响导致职业院校往往没有优秀的生源,增大了培育的难度,加之早期部分职业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硬性设施也并不丰富,因此乡村职业教育并未收获到特别理想的成果。
而在传统的中国社会观念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平民阶层向精英阶层跃迁的工具,许多乡村地区的贫困家庭希望通过教育的手段来改变自身以至于家族的命运,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职业教育的这种功能也被弱化,且普通教育在同期快速发展,拥有更为完备的功能以帮助乡村民众完成社会阶层的突破,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于教育手段的选择。另外,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建设中已卓有成效,但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流程体系,毕业去向问题未得到特别完善的解决,职业教育输出端不完备的短板也造就了生源输入短缺的问题。要扭转社会民众对于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偏见,不仅是需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从根源上解决职业教育的出路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二)乡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离农”化
由于农村地区的人口散落居住的特征,乡村本就不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本地区更是难以均匀配置,职业学校的规模效益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取向。当前乡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严重脱节,职业院校的专业安排呈趋同化,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调查,忽视乡村地区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将本就不丰富的教育资源倾斜到计算机互联网等专业,而非对应乡村地区发展需要的农林牧渔专业,对于热门行业的盲目追逐也未在相关领域收获到较好的成果,因为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这些专业输出的学生往往未能得到对口就业,就造成了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乡村职业教育还效仿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将职业学校也变成以升学为目标的辅导班,职业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同质化,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职业教育应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乡村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在乡村职业教育部门追求短期利益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不断向普通教育的模式靠拢,导致职业教育的特质丢失,职业教育的功能也被模糊化,职业技术人才缺失严重。职业教育除了内容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教育模式也带有普通应试教育的色彩,重口授言传而不是实际运用,倾向于形式上的应付,而不是实际生产活动中的运用,流于形式的教育制度不能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也造成很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乡村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长期以来,受到城乡体制差距的影响,城市更为优渥的条件无形中引导乡村的优秀教师队伍向城市地区流动,师资队伍的欠缺一直以来都是乡村职业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地区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农业方向的人才,也就对乡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宜农村发展定位的优质教育,真正在农林牧渔行业有深厚知识的人才,是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另外,乡村地区的师资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重,上面所提到的专任教师数据也可以体现,近年来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人数呈持续下降。相比城市地区更丰富的发展机会,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弱,在同更发达的城市地区竞争中也并无优势,很多前往乡村参加职业教育行业的教师最后都返回城市另谋出路,而乡村地区的原有教师队伍在有足够机会的条件下往往也会选择前往城市发展,这些因素都造成乡村地区师资队伍的大量流失。如何吸纳师资人才进入乡村教师队伍以及提供相对多的发展机会以留住优秀人才,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地区职业教育探索路径
在改革开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乡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是其优先发展领域。但相比于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不合理的教育结构,不协调的模式都成为其发展的极大桎梏,这一弱点在乡村职业教育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为此,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催生职业教育活力,促动职业教育迸发生机的政策,着力于解决乡村职业教育结构不均、覆盖面不广、衔接流程不连续的问题,至今已取得相当成效。目前乡村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有必要利用好过去的探索经验,使乡村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持续动能和强大的人力资源储备。目前乡村地区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而非由单个因素独立造成,所以在对策思考时也需要我们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抓住重点着力施策。[5]
(一)进一步普及宣传职业教育,端正社会观念
政府应当在政策上鼓励优秀的人才返乡进行创业就业,提高乡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仅要扩大乡村职业教育的学生队伍,更应当留住优秀的师资队伍,以此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后盾和源动力。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办学队伍中,能使专业设置更好地定位于乡村职业教育的需求,迎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改观。要使民众对于乡村职业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进行舆论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面对民众普遍存在的对于职业教育的误解,政府应当予以正确开导,组织集体宣传活动,使民众对职业教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建设好乡村的职业教育设施,培育好乡村职业教育队伍,解决好乡村职业教育的出路问题,才能从事实上消除普遍存在的民众对于乡村职业教育的误解。
(二)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制度保障
长久以来,乡村和城市地区的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非常突出,在教育资源方面同样有所体现。过去,乡村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地区开展职业教育的空间。对此,政府应重视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弥补城乡间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同时还要建立起稳定长期的财政扶持机制,并配备完整的监督监管机制,确保乡村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后备动力,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力量。
并且,政府和立法部门在法律制度方面也应及时补位,加大对乡村职业教育的立法保障、制度保障力度,做到乡村办学有法可依,加大执法的力度,让乡村职业教育有序发展,长效发展。严密有序的制度保障能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职业教育办学提供更坚实的平台,保证社会力量有秩序、有效果、有规模的参与。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乡村地区特色的政策,为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提供优惠与回馈政策,形成长远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乡村职业教育向农化发展。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并进,政府负责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当地乡村职业教育建设之中,引导乡村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基础,强大后备力量。
(三)注重乡村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留住优秀人才
党中央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要乡村地区得到保质保量的发展,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扩大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受益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落后和农民就业不足问题,确保乡村地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收入稳定增长。要使乡村职业教育培育出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人才,就需要对教师队伍做针对性建设,努力吸纳农林牧渔类专业教师进入乡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对于目前师资队伍中已有的非农专业教师或农业知识不强的教师,应该补充学习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依靠乡村职业教育带动乡村振兴,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储备,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保证乡村建设的人才资源供给。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水平,让职业教育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切实提升乡村人才职业技能的手段。[6]
同时,在政策和资金上,政府也应予以扶持,鼓励更多的师资人才投身于乡村职业教育建设工作之中,保证职业教育拥有足量的人才储备和后续动力。为在乡村地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供丰厚的待遇与足够的晋升机会,满足师资队伍的自我提升需要,以此保证参与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建设工作的后备力量。[7]
参考文献
[1]黄瀚玉,谢华,杨欣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02):31-35[2019-03-26].
[2]郝天.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及破解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3]蹇世琼,韩秋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法律困境及其路径突破[J].当代职业教育:1-6[2019-03-26].
[5]刘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及破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 1004-3985(2018)13-0012-08
[6]方艳.乡村振兴战略下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5):5-8.
[7]付先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1):26-30.
作者简介:李志遥(1996.05-),男,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论文作者:李志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乡村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地区论文; 战略论文; 教师队伍论文; 社会论文; 民众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