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代红波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代红波

【摘 要】 数学是我国小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落实,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如何改进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增强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就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紧迫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探讨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积极改进策略。

【关键词】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策略

隨着教育局发布的课改要求,要求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对小学数学的教育。在课堂上开启有效的,有趣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们的数学潜能。我们所面对的小学学生,正处于一个活跃的、爱玩耍的时期,因此,在面对这类学生的教学时,我们需要将精力投入到如何让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从被动学习数学到主动学习数学,从“逼着”做题到“自主”解题。本文,我就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提出几点我的经验总结。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阶段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教学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同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时代步伐,因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和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就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有益改进,以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事业提供必要助力。

一、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并不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往往是直接让学生把课本翻到第几页并进行黑板板书,这样生硬的课程导入就常常会使天性活泼的小学生产生抗拒和反感的情绪,进而阻碍教师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基于有效性原则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改进,教师就要注重为学生合理创设课堂情境,将课本上的文字性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情境,从而给学生创造思考、发现、表达和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探索,循序渐进。

二、积极引入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教材、黑板以及教辅资料等固定化的教学手段来组织学生学习,而不注重与时俱进,对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教学趋势也缺乏深入了解,这就导致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比较僵化呆板,课堂氛围也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基于有效性原则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改,进教师就要积极引入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全面的教学优势,辅助学生从不同维度对知识进行记忆、理解与掌握,从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课时,在教学退位减法之前,我先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退位减法。所谓的退位减法就是,当个位数上的数不够被被减数减时,我们需要向十位数上的数字借一个十来进行相减。当然,这样的解释是书面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举了一个例子:假如妈妈去超市买了15个苹果,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妹妹六个人,每个人一个苹果,总共需要六个苹果,那么现在还有几个苹果呢?请列竖式。可见,总共有15个苹果,也就是被减数就是15,吃掉6个苹果,被减数是6,因此列竖式时将15写上边,6与5对齐,由式子可以看出个位数上的5不够被6减,因此需要向十位数上的1借一个十,得出15-6=9。这时的十位数因为被借走了十,十位数上的数字变成了0。也就是以情景的教学方式解答了如何进行退位减法,这样方便学生理解。在讲完之后,我会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个练习的难度是从简单到难,从两个数的相减到三个数的相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的都是填鸭式教学法,注重以自我为中心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则常常有意忽视,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基于有效性原则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改进,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比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班级学生身高”的数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之间分工协作,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绘制出统计图表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来发挥学生合力,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等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这一课时,我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纸,在纸上有一个8×8的方格。方格中按照不同的位置、顺序填写的数字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时候,准备了5个版本的表格,随机分发给学生,基本上学生拿到的表格都不一样。表格上的数字,通过横加、竖加、斜加都会得到一个新的结果,再由这个结果加另一个已知数字得到另外一个新结果,以此类推。我留了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完成这些表格,在30分钟内完成的学生将会“晋级”到第二个“数字游戏”——我在一张图纸上画了许多种水果种类、动物种类,学生们需要在这张图中圈出同类的,并计算出一个种类有几个。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感受到学生们对数学的热情大大提高了,更喜欢动脑学习数学。

基于有效性原则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改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为此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引入新型教学手段以及引导合作探究等方面入手来为学生打造更加合理更加有益的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更加顺利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齐素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8(15):158-159.

论文作者:代红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代红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