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综合评价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各地区论文,综合评价论文,我国论文,环境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3)06-0029-02
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是“十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我国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无疑可以丰富科技产业化的理论内容,为各地区制定科技产业化环境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实践中,对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便于为科技产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各地区的科技产业化进程,对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如果把科技产业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处于这个系统之外的所有因素都是科技产业化环境。按照科技产业的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技术的特点,本文把科技产业化环境分为三个部分:即融资环境、成长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
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对科技产业化环境的评价,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
表1 科技产业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融资环境
金融机构证券市场
X1: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亿元)
X2:上市公司数目(个)
X3:全年股票市场筹资额(亿元)
X4:全年股票市场成交额(亿元)
X5:各地年末A股账户开户数(万户)
成长环境
产业化基地(高新
X6:企业数(个)
技术产业开发区)
X7:从业人员(个)
X8:全年收入(万元)
X9:净利润(万元)
X10:上缴税金(万元)
X11:年出口额(千美元)
科技中介机构(技
X12:全年成交技术合同项数(项)
术市场)
X13:全年成交技术合同金额(万元)
X14:成交技术合同流向项数(项)
X15:成交技术合同流向金额(万元)
技术创新
国家科技产业化环
X16:火炬计划项目落实资金(千元)
环境境建设计划体系
X17:星火计划项目落实资金(千元)
X18:成果推广计划项目落实资金(千元)
制度环境
X19:专利申请数目(项)
X20:专利授权数目(项)
科技投入
X21:科技三项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X22:科技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X23:R&D机构经费筹集总金额(万元)
X24: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筹集金额(万元)
人力资源环境X25:教育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X26:地区科技活动人员数目(个)
X27: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数目(个)
为了消除变量之间在数量级或量纲上的不同,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x[,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则x[,ij]的标准化值为:
求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矩阵可知27个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那么,27个指标反映的信息就有重叠。运用SPSS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可以求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值贡献率(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计算表明,前面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9.208%(见表2所示),因此这5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原来27个指标所代表的信息的89.208%,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信息。这样的话,我们选取前5个主成分进行分析,使得原来的27个指标转化为5个新指标,起到了降维的作用。主成分与原变量的相关系数称作因子负荷量,或因子载荷量。因子载荷量揭示了主成分与原变量之间关系的相关程度。初始的因子载荷不便于解释主成分即所选因子的意义,于是进行因子旋转。我们选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经过旋转后,可以得到因子得分系数,如表3所示。
表2 主成分分析的变量选择表
变量
12
34
5
特征值 16.336 3.243 1.929 1.551 1.026
贡献率(%)60.504 12.012 7.146 5.746 3.801
累计贡献率(%)
60.504 72.516 79.662 85.408 89.208
表3 因子得分系数
以表3中列数据作为权,就可以构建得到因子分析模型:
F1=-0.04X[,1]-0.040X[,2]…+0.066X[,26]-0.021X[,27]
F2=0.164X[,1]-0.102X[,2]…-0.073X[,26]-0.111X[,27]
F3=-0.007X[,1]+0.239X[,2]…-0.106X[,26]-0.116X[,27]
F4=-0.023X[,1]+0.073X[,2]…+0.270X[,26]+0.439X[,27]
F5=-0.055X[,1]-0.031X[,2]…+0.116X[,26]+0.173X[,27]
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代入因子分析模型,就可以求得各地的科技产业化环境评价的主成分得分。方法是,以各个因子的原始方差贡献率占5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因此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综合评价的模型为:
F=(60.504F[,1]+12.012F[,2]+7.146F[,3]+5.746F[,4]+3.801F[,5])/89.208
根据这个评价模型可以求得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综合评价的得分,如表4所示。
表4 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综合评价的得分与排序
地区
综合得分F 排名 地区 综合得分F 排名 地区 综合得分F 排名
北京
3.177368
1 安徽 -0.37386
23
四川 -0.13953
15
天津
0.34767
6 福建 -0.16652
17
贵州 -0.438 26
河北
-0.15859
16 江西 -0.40928
25
云南 -0.2372
19
山西
-0.33024
21 山东 0.291573
7
西藏 -0.61477
30
内蒙古 -0.40329
24 河南 -0.09799
13
陕西 0.238327
9
辽宁
0.432242
5 湖北 0.107927
10
甘肃 -0.34232
22
吉林
0.251031
8 湖南 0.007736
11
青海 -0.5931 29
黑龙江 -0.06901
12 广东 0.713154
2
宁夏 -0.66283
31
上海
0.43615
4 广西 -0.29799
20
新疆 -0.49927
27
江苏
0.684937
3 海南 -0.54897
28
浙江
-0.19809
18 重庆 -0.10728
14
在表4中,有20个地区的综合得分为负,得分为负的含义是这些地区的科技产业化环境在全国31个地区的横向比较中低于平均水平,并不是科技产业化的环境对科技产业化起的是负面作用。这里的正负仅表示该地区与平均水平的关系,所有31个地区的科技产业化环境的平均水平为零点。
由表4可以看出,科技产业化环境综合评价得分前5名的地区是:北京、广东、江苏、上海、辽宁。后10名的地区(按照逆序)为宁夏、西藏、青海、海南、新疆、贵州、江西、内蒙古、安徽、甘肃。除了海南,后10名的地区全部为中西部地区。排在前10名的地区除陕西和湖北属中西部地区外,其余的8个地区属东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的环境较有利于科技产业化发展,而中西部的科技产业化环境较差,有待改善。
表4显示的科技产业化环境综合排序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北京得分最高,科技产业化环境综合排名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领导我国科技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最好的地区;广东、江苏、上海、辽宁得分相近;天津、山东、吉林、陕西得分相近;湖北、湖南得分相近,这11个地区都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是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较好的地区;黑龙江、河南、重庆、四川、河北、福建、云南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一般的地区;广西、山西、甘肃、安徽、内蒙、江西、贵州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较差的地区;新疆、海南、青海、西藏、宁夏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很差的地区。
由此可见,科技产业化环境好和较好的地区集中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不好和较差的地区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充分证明了科技与经济是互动发展的。在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重视科技的作用,为科技产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各地区的科技产业化环境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地区共有11个,约占全国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将近三分之二的地区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科技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各个地区、各个经济领域和部门的均衡发展。区域差异将会影响科技产业化这个大系统的运行,削弱政策的效力。必须努力消除科技产业化环境在地区上的差异,才能实现全国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收稿日期:200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