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政治热点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透视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X"作为一个新型考试,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有力挑战。就政治学科而言,试题以国际国内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立意中心,紧紧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体现出“三新”的特点:即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研究新问题。它对考生的具体要求至少有4个方面:一、必须及时关注时政热点等重大社会问题;二、必须深刻理解、领会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三、必须在学习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四、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标准,观察、分析并评价社会现象。所以考生绝对不要死读书,而要以一个社会人的姿态迎接考试,关注、研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这样才能找到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本文以新华社评出的2001年国内、国际十大新闻热点为背景,以学科内综合为重点,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哲学常识,对这些热点进行评析,希望对考生的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
经济常识方面
1.“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2.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所说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均属于上层建筑,均反映和服务于经济基础。
3.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4.还体现了要进行体制改革,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要靠科技创新,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理论。
哲学常识方面
1.体现了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2.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前提,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个代表”也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政治学常识方面
1.体现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原理。政党活动是实现和保证其所代表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2.体现了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3.体现了党的任务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二、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这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经济常识方面
1.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生存有重要作用。
2.经营者的素质对企业的状况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企业经营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哲学常识方面
1.体现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同时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原理。公民的道德建设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
3.体现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积极营造有利于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为公民道德建设创设积极的外部环境。
4.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作为整体的公民道德建设,是由一系列部分组成的。
政治学常识方面
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党的思想领导、党的作风建设、党的治国方略、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北京申奥成功
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三届112次全会上,北京在第二轮投票中以56票超过半数的优势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获得奥运会主办权。
经济常识方面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北京为举办奥运会将兴建一批新设施,必将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将带动旅游、商业发展,这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也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哲学常识方面
1.普遍联系的原理。北京举办奥运会能促进各方面的交流。
2.体现内外因关系原理。北京申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是内因;这一事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这是外因。
3.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北京申奥历程,体现了这一原理。
政治学常识方面
1.体现了政治与经济关系原理。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申奥成功的根本原因,而申奥成功又将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体现了我国政府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国家职能,反映了政府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3.体现了党的领导,根本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
四、“十五”计划开局良好,全年经济保持7.4%增幅
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步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世界经济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今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6.450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经济常识方面
1.实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新世纪之初发展的新思路,也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要求。
2.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纲要》提出,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科技,培养人才,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哲学常识方面
1.体现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纲要》对我国新世纪初的发展方向、目标、道路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论证,指明了全国人民前进的方向。
2.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就必须有创新精神。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要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政治学常识方面
1.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纲要》就体现了这三条原则。
3.体现了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国家职能。国家管理经济职能具体内容首要一点是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
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历经15年艰苦谈判后,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于12月11日生效,至此,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经济常识方面
1.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发展过程、最高权力机构、原则、宗旨和作用。
2.体现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3.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正是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加强国际交往的体现。
哲学常识方面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和客观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的发展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是世界经济联系的客观要求。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入世谈判历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中国入世有利有弊,力争利大于弊。
政治学常识方面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我国国家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的对外职能: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六、巴以冲突严重升级
以色列右翼领导人沙龙上台执政后,在以巴关系上推行强硬政策,引起巴勒斯坦民众强烈不满。巴一些激进的武装派别通过“自杀性爆炸”等手段制造了多起针对以色列人的爆炸事件;以色列则通过“定点清除”、轰炸巴安全机构和进占巴城市等多种军事手段对巴方加倍报复,致使双方冲突升级到近十年来最严重的地步。12月3日,以色列内阁指责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实体”,此后又宣布断绝与阿拉法特的关系,中东和平进程滑到了崩溃的边缘。
1.民族和宗教问题,是巴以暴力冲突的根源。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以色列的犹太人信仰犹太教,由于历史原因,冲突不断。
2.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是领土、人口、政权和主权。巴以由于历史原因,领土冲突不断。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某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七、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
9月11日,美国四架民航客机遭恐怖分子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了纽约世贸中心大楼,两座塔楼相继坍塌,一架撞击了华盛顿五角大楼。美国有关当局宣布,"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320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策划最周密、造成损失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国际社会为之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随后,美国出兵阿富汗,并促使塔利班政权垮台。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打击恐怖活动需要国际合作。
2.国家间之所以分离聚合、出现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3.从我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看我国的外交政策: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②维护我国的主权和独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5.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因为民族和宗教问题而动荡不安。
6.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根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9.11"事件后,世界经济严重下滑。
八、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
10月21日至22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同与会的成员领导人举行了会晤。与会领导人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APEC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广泛共识。会议通过了《领导人宣言》和《上海共识》等文件。
1.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上海APEC会议的圆满召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加强。APEC的每个成员都非常重视这个组织,都来参加APEC合作进程。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上海APEC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了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与亚太经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并能利用这种联系发展自己。
4.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
5.我国的国家职能之一是“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上海APEC会议的举行,体现了这一职能。
6.APEC是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7.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九、美国退出反导条约
12月13日,布什宣布美国决定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一决定立即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观察家认为,美国退出反导条约为美国研究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进一步确立美国的核优势地位扫除了障碍。但对国际裁军进程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将会引发新的军备竞赛,严重损害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基础,给世界秩序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损害了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基础,将给世界秩序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2.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美国执意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必将破坏现时的国际战略平衡,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造成世界范围内的动荡。为了自身的战略完全,中国通过外交活动争取应得的利益,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3.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是我国对外职能的重要内容。针对美国的行为,我国要通过必要的外交职能,防御外敌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4.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任何阶级和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符合美国庞大的军工企业集团的利益,也是为了刺激美国经济的增长。
十、世界经济严重下滑
年初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发生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同步下滑的现象。美国经济从今年3月份开始衰退;受美国经济影响,欧盟15国经济增速大幅放慢;本来就疲软的日本经济更加低迷;正在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的亚洲经济增长放慢;拉美地区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年末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局动荡。"9.11"事件不仅打击了美国经济,也给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只有2.4%,比去年下降2.3%。
1.价值规律的作用。"9.11"事件后,世界大多数股市下跌,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2.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加强经济安全,学会抵御国际金融风险,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再加上"9.11"事件,使全球经济持续下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谋求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5.全球经济急剧下滑,惟有中国一枝独秀,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经济决定政治。阿根廷政治和社会动荡,主要是由该国的金融危机引起的。
(题目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