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 361000)
摘要:目的 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108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中,研究的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分为5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进行,观察组采取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共同护理干预方式。对两组产妇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满意度为(96.87±1.61)%、及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能力评分为(89.62±5.2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满意度(86.26±1.31)%、新生儿能力评分(76.23±3.25)分,两组进行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T值分别=6.523、5.6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实施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获得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母婴;新生儿;护理;探讨
母婴同室是指为围产期的产妇、新生儿及家庭来提供一套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及护理服务,也是产科护理新型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更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据有关临床研究证实,对产后的产妇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参与护理,可有效降低了新生儿黄疸,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获得临床效果佳[1]。为此,本文搜集于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准备生产的108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及母婴共室新生儿共同参与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10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上研究的对象及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中。均为初产妇,并排除心、肝肾脏器功能损伤等其他异常。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分为29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年龄22-28岁,平均年龄(24.02±2.2)岁;婴儿体重在3.8-5.0kg,平均体重(4.0±2.2)kg;观察组初产妇年龄21-26岁,平均年龄(23.25±2.3)岁;婴儿体重在4.1-4.8kg,平均体重(4.2±1.5)kg;以上研究对象的年龄、平均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式
1.21对照组:对本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 刚出生的新生儿不能与母亲进行同室护理。对产妇产后进行常规外阴护理;每日进行常规注射治疗,促进恶露迅速排除体外,并给予口服药,促使宫内残留物及恶露排空,以防发生宫腔内感染。(2)对产后及婴儿均给予日常护理,告知婴儿探访时间、婴儿洗澡时间、婴儿注射时间等常规护理。(3)出院后指导产后饮食及个人卫生护理,以及母婴相关的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4)常规指导产妇复诊时间,并做好登记。
1.22观察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共同参与护理模式(1)新生儿护理:对刚出生的新生儿进行沐浴护理,新生儿注射、新生儿抚摸的一些注意事项应明确告知产妇及家属,以便母婴出院后,通过对该方面知识的了解,来为新生儿提供更高的质量、以持续、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2)母婴同室的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护理人员应对产后一天的产妇及家属,耐心并详细讲解母婴同室的优势。如早接触早让婴儿进行吸允同时按需哺乳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体位及婴儿的含接姿势以及提倡母乳未央的优越性等优势。(3)产后第两天严格观察母婴喂奶姿势,若发现出现姿势错误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纠正。指导新生儿沐浴、脐带及臀部护理等方法。(4)产后第三天,严格叮嘱产妇做好避孕措施以及恶露排出的持续时间、产后的饮食情况、母婴卫生及产后恢复运动等健康宣教等。(4)定期进行随访,指导产妇来院复查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评估两组产妇经不同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新生儿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疗效判定
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90分以上则判定为非常满意;≥70分则判定为一般;<60分以下则判定为不满意;临床护理评分总分为100分
1.5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百分比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能力评分进行比较(n,%)
2.1 结果发现,观察组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满意度为(96.87±1.61)%、及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能力评分为(89.62±5.2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满意度(86.26±1.31)%、新生儿能力评分(76.23±3.25)分,两组进行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T值分别=6.523、5.6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信息见表1
3讨论
母婴同室通常是以婴儿在产出后,将母亲与新生儿24h安置在同一个房间内,由母亲亲自照顾婴儿的保暖及喂养,该种方式通常适用于正常足月以及达到1500KG以上的早产儿[2]。由于新手母亲对婴儿出生后的相关知识未得到足够的了解与掌握。导致护理不周,促使婴儿出现一些列的并发症,如新生儿黄疸等情况的发生,给产妇以及家属带来极度不安以及紧张感。为此,护理人员应给予产妇及新生儿定制一套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从中加强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为此,对母婴共室内实施共同参与护理后,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并获得了医务人员及产妇的一致认可[3]。
新生儿黄疸并发症相关预防内容包括对内脏造成一定损伤和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最为严重,且极易造成后遗症的情况。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症,应需做好每个新生儿黄疸的管理:应定期做到对每个新生儿进行黄疸监测;根据监测的水平及新生儿的胎龄、日龄、高危因素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便尽早发现出现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情况,给予及时干预治疗。
做好新生儿管理工作(1)卫生方面 每日应采取沾湿的干净纱布对婴儿的口腔进行多次擦拭,预防口腔出现鹅口疮等其他口腔疾病。新生儿的手指甲及脚趾甲经一周进行一次修剪。在修剪过程中,由于指甲脚软,且和肉连在一起,要格外小心,避免指甲出血及指甲过短等情况。若出现出血情况,应取消毒纱布立即按压止血。(2)穿衣标准:由于婴儿的汗液分泌较多,体温调节较差,母亲应为婴儿选择吸水性佳及触感柔软且保温性好的纯棉产品。建议穿一些便于穿脱的连体服,以防刮蹭到耳朵。(3)抱和背:对于新手妈妈而言,如何背好和抱好婴儿,将是个难题,由于婴儿的颈部肌肉并没能完全发育成熟,如果采取错误的抱法,极易引起宝宝的哭闹,久而久之,会诱发夜啼,睡觉惊厥。指导妈妈应托起婴儿的颈部再将宝宝抱在怀里,与此同时,杜绝背未满月的新生儿。(4)外出指导:婴儿满月后,外出时间为30min内为宜。选择外出的时间段应避免下午1-4点期间内。为确保婴儿安全,应在婴儿出生后的第6周为最佳时间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总满意度为(96.87±1.61)%、及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能力评分为(89.62±5.2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满意度(86.26±1.31)%、新生儿能力评分(76.23±3.25)分;这与鄢燕在研究报告中观察组的临床总护理满意度(95.57±6.12)%、(87.52±7.67)及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总评分(87.52±7.67)分的结果一致。由此次说明,较常规护理而言,对产后的产妇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共同参与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了新生儿能力评分及产妇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同时减少了因母婴之间产生分离而带来的过多担心以及不安全感。
综上所述,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参与共同护理模式获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新生儿黄疸出现的并发症。同时提高了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邵莲涛.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7):180.
[2]周晓辉. 共同参与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3):471-472.
[3]鄢燕. 母婴同室新生儿共同参与式护理效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6):796-797.
论文作者:王丹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新生儿论文; 产妇论文; 同室论文; 母婴论文; 婴儿论文; 满意度论文; 黄疸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