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动脉瘤概述
脑动脉瘤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有研究显示,美国脑动脉瘤发病率在2.0%左右,齐国目前尚无大规模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就学术研究可见,破裂脑动脉瘤发生率在8-10/10万例左右,破裂脑动脉瘤死亡率超过40%,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超过15.0%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均在未达到医院时已经死亡,过半数患者后遗症较严重,造成脑组织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动脉瘤是指动脉系统血管壁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膨出、扩张、搏动性肿块等疾病,动脉瘤临床发生比例较高,好发于任何动脉血管位置,一般以主干动脉、指动脉及颈动脉较为常见,多为动脉壁病变或损伤所致。脑动脉瘤即颅内动脉血管的病变,临床中亦称颅内动脉瘤、脑血管动脉瘤等,患者颅内血管壁存在病变或薄弱点,病灶位置长时间受到动脉血流的冲击,造成其血管壁发生破裂,血管壁结构受损,血管壁膨出,进而形成脑动脉瘤,长此以往,患者病灶位置血管壁破裂,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脑动脉瘤主要分为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其中,囊性动脉瘤是颅内最为常见的动脉瘤之一,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80.0%以上,多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血管瘤呈现出浆果状,因此亦被称之为浆果样动脉瘤,囊性脑动脉瘤保动脉瘤瘤颈与瘤体2部分,动脉瘤瘤颈是指动脉瘤与血管相连接的位置,脑动脉瘤体是所膨出在血管之外的瘤球。梭形脑动脉瘤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小,是指在脑血管中某一段位置发生环状血管壁膨出,受到膨出的影响,动脉血管呈现出两头细、中间粗的状态,看上去仿佛梭子,故称之为梭形动脉瘤,梭形动脉瘤无脑动脉瘤颈与瘤体的分别,与囊性脑动脉瘤相比,梭形脑动脉瘤发生破裂的比例相对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脑动脉瘤症状
2.1未破裂脑动脉瘤
未破裂的脑动脉瘤临床中最为常见,此类动脉瘤瘤体较小,因此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也能脑动脉瘤对神经产生压迫,故产生神经系统的症状,其临川常见症状包括:其一,头痛,多为局部头痛,与偏头痛类似,二者需予以鉴别,但脑动脉瘤所致的头痛一般多为固定性头痛,其疼痛感较强,是未破裂脑动脉瘤最为常见的症状。其二,瞳孔放大,多表现为瞳孔散大。其三,视力下降,部分患者脑动脉瘤压迫其视觉神经,患者可能存在复视、视力下降、重影等症状。其四,眼周疼痛,一般多为眼球后方颅内疼痛,部分患者可见眼部上方疼痛。其五,肢体感觉异常,由于脑动脉瘤逐渐增大,压迫了患者的神经,部分患者存在肢体末端麻痹、麻木等症状,偶见肢体肌力下降状态。其六,语言异常,对于脑动脉瘤压迫语言功能相关神经,此类患者可能存在语言功能异常问题,一般表现为讲话流利性下降,多半有吐字不清问题。其七,其他症状,针对目前临床相关调查研究可见,除了上述各种临床症状之外,部分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可见眼皮下垂,无法正常睁眼症状。
2.2破裂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发生破裂后,血液经由血管壁裂口进入到颅内,发病凶险,治疗难度较大,其临床症状包括:其一,剧烈头痛,血液留到患者蛛网膜下腔,其头痛感十分剧烈,几乎无其他临床疾病所致的疼痛可与其相比。其二,昏迷,与脑出血类似,患者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后,受到颅内出血及颅压升高的影响,过半数患者可见意识丧失症状。其三,恶心呕吐。其四,颈项强直,患者因颈部肌肉神经受到刺激,故造成其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其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对患者实施被动颈部屈曲时,其抗阻感较强,患者下颌无法挨靠胸腔。其五,视力下降、眼皮下垂。其六,眩晕,部分患者无法正常行走及站立。其七,肢体麻木。其八,畏光,脑动脉瘤对视觉神经压迫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视力水平,也会造成患者发生畏光症状。
3.脑动脉瘤发生原因
其一,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多为5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故极易发生动脉破裂,造成患者发生脑动脉瘤,其高危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二,损伤,血管内皮损伤是造成脑动脉瘤的主要因素,患者由于血管损伤,其血管柔软度及韧性下降,长时间受到血流冲击影响,造成血管结构性损伤的可能性较高。其三,感染,临床中部分患者因肺结核、细菌性内内膜炎、脓毒血症的应诉的影响,其病原体对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壁产生侵袭,故造成患者发生动脉血管壁薄弱所致的脑动脉瘤。其四,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诸如大动脉炎、白塞综合征等因素均会造成其血管壁结构异常,故导致脑动脉瘤。其五,其他,此类患者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小,一般多为遗传因素造成,诸如Marfan综合征及Ehlers Danlos综合征等。
论文作者:游犀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动脉瘤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发生论文; 动脉论文; 症状论文; 多为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