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佳汛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利巴韦林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能治疗包括流感病毒、合胞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乙脑病毒、丙肝病毒等多种病毒在内的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因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了解利巴韦林相关药理知识,以及有关的临床实验结果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发挥利巴韦林的抗病毒作用
关键词:利巴韦林、病毒感染
1 前言
利巴韦林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合胞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肺炎、萨奇病毒等引起的手足口病等。手足口病作为近年来常见的流行病之一,被称为近代的“脊髓灰质炎”,多由于肠道病毒与萨科齐病毒A型感染所致,靳妍[1]与杨芳[2]等人分别研究了2011年与2008年-2011年全国相关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得到相应结果显示在2008年5月-2011年12月全国共5020994例,男多于女,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多见,分别为85.97%与12.72%,患儿多集中于华中与华南地区,4-7月份为主要高发期,重症手足口病多发于此段时间占69.42%。重症61623例,占123/万,其中死亡的重症病例占总重症病例的92.20%。因此在发病初期,就要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发展,而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增加死亡风险。
2 利巴韦林的药理研究
2.1药效学
2.1.1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及原理
利巴韦林(RBV)又名三氮唑核苷,是一种常见的广谱抗生素。利巴韦林可以抑制16种以上的DNA或RNA病毒的复制和增殖,其中包括流感病毒、合胞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乙脑病毒等。其原理目前多数学者认同的说法是三氮唑核苷-5’-单磷酸可抑制合成DNA所必须的次黄苷单磷酸脱氢酶,进而抑制细胞的鸟苷三磷酸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与增殖。
2.1.2利巴韦林的临床应用
因利巴韦林的抗病毒作用,临床上使用利巴韦林治疗多种因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三类疾病,一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丙型肝炎,主要由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能有效的减缓丙型肝炎的进一步发展,避免丙型肝炎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二是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虽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仍缺乏相应的研究,疗效需进一步分析。三是治疗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临床上使用利巴韦林作为主要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例如退烧药、止咳药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2.1.3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
苏聪娟[3]等人研究表明利巴韦林仍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动物实验中,动物在长期服用一定剂量的利巴韦林之后,会出现良性肿瘤,包括肾上腺、胰腺、乳房等。但在人体服用过程中的致癌作用并不明确。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出现极少量的大鼠出现心肌损伤、生殖细胞受损的情况,但其试验未明确指出是由利巴韦林引起的,且发生率极低。尹文杰[4]等人通过研究男性病例76例,女性病例58例与饶艳辉[5]等人研究的182例病例显示,利巴韦林出现了许多的副作用。
2.2药代动力学:
在药动学方面,肖永红[6]的研究显示,利巴韦林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约为45%,其主要代谢特点为在肝内代谢,经过肾脏排泄,口服与静脉滴注的半衰期约为0.5h-2h,吸入剂半衰期偏长,约为9.5h,且72h-80h后的经尿排泄率约55%,72h粪便排泄率约为15%,排泄率较高。因多数利巴韦林采取口服给药,所以李雪宁[7]等人单独研究了口服利巴韦林在中国成年健康男性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选取了20名成年的健康中国男性进行了相应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利巴韦林吸收较为迅速平均1h后即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口服利巴韦林300mg后,t1/2约为23小时左右,所以,临床上并不建议在使用利巴韦林时一天内多次给药,否则容易引起药物在体内的积累。但试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显示,不同个体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临床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因个体差异而引起的各种问题。
3利巴韦林在治疗手足口病中的疗效分析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流行范围不断增加,被称为21世纪的“脊髓灰质炎”,临床上多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相关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潘淑华[8]等人选取了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的上海三家医院的门诊患病儿童共300例,进行了临床试验,将30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口服液。得到相应的试验数据,对于肠道病毒71(EV71)、柯萨基病毒A16型(CA16)两种不同的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病毒转阴率分别为EV71:试验组82%,对照组51%。CA16:试验组97.1%,对照组88%。可以看出,利巴韦林在病毒清除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提高相关病毒的清除效率,减少体内病毒含量。且在治疗相关病症,包括咽部病症、皮疹以及发热的疗效上,在连续服药6-7天之后,都能100%的显效,痊愈率均在90%以上,且在服药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利巴韦林在治疗手足口病的过程中,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为了更快的减轻患儿的痛苦,加快手足口病的痊愈,通常会联合用药,张双[9]等人使用热毒宁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治疗手足口病,在100例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总有效率达95%,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相关病症,在实验过程中,患儿的发热与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2.2d与3.8d。由此可以看出,在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等治疗相应的病症的中成药联合利巴韦林使用时,能更好的治疗手足口病,尽快是手足口病引起的不良症状与体征消失,恢复正常。
4 讨论
利巴韦林又名三氮唑核苷,因能通过抑制病毒体内多种DNA或RNA合成的必须物质与5’端的帽化,从而能抑制大多数病毒复制与增殖,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是临床上做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之一。
但利巴韦林仍在单独治疗手足口病时,仍不能太好的治愈,通常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利巴韦林能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增殖,但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利巴韦林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不能有效的缓解相关疾病所导致的症状体征,多数要与其他对症治疗的药物联合使用,才能有效的抑制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所导致的例如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并且利巴韦林虽能治疗大多数的病毒感染,但目前并无明确的研究表明利巴韦林对于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相关病毒有确切的疗效,虽在动物实验中,利巴韦林联合黄芩苷治疗流感病毒被证明有效,但对比奥司他韦并无明显优势,因此临床上并未使用此种方法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对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更多的使用的是更昔洛韦治疗相关疾病,利巴韦林对于此种感染并无特效。
利巴韦林作为一款重要的抗病毒药物,我们仍需进一步了解其相关的治疗机制,可以帮助临床上进一步扩大其使用范围,以用于治疗更多的病毒感染,减少相关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病痛,但多数病毒感染使用利巴韦林的临床疗效未达到预期的结果,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利巴韦林虽能起效,但效果并非最好,如流感病毒等,因此进一步研究利巴韦林的功效与药理药动学相关内容,能更好的发挥利巴韦林的作用。并且在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中,许多不良反应并未有明确的指向,表明不良反应是有利巴韦林引起的,因此要进一步的研究利巴韦林的相关不良反应的起因,减少临床使用风险。
参考文献
[1]靳妍,张静,孙军玲,常昭瑞.2011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9):676-679.
[2]杨芳,于石成,张菊英,肖革新,马家奇.2008—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3,28(11):888-893.
[3]苏聪娟,马国静,白亚灵. 利巴韦林药理毒理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1,24(3):446-447.
[4]尹文洁,任晓明.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房,2004,15(2):107-108.
[5]饶艳辉.利巴韦林致182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7,7(2):153-154.
[6]肖永红.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3,19(3):221-225.
[7]李雪宁,吴国平,汪红,陈伟力,徐红蓉,余琛,刘罡一,贾晶莹,黄锦光.单剂口服利巴韦林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2008,24(1):33-36.
[8]潘淑华,钱继红,龚小慧,周云芳.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排毒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14,94(20):1563-1566.
[9]张双,庞保东,田庆玲.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8),:1017-1019.
论文作者:鲜佳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病毒论文; 手足论文; 病毒感染论文; 抗病毒论文; 等人论文; 疾病论文; 过程中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