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与德国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戈尔巴乔夫论文,德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9-1990年,德国问题成为苏联外交的中心内容。当这个问题已经不得不提上议事日 程时,无论戈尔巴乔夫及操纵政治的领袖们,还是苏联全体公民,对此都没有任何心理 准备。
戈尔巴乔夫毫无思想准备
1989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席东德国庆40周年大会后,东德社会政治形势顿时危机四 伏。西德总理科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一形势,1989年11月28日他在联邦议会上提出了 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成立两国间的谈判组织,创建联邦机构,建立联邦等。十点计划 使苏联领导人深感意外和被动。12月5日,戈尔巴乔夫和西德外交部长会晤时说:不能 理解科尔提出十点计划的意图,这些最后通牒式的要求触犯了德国人民的独立自主和主 权,并且只是轻描淡写地谈到了东德的作用。对此我们不能不关注。
然而,戈尔巴乔夫没有采取任何切实可行的政治措施。12月6日,法国总统密特朗问苏 联有什么具体打算时,戈尔巴乔夫只是笼统地说:最主要的是,继续和平过渡的路线, 让每一个国家自己确定他们的发展方向。我们不允许外部干涉,歪曲人民的意志。德国 问题应该看作是欧共体进程中的问题,并在其中寻找解决方案。这将保障欧洲避免大灾 难和不稳定性。对推进德国统一,美国则表现得非常积极,认为德国问题的解决将很快 结束冷战,并将明显削弱苏联在欧洲的影响,摧毁华沙条约组织。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 北约成员国,仍然是美国在欧洲的盟友。
直到1990年1月26日,戈尔巴乔夫才召集会议商议德国问题,推出了“六驾马车”的方 案,即由四个战胜国(苏美英法)加两德组成专门的谈判机构,就德国统一问题进行谈判 。实施“六驾马车”方案,维护同伦敦、巴黎的紧密联系,准备从东德撤出苏联的军队 ,基本上得到了科尔的赞同。
这一时期,苏联的立场是:第一,不动用军事力量阻挠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的政治 助手曾建议,利用驻扎在德国的军事力量给两德施加政治压力,但未被采纳。第二,不 同意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第三,苏联努力避免同东德关系恶化,并继续同西德接近 以确定伙伴关系。
苏联妥协不可避免
1990年2月初,戈尔巴乔夫同美国务卿贝克、西德总理科尔就德国统一问题进行了谈判 。这次谈判的重大分歧是统一后的德国的军事政治地位问题。戈尔巴乔夫指出:统一后 的德国保留的军事力量应该不具备破坏性。德国领土上不能驻扎外国军事力量,军备构 成以自身民族国防力量为主,不能加入北约。而贝克明确强调,西方不赞同德国中立, 德国应该成为北约的成员国。科尔也声明,统一后的德国不打算采取中立立场,加入北 约具有必要性。围绕这一分歧开始了一系列的谈判与协商,最终以苏联让步而告终。
德国统一问题的谈判虽然采纳了“六驾马车”的方案,但存在着实质性的分歧。苏联 希望按照“4 + 2”的公式进行,西德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2 + 4”的公式。不同的公 式反映了不同的谈判观点。西德一开始就明确称两德统一问题由德国人自己解决,其余 四国不应干涉两国谈判,四国要做的,仅仅是废除妨碍德国统一及恢复主权的协议。苏 联非常明白:德国统一将使华约和北约、欧洲发生重大变化,北约军事政治力量将得到 加强,华约军事政治力量将明显减弱,这样,将很难保持华约和北约的均衡。而西德的 “2 + 4”方案标志着,在减弱巴黎和伦敦影响的情况下,倾向于西德和美国的立场。
随着形势的发展,有这样几个事实使苏联立场逐渐发生了变化。第一,东德的社会政 治危机迅速加深。第二,西德政府积极推进统一步伐,使统一形势越发不可逆转。第三 ,美国对德国迅速统一给予了充分的支持。第四,1989—1990年不顾社会基础开始的政 治改革,使苏联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对外政策策略的多种可能性,戈 尔巴乔夫处理国际事务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1990年2月21日,戈尔巴乔夫答《真理报》记者问,阐述了苏联关于德国问题的立场, 标志着戈尔巴乔夫已转向了“2 + 4”方案。他强调德国统一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笼 统地阐述了反映了苏联国家利益的一些原则,使苏联舆论界安静下来。至此,德国统一 问题的“六驾马车”方案由“4 + 2”变为“2 + 4”。实际上也就是美国和苏联之间进 行的谈判,苏联在德国统一问题上一开始就处于被动让步的境地。
为解决苏联最敏感也最棘手的未来德国军事政治地位问题,苏联外交专家详细制定了 各种方案:德国的中立;它参加北约像法国那样,仅限于政治方面,而不是在军事组织 方面;德国同时参加大西洋联盟和华约。而西德政府并不在意苏联的意见,外长根舍于 1990年3月21日再次声明:德国统一后不实行中立并坚持参加北约。谢瓦德纳泽也声明 了莫斯科的立场,但却显得十分无力。事实上苏联对德国统一问题的制约力已明显下降 。
1990年4月10日,戈尔巴乔夫与英国外交大臣霍德会晤时说:苏联不能同意统一后的德 国进入北约,否则贬低了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应该寻求和加速建立新的欧洲安全 组织——从大西洋一直到乌拉尔地区,并和德国统一同步进行。那样谈判才会出现转折 的可能,至此我们将准备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对转折阶段的期待与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打 算,反映了戈尔巴乔夫寻找和解和对继续让步有所准备,使对手感到苏联有妥协的可能 性。从“六驾马车”的“4 + 2”方案到“2 + 4”方案,西方利用了苏联的困难并不断 施压,迫使戈尔巴乔夫步步退让。
苏联最后同意德国统一
1990年5月3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专门讨论了德国统一问题。认为:德国加入北约势在 必行,如果采取激烈对策,这对于全球政治新思维不能不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至少 是一次重创,最主要的是会影响到国内改革。
“六驾马车”第一次正式谈判于1990年5月5日在波恩举行。谢瓦尔德纳泽先是强硬地 声明,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是不可能的,这样实际上是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对比,加强 了对苏联有威胁的军事战略机构。但同时,谢瓦尔德纳泽还请求德国给予苏联200亿马 克的贷款。提出这样的贷款请求还想坚持强硬立场?戈尔巴乔夫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达 到目的。
苏联领导人当时的处境非常尴尬。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需要大量国外贷款,而首先是 期待西德银行的贷款。1990年5月14日,戈尔巴乔夫急切请求西德政府紧急贷款15-20亿 卢布以解决面临的困难,并在7-8年内获得贷款150-200亿卢布。除了财政经济状况不断 恶化外,苏联的政治形势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90年3月,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发表了 独立宣言。5月初拉脱维亚又紧步后尘。此时此刻,戈尔巴乔夫非常需要西方的支持, 而西德和美国则利用了这一情况乘机施压于莫斯科。基于日益复杂与恶化的国内局势和 不得不依赖于西方的贷款,戈尔巴乔夫事实上对德国加入北约已有所准备。
1990年6月1-3日戈尔巴乔夫访问美国并同布什会谈,苏联领导人试图证明,苏联不能 接受统一后的德国无条件地大规模地加入北约,建议多种选择方案。戈尔巴乔夫想这样 表述:美国和苏联赞同德国统一,德国自身决定加入哪个联盟。然而美国总统采取了相 当强硬的立场,声明美国赞同德国加入北约,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布什要求这样 表述:美国同时赞同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而如果它做了另外的选择,我们不妨碍并 给予尊重。苏联领导人从对国内外政治形势考虑,同意了这个表述,实际上苏联已经无 力制止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在谢瓦尔德纳泽和根舍进行的一系列谈判过程中,西德 方面越发感到使苏联继续让步具有可能性。根舍说,苏联越来越不可能在原则上反对德 国完全加入北约,余下的仅仅是办手续的某些条件和细节。
在柏林1990年6月22日第二次“六驾马车”会晤中,美国和西德领导人对谢瓦尔德纳泽 强调了苏联内部政治形势的严峻性,并希望莫斯科继续让步。在日益复杂的局势下,苏 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只得放弃原来的立场,同意德国全面加入北约,统一后的德国拥 有完全主权。1990年7月,以西德总理科尔为首的代表团访问苏联,经过协商,西德保 证,在东德领土上不容纳北约的外国军队和核武器、不允许运载装置。统一后的德国军 队数量限制在37万左右。同时西德答应,苏军从东德撤出后给予财政援助。苏联在德国 统一问题上的许多让步,使科尔同苏联签署了睦邻友好、伙伴和合作关系的条约,轻而 易举地获得了多年梦想的结果。苏联领导人对统一后的德国的广泛合作也寄予了非常大 的希望。
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最后文本条约(“2 + 4”条约)于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签署。 对此,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德国问题”这个战争的遗产解决了,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由此而诞生了统一的德国。这是按照当代政治思维的规则,用理智的方法,集合了所 有的愿望和可能而解决的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德国问题划上句号。
苏联内部对德国统一的不同看法
德国问题虽然结束了,但对德国统一问题的处理,对苏联是否能够在德国统一问题上 获取更多利益,在苏联国内颇有争议。
谢瓦尔德纳泽于7月16日解释苏联立场时说: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继续僵持将出现绝境 ,我们不可能中止德国统一,不仅是力量问题,而是可能出现的灾难。回避参加这个过 程,那对我们将有很多损失。不奠定同德国新关系的基础,还有可能使欧洲的形势尖锐 化起来。
苏联—著名外交家说:显然,我们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而不使用武力。如果所 有这些不是如此匆忙,我们就能够坚持不同意德国加入北约或德国只以政治身份进入北 约这样的立场。
带有类似观点的外交家认为:德国统一是命中注定的,但怎样统一,统一后成为什么 样的德国,我们并没有把握住机会。我们只是从东德撤离了军队,美国和西德则将自己 的观点强加给了其他有关国家。
莫斯科还有许多意见。反对事实上东德被兼并;统一后的德国不能参加北约,或者, 至少不参加它的军事组织;妥善处置苏联在东德的财产和所有权;认为戈尔巴乔夫在解 决德国问题时的不断让步,远不是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的。
在德国统一的整个过程中,在苏联范围内放弃使用武力的影响下,在寻求欧共体合作 发展、寻找平衡利益的过渡中,戈尔巴乔夫及其助手的方针,都经不起检验。他们应重 新评价西方伙伴对采取新的“游戏规则”的准备程度。德国统一成为结束冷战最重要的 标志。在这个进程中完全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对外政策新思维的宗旨:放弃全方位东西方 的对立;对解决社会政治问题不使用军事手段;寻找折衷的决议和平衡的利益。戈尔巴 乔夫最大贡献在于结束了“冷战”,但遗憾的是,新思维对外政策没有考虑到其实现过 程往往是不可控的,没有考虑到或者根本不可能奠定新的世界秩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