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执行力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执行力论文,学校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16(2008)04—00012—03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说:“一位领导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成功不在于技术,而恰恰是执行力”。所谓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每个阶段、每一环节,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能力。一句话,就是“贯彻落实”的能力。
有些学校建立之初条件相似,发展策略相近,但结果迥异:一些学校生源充足,发展势头强劲,社会美誉度很高;另一些学校却生源稀少,社会评价差。为什么这些学校发展差距如此之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执行力差。“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无论决策、思路和制度多么完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计划就会打折,机会就会丧失,学校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一、学校管理执行力差的原因分析
学校管理执行力差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共同愿景没有达成。共同愿景是一个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指出,“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拥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在电影《斯巴达克斯》(Spartacus)中,罗马将军克拉斯告诉几千被征服的斯巴达克斯部队的生还者说:“你们曾经是奴隶,将来还是奴隶。但是罗马军队慈悲为怀,只要你们把斯巴达克斯交给我,就不会受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在一段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斯巴达克斯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斯。”接着他旁边的人站起来说:“我才是斯巴达克斯。”下一个站起来也说:“不,我才是斯巴达克斯。”在一分钟内,所有被俘人员都站了起来。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每一个站起来的士兵都选择受死,但他们忠于的不是斯巴达克斯个人,而是由斯巴达克斯激发出的“共同愿景”,即有朝一日成为自由之身。此愿景是发自所有人内心的,是那样强烈,以致于没有人愿意放弃它。共同愿景包括“追寻什么”、“为何追寻”和“怎样追寻”3个关键性的问题,是组织中个人愿景的融汇、整合和提炼,贯穿在组织全面、全程的活动中。从让员工明白“愿景是什么”、“为什么要拥有这个愿景”到“全体人员应该怎样做”是曲折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有的学校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孩子成功”等共同愿景,但仅仅停留在口号、标语和想法上,显然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把学校的共同愿景牢记心中并落实到行动中,共同愿景方可激发出人们新的思考与行动方式,使人不断进取,去实现更高的目标。
(二)制度实效性差。有些学校制度很全,但这些制度不能区分出“符合要求的员工”与“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自然实效性就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度本身缺乏人情味或不够合理,导致无法执行。如,有学校规定学生“自习零抬头”、“课余时间在校园内要小跑,不得闲庭信步,发现3次以上给予记过处分”等,对这样不人道的制度学生敢怒不敢言,执行起来难度就大。再如,有些学校在考评中,把除教学之外的其他内容搞得权重很大,使一线教师缺乏工作动力,如此,即使管理者说破了喉咙,制度也难以执行。第二,制度执行不严格。如有学校规定“女生须齐耳短发,男生须平头”、“高中生一律不得带手机”等,但你看高中校园里女生头发触肩或盖耳的随处可见,高中生实际不带手机的只是少数。出现此种现象,不是学生不服管理,而是管理者对当初的违纪者没有严禁,于是,效仿者成为多数,制度名存实亡。第三,制度经常变,人们无所适从。有的学校听到外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脑子一热,自己也强行推出,结果事与愿违,制度自然难以持久。
(三)管理者执行不到位。有些制度是公认有效的,但在一些学校实行起来效果非常差,“其原因就在于它们没有被很好地执行。管理者要为此承担绝大部分责任,要么是他没有足够能力去落实,要么是他做出了错误判断。”具体讲,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制度刚执行那几天,管理者往往很严格,可后来,领导者想起来就抓一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了,久而久之学校的制度就变成了空中楼阁。二是工作有布置没检查或检查时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管理者的虎头蛇尾,让教职员工看惯了学校里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没有人认为应该始终坚持学校制定的标准,应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落实每一项任务。因此,学校的各种文件、规章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所以,学校要想强化执行力,在出台每个制度时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始终如一坚持。东北有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员工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企业能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企业只派来了几个人,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没有任何变动——制度没变,工作人员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只有一个要求:把以前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领导力就在执行力之中,正是管理者对既定制度的严格执行创造了奇迹。
(四)对管理者监控不力。监控是执行力的灵魂,能够确保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对管理者的监控,主要是指专门人员在合适的时机跟踪检查或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相关人员定期汇报工作,目的是检查管理者是否尽到了管理的责任。如果对管理者监控不力,小问题就变成大问题,简单问题就成了复杂问题。监控不力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没人监控或不明确该哪个部门负责监控。这容易出现要么工作做好与做坏一个样;要么几个部门都知道该管,但都不管。于是抱怨、推诿、扯皮、磨洋工成为工作的正常组成部分。第二,没有科学、合理的监控程序。管理者对何时何地、怎样监控不明确,于是监控流于形式或出现外行干涉内行的尴尬局面。
二、提高管理执行力的对策
如何提高管理的执行力?简单说,就是管理者如何整合目标、制度、人员和结果的关系。
(一)确立操作性强的目标。目标是凝聚教职员工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和共同行动的基础,唯有操作性强的目标才更易实施,转化为行动。首先,领导者需要确立正确而又现实的组织目标和关键目标。魏书生培养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奥妙何在?就在他制定的既有挑战性又易操作的目标上。魏书生要求他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定学习目标、自我学习和锻炼,自己布置作业,这看起来很容易,但如果一年365天,每天都要坚持,就是很有挑战性的目标了。其次,简化目标。简化目标,就是管理者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每个人的工作目标、责任、重点和标准,以使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理解、评估和执行,最终达成共识。有的学校制定了“一分钟目标”(任何人都可以在一分钟读完),约3-6项,250个字左右。“一分钟目标”把员工的职责和学校对他(她)的期待明确规定下来,经过员工和级部主任一致同意后双方各留一份,以便定期检查工作。
(二)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中国文儒派官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策林》二十二中从社会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制度的重要性。“天有时,地有利,人有欲。能以三者与天下共者,仁也,圣也。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夫制度者,……不使之逾越为害也。”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不好的制度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有时甚至会做坏事。鉴于此,科学的管理制度,首先应该体现公平。制度应是贯彻党的大政方针、上级的指示要求并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的,一旦公布,就应当不分亲疏远近,严格执行。其次,要产生效益。学校的制度应是在系统地分析,全面地搜集有关信息后制定的,既考虑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又符合时代的要求产生效益。最后,要适时调整。对制度的尊重和始终如一地贯彻,保证了学校管理的高效,但客观情况变化时,就需要管理者掌握相关动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管理制度日益健全。有高中规定:禁止男女学生单独交往,一经发现,即劝退或开除。试想: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大众化,学生接触的异性交往信息比老师想象得丰富多了,若不顾学生的生理发展需要,下死命令,设高压线,则会出现越堵越猖獗的现象,导致公开行为秘密化,这无疑会加大管理的难度。
(三)建立完备的执行系统。执行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一是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基层干部→教职工,自上而下层层管理。管理者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对于发现的执行不力的各级干部和教职工,校长应当及时按有关规定给予批评,不能留情面,不能有任何缩水,不能打任何折扣,这是决定全校工作执行效果的关键所在。因为下级和教职工都在看着校长,校长动真的大家才能来真的;校长要是缩水一尺,下边的员工就敢缩水一丈。对严格执行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坚定的支持和鼓励,对不适合担任执行工作的人员要及时惩戒和调换,赏罚分明。济南某省级规范化高中某中年教师正上着英语课,一生趴在桌上睡觉而教师未处理,负责巡查的某青年体育老师踹门而入,厉声斥责该教师为何对学生上课睡觉置之不理,该教师无言以对,接受了批评。该青年教师不可能不知道此举很可能得罪同事,但他是在执行公事,不能因私废公。此举对此学生有利,对其他学生有利,对提高该英语教师的教学成绩有利,对学校有利,对学生家长有利,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虽然方式有强硬之嫌,但批一儆百,就整体而言能达到管理成本最低的效果,貌似不合情但很合理。如果能平心而论,受批评者不仅不应有意见而且应当感谢批评。该青年教师之所以能如此执行而无后顾之忧,应当与该校上层的执行力度大密切相关,最起码是以能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为前提。该校整体的执行力可见一斑。二是教职工→基层干部→中层干部→副校长→校长,自下而上民主监督。让每一个干部和教职工都同时是执行者和被执行者,既行使权力又承担责任,使执行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系统,充分体现民主和科学的管理理念。
(四)确立公正的执行评价制度。对执行情况的评价是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公正的执行评价制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评价制度是在全体员工充分讨论、集中了多数人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只有反映民意民生,考虑民情的制度才能得民心,才能持久。其次,公正的执行评价制度把握宏观和细节,宽严有度。有的学校规定早八点上班,迟到1次扣除当月考勤奖;迟到3次扣除全年考勤奖。这看似管理严格,但实际上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而在另一些学校,管理制度就人性化一些,但执行得相当严格。同样是早8点上班的问题,对第一节没有课的教师8:15以前到学校的,一个月3次以内不算迟到,第四次就重罚,对此员工很拥护,制度执行得很好。最后,奖惩明确。褒奖“合乎学校利益的行为”,惩罚“不合乎学校利益的行为”,就会有效地督促员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工作的效率。有“功”从下面员工开始奖励,有“过”从上面领导者开始处罚。员工失职犯错,管理者也要承担领导责任。有的学校规定,因为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造成轻度身心伤害的,级部主任被记“警告”,校长写自责。对当事人要求其分析前因后果及以后预防、改进的承诺和措施,情节严重的给予适当的处分,使其他人引以为戒。
提高执行力,就是要自上而下树立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学校各项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大事分解,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直至到达一个个目标,取得一个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