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砖混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的分析探讨论文_秦廷来

建筑工程砖混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的分析探讨论文_秦廷来

身份证号码:52263319711226xxxx

摘要: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日趋成熟,使得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应用不断增加。由于混凝土的脆性,在材料和施工时有很大几率会出现裂缝现象。倘若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会较大程度上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消极影响,降低其使用年份的同时引发更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砖混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砖混结构;裂缝

引言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在施工中具有很强变化性的建筑材料,其施工后的结构强度较大,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认可,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强有力的病害控制有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由于混凝土在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变化特性,施工中如果管理不慎就容易出现裂缝病害,必须在施工事前、事中、事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裂缝问题进行控制。

1混凝土结构特性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匀材料混合体,经骨料、砂石、水泥和其他成分混合、振捣、搅拌而成,具有脆性。化学物理性质各异的原材料众多,混合集成后的混凝土结构在凝结配比中产生很多裂隙和孔缝,这是混凝土工程中无可避免的原始缺陷。微笑的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并无危害,对建筑工程的抗压、承重等不会带来较大影响。但倘若混凝土结构在恶劣温度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若超强荷载带来的改变,材料中的微小缝隙的扩展会形成更大裂缝,二氧化碳或有害气体等空气成分,与雨水混合后顺着裂缝进入结构里,导致混凝土工程质量下降,钢筋遭到腐蚀,催化了钢筋腐锈的过程,影响了混凝土工程和整个建筑的寿命。

2砖混结构裂缝成因分析

2.1原材料质量及配合比不符合要求引起的开裂

混凝土原材的构成主要有水泥、粗、细骨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选择与配比不合理,将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例如在选择砂、石等粗细骨料时,如果含泥量太大、级配不良或是级配间断等,都容易增加混凝土收缩,导致开裂。如果骨料中针片状碎石含量越大或是颗粒越细,都会间接导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增加,从而诱发裂缝产生。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及水泥品种选择不当,也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混凝土及水泥强度等级对裂缝的产生同样应予以考虑,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如果越高则脆性越大,混凝土开裂越易发生;水泥强度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或早强强度越高,则开裂问题更易发生。

2.2施工工艺有待优化

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技术形式,其工艺选择是否科学、工艺操作是否严谨都会对建筑结构总体质量造成影响,在实际施工中,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的混凝土结构操作控制能力不足,导致工艺操作不严谨,混凝土结构施工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例如部分混凝土施工作业中材料配合比不科学、振捣操作不到位,在混凝土施工后没有进行科学养护,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病害,给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2.3人为因素

(1)设计方案缺乏科学性。设计者为了设计出外形新颖的建筑,设计方案中存在大量的凹角和凸角,凹角处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一些长度过长的建筑物,也容易产生伸缩裂缝。在混凝土建筑中,如果承重板件的厚度不够,板件中钢筋和承压混凝土承受的应力增大,可能出现穿透性裂缝。(2)建筑施工材料使用不当。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收缩性较高的原材料,原材料品质不达标,混凝土也容易产生裂缝。(3)缺乏科学的施工方法。由于没有科学高效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人为失误,不能发挥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3砖混结构设计裂缝的预防方法

3.1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

建筑单位为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的各种结构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选择建筑结构材料时,更应该重视材料质量,要综合考虑材料价格、性能、运输等多种因素,既要符合开展建筑建设的要求,又要科学合理地降低整体的费用成本。设计单位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应力荷载、施工环境、气候温度等,确保建设的结构的尺寸变化保持科学合理,另外,可以选择使用多种外加剂,以起到防止混凝土的胀缩问题出现的目的。

3.2加强混凝土养护

要充分重视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对裂缝防治的重要意义。混凝土养护的最终目的是使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和正常硬化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因此必须设法使混凝土温度缓慢下降,缩小降温过程中的内外温差,从而减小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同时减少因天气干燥及大风影响导致的收缩裂缝。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需要对养护方法与养护时间进行明确。现阶段对的混凝土养护,可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袋等措施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养护剂进行涂刷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7~28d。

3.3强化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管控

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影响较大的一大因素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首先,应保证技术科学性,因此在施工前要针对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分析与严格的审核,针对混凝土与钢筋材料配置的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方案符合建筑需要,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科学分段与分层,施工前还要做好施工技术方案的交底工作。其次,还要针对混凝土施工做好技术管控,施工前针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科学配合比试验,保证混凝土各种材料配比科学,施工中要做好浇筑速度、振捣次数与频率的控制,切记振捣施工中要避免振捣机与模板、钢筋发生碰撞,以免影响施工尺寸与结构稳定性。

3.4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

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当按照科学的配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用量,采用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此外,还应当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要振捣紧密、振捣均匀,以混凝土拌和物表面泛浆为标准,保证振捣的范围能够彼此覆盖。在浇筑完成后,应当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压实处理,使其平整,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采取分层浇筑措施,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浇筑,保证两层混凝土结构能够紧密结合。避免高温时段进行施工,尽量将混凝土浇筑工作安排在一天中的低温时段。混凝土结构在养护阶段应该保证强度达到标准,保证混凝土结构各部分温度差在25℃以内。

3.5控制温度,降低拉应力

实际施工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温度和优化约束条件来避免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如优化骨料,减少混凝土结构中水泥使用,降低内外温差造成的拉应力。在搅拌时添加水或者对原材料冷却处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温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裂缝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及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混凝土早期裂缝的防治方面。首先要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采取加强温度控制、优选混凝土原材料、优化混凝土施工工艺、加强混凝土养护等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及安全。

参考文献:

[1]钟坚.谈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6):198-199.

[2]李赵君,王勇.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处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9):8-9.

[3]纪万松.浅谈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J].建材与装饰,2019(09):42.

[4]刘新建.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206+208.

[5]刘贺龙.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3):222.

论文作者:秦廷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砖混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的分析探讨论文_秦廷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