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
汉语“有+名”构式的整合层级与认知理据*
李 文 浩1,2
(1.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2.湖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 依据整合度的高低,汉语的“有+名”构式可以分化为四个层级:A类的语义基本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之和;B类发生了语义色彩的偏移;C类浮现出程度义;D类基本或完全词汇化,大多为词典所收录。语用测试和分布验证支持该构式的整合层级,突显对象和参照背景的动态变化为其提供了认知理据。
关键词: 构式;整合;层级;认知
一、引 言
本文研究现代汉语常见表达式“有+名”,其中的“名”指名词,例如“有票、有情况、有气质”等短语。本文的研究对象也包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收录的“有意识”“有意思”等词,它们同样可以扩展,其中的“意识、意思”本身可独立成词;至于《现汉》收录的“有效、有益”等词,不易扩展,其中的“名”是不成词语素,不在本文研究之列。
以往关于“有+名”的研究,涉及其程度义时有两方面的重要认识:1)“有+名”结构“可受‘很、挺、最’等程度副词修饰”[1]630。进一步说,由具体名词构成的“有+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能进入‘程度副词+有+名’结构的名词都是抽象名词”[2]。“这与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在数量上的特征有关。”[3]凡是以“社会平均值”为计量起点的,有关的短语则具有“程度义”[4]。2)“有些名词跟‘有’结合,不用程度副词,也能有程度深的意思”[1]630。这是“由其构成成分、使用的数量短语和整个结构的性质共同决定的”[5]。“隐性的‘大量义’使‘有+抽象名词’具有区别性,很容易属性化并且形容词化,从而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6]这是“构式义与词汇意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7]。
我们注意到,现有文献着力区分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在“有+名”结构中的不同表现,这种研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引起我们兴趣的是,能否就此将两者截然分开,明确划界?研究表明,至少尚未解决以下问题:1)前附不定数量词语的具体名词进入“有+名”结构后同样可以被程度副词“很”修饰。例如“很有一些书、很有几张画”等。反之,抽象名词进入“有+名”结构后也并非一定能被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有情况、*很有迹象、*很有消息”等。有的虽能接受程度副词修饰,具有形容词性,例如“很有组织、很有资格、很有计划”,但是在某些组配里又被打回了原形。例如兼语句中:“有组织做你的后盾。”或者连动句中:“他有资格说这种话。”再如“有+抽象名词”附加体标记后:“这项任务我们有计划了,很快就可以实施。”上面句子里的“有+名”都不具有形容词性。2)形容词的否定词是“不”而非“没”。能被程度副词修饰的“有+名”,学界普遍认为具有形容词性,但是对其否定时用的却是“没”而非“不”。① 动态形容词可以受“没”修饰,如“没红、没热、没糊涂”等,但它们同样也受“不”修饰,如“不红、不热、不糊涂”。但是能被程度副词修饰的“有+名”,前面只可以是“没”,如“没有价值/*不有价值”。 而且否定时的结构层次是“没有|名”而非“没|有+名”。举例来说,是“没有|理想”而非“没|有理想”,是“没有|气质”而非“没|有气质”,等等。这一点上,“有+具体名词”和“有+抽象名词”却又表现相同了。
总体看,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在“有+名”结构中的表现,应该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拟将“有+名”看做是一个表存在① 一般认为“有”的主要义项有两个:一是“领有”,一是“存在”。考虑到事物的“存在”先于“领有”,或者说凡被“领有”的事物总是“存在”着的,本文用广义的“存在”来概括“有+名”的语义。 (事物、情状或属性的存在)意义的构式家族。下面根据“有”和“名”整合度的高低,区分和描写几种子构式并从认知突显的角度予以解释。
二、整合度高低与“有+名”构式的层级
对“有+名”构式的分化,我们依据的是“有”和“名”的整合度高低。概念整合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认知过程,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指的是对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通过组合而是通过整合而获得的,自然语言中一些最简单的结构都要依赖于概念整合。“概念整合”的要旨可以概括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由整合产生的整体意义就是“浮现意义(emergent meaning)”[8]。在同一框架内部,概念整合是不同质的,依据整合度的高低体现出一定的层级性。
有学者根据“有+名”是否发生“语义偏移”[9],将“有NP”分为两类:固化结构和动宾结构,即发生偏移的是固化结构,未发生偏移的是一般的动宾结构。我们依据整合度的高低,将“有+名”构式细分为四类。例如:
A.低整合度:有车 有票 有书 有电脑 有孩子 有驾照 有警察 有朋友 有商店 有书桌 有学生 有座位 有罪 有新闻 有灾难 有头衔 有纠纷 有掌声
B.低中整合度:有政策 有票房 有权利 有消息 有脑袋 有脸蛋 有肚子 有情况 有性子 有事情 有迹象 有苗头 有看法 有说法 有议论 有兆头 有状况 有味儿1
(13)我有票,但是票很少。② 本文例句除标明出处的以外,均为自拟并经过多人验证。
C.中高整合度:有钱 有办法 有本事 有策略 有城府 有出息 有创意 有风度 有福气 有个性 有骨气 有规律 有激情 有礼貌 有理想 有理智 有耐心 有气质 有诗意 有速度 有系统 有效率 有性格 有义气 有运气 有智慧 有姿色
D.高整合度:有底 有劲 有力 有门儿 有谱儿 有身子 有日子 有心 有种 有戏 有喜 有可能 有必要 有味儿2
A 类“有+名”,其中的“名”一般为具体名词,也有一些抽象名词,例如上述“灾难、纠纷”等。A类整合度低,因为它的语义基本上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之和。例如“有”和“雪”的意义组成“有雪”,“有”和“学生”的意义组成“有学生”。之所以说是“基本上”,是因为其中也有些“有+名”并非“有”和“名”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有车”,社会常识告诉我们,这里的“车”只指小轿车;如果某个人拥有的是自行车、电动车之类,除非自我解嘲,否则他不会说自己“有车”的。再如“有座位”,其中的“座位”《现汉》解释为“供人坐的地方”,但是同“有”组合后,仅限于说话时没被占用的座位。
B 类“有+名”的意义并非“有”和“名”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整合产生了浮现意义,确切地说,是发生了语义色彩的偏移,即原本不含褒贬色彩的中性名词进入“有+名”后,该构式整体表现出了一定的褒贬色彩。偏向褒义的例如“有权利、有消息”等,偏向贬义的例如“有情况、有议论”等。
C类“有+名”同样产生了浮现意义,表现为不仅语义色彩发生了偏移,而且在语义等级标尺上占据较高位,即较高程度。例如“有风度”是指风度比较好,“有本事”是指“本事比较大”,“有情绪”是指“情绪比较差”,等等。
D类“有+名”基本甚至完全词汇化,大多为词典所收录。例如《现汉》收录的“有谱儿、有身子”等等。已经词汇化的D 类,其整合度无疑是最高的。D类大都使用隐喻义,例如“有病”,作为本义解读,归入A类;作为隐喻义解读,则归为D类。
三、“有+名”构式分化的语用测试
(一)话题化差异
(15)教室有学生,但是学生很少。
(1)有票=票有(一张)或 票有(多张)
(2)有电脑 = 电脑有(一台) 或 电脑有(多台)
他深情地朝江岸上望了最后一眼:“永别了,老婆;永别了,儿子。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条真正的鱼了!老婆,这几年咱俩打工挣的钱都在你那儿呢,你和儿子好好过日子吧。你们娘儿俩还不知道,我得病了,要活下去一年就得花十几、二十万。这种病咱看不起,咱也不看了……”
(3)有学生 = 学生有(一名) 或 学生有(多名)
B 类“有+名”一般也可以将其中的名词话题化。例如:
(4)有票房=票房有(一些)或 票房有(数亿)
(5)有议论=议论有(一条)或 议论有(多条)
(6)有情况=情况有(一种)或 情况有(多种)
节目要真实,有情感,选取的对象要有样本价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走转改、涉深水、抓活鱼,通过采编人员的亲身体验和现场调查,做出有张力、有内涵的节目。
C类“有+名”可以话题化,但是话题化后表义也随之变化。例如:
(7)有风度 ≠风度有(一种) 或 风度有(多种)
笔者前文分析了目前中国已有的三种专利权用尽区别适用理论。这三种理论,一种其实是以德国实践为参考,一种是以美国曾经的一种实践为参考,一种是以日本实践为参考。在中国的专利法下,第一种区别适用理论还是能以文义解释的方式推导出来的。但如果遵循着文义解释,也能够推导出一些其他的区别适用理论:例如第69条(一)在字面上只提及了“销售”行为,这可以被解释为只有“销售”才触发权利用尽条款,对于其他行为,例如赠与等,并不触发这一条款,只涉及默示许可。
(8)有本事 ≠本事有(一个) 或 本事有(多个)
(9)有义气 ≠义气有(一些) 或 义气有(很多)
D类“有+名”不可以话题化,以下右侧的说法都不能接受:
(10)有戏→*戏有一场 或 *戏有多场① 虽然能说,但是此“戏”非彼“戏”。例(12)同理。
(11)有谱儿→*谱儿有一张 或 *谱儿有多张
(12)有门儿→*门儿有一扇 或 *门儿有多扇
以上可见,A、B两类话题化后,既可以接续小量(一张、一种……),也可以接续大量(多张、多种……),语义上可能等同于小量,也可能等同于大量。C 类自身即表程度较高,与话题化后所接续的小量(一种、一个、一些)或大量(多种、多个、很多)都不相同。话题化的差异表明:A、B两类只表示名词所表事物或状态的存在,至于该事物的量级高低并未明确;C 类不仅表示其中名词所表属性的存在,还表示该属性的程度比较高。至于D类,整合度最高,不可以话题化。
(二)话题链接差异
以“有+名”中的名词作为话题,A类可以很自然的对该话题进行量的接续。例如转折:
雕塑作品语言由纯“手势”和“母材”的触性而抒写完成 ,主题是在探索历史时间长河中 :艺术的市俗化和艺术本质之间的纠缠,而思考一种能动的经典,在社会生活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存在值或消亡感。同时,认知为生活必需所建立之物而具有真正的艺术审视观所可具有的观念价值和发展力。
1) 在光路中一直沿主轴传输的E1111和波列.这是光程倍增光纤陀螺的主波列,E1111传输路径和偏振态表示为∥→A(∥)→R(⊥)→B(⊥)→E(⊥)→D(⊥)→C(⊥)→R(∥)→B(∥)→E(∥)→F(∥)→∥,同理为∥→F(∥)→E(∥)→B(∥)→R(⊥)→C(⊥)→D(⊥)→E(⊥)→B(⊥)→R(∥)→A(∥)→∥,其相位差为零.
(14)公司有电脑,但是电脑很少。
A 类“有+名”一般都可以将其中的名词话题化。例如:
或者递进:
(16)我有票,而且票很多。
(17)公司有电脑,而且电脑很多。
(18)教室有学生,而且学生很多。
对不同色调和粒径的磷灰石X射线粉晶分析结果见表3,P2O5含量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仅荧色调不同,但X射线粉晶分析及P2O5含量相近。
这同样说明A 类“有+名”只是肯定了“名”的存在,并没对它的量的多少进行说明。
B类“有+名”重转可接受度低,轻转基本可以接受。比较:
(19)?电影有票房,但是票房很少。|电影有票房,不过票房不太多。
(20)?群众有议论,但是议论很小。|群众有议论,不过议论不太大。
(21)?前面有情况,但是情况很轻微。|前面有情况,不过情况不严重。
(26)*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但是本事很小。|?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不过本事不太大。
递进则比较自然:
当存在多条关键路径时,移动关键工序之后,不一定能够立即减小完工时间,但是,满足移动条件式(2),移走关键工序之后,关键工序所在的原关键路径消失,移动到新位置后,不会产生新的关键路径,从而可以减少关键路径的条数,因此可以引导算法向着更为优良的改进解方向搜索。此时,如果采用精确评价方法,重新计算新解的最大完工时间,则相对于原始解,可能没有变化,因此,近似评价比精确方法更为准确。
(22)电影有票房,而且票房很可观。
(23)群众有议论,而且议论很大。
(24)前面有情况,而且情况很严重。
这说明B 类“有+名”虽然肯定了“名”之所指或褒或贬的存在,但是量也没那么确定。
C类在对“有+名”中的“名”进行话题接续时,转折类前后小句语义冲突明显,即使是轻转,可接受度也很低。例如:
(25)*他是个有风度的人,但是风度很低。|?他是个有风度的人,不过风度不太高。
B 类“有+名”也不太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下面的说法都比较少见:
以往,血友病作为出血性疾病而为康复治疗所忽视。目前,血友病的治疗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包括血液科、儿科、康复科、影像科、骨科及口腔科等。康复治疗是以血友病患者为中心,在完善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前必须保证出血已停止[12]。
(27)*他是个有义气的人,但是义气很轻。|?他是个有义气的人,不过义气不太重。
使用K-Means算法需要预先确定K的值,故本文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估计K值,再利用K-Means算法将数据进行分类,以达到划分脑区或ROI的效果。
递进同样比较自然。例如:
(28)他是个有风度的人,而且风度很高。
(29)他是个有本事的人,而且本事很大。
(40)有风度:很有风度 非常有风度 十分有风度
这说明C类“有+名”不仅肯定了“名”的存在,而且确定这个名词所表属性的程度。根据上面转折类与递进类后续句的不同情况,C类所表属性的程度应该是比较高,即占据量级序列的中高端。既然程度只是“比较高”,就存在继续提升该属性量级的可能。于是,在递进类后续句中如果提升该属性的量级,整个句子当然就可以接受了。反之,当递进类后续句也表示程度“比较高”时,因为与前一句语义冗余,语感上就不可接受。例如:
图 11为不同进口压强条件下燃烧室内声速线和当地Mach数分布. 根据图 11(a), 除壁面附面层区域、 回流区及燃烧区以外, 整个流场是超声速的, 且随进口压强的增加, 流场中回流区减小, 亚声速区逐渐减小. 图 11(b)为不同进口压强条件下燃烧室内当地Mach数的分布情况,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流场中各典型结构, 包括激波结构以及激波诱导燃烧产生的几何结构上“凸起”. 随着进口压强的增大, 由于喷口前分离区前缘逐渐后移(如图 10(b)), 使得分离激波与楔板后分离区的作用位置向下游移动, 进而增强了楔板后回流区在轴向上的长度.
(31)?他是个有风度的人,而且风度比较高。
(32)?他是个有本事的人,而且本事比较大。
(33)?他是个有义气的人,而且义气比较重。
D 类“有+名”由于话题化后的形式本身不被接受,就谈不上话题链接了。
四、“有+名”构式分化的形式验证
(一)分布差异
A 类“有+名”一般都可以参与兼语式的构建。例如:
(34)有票转让 有电脑待修 有学生发言 有纠纷处理
B 类“有+名”部分不可以参与兼语式的构建。例如:
(35)有票房保证① “有票房保证”不是兼语式,而是述宾式,它的首层切分是“有|票房保证”。 ?有议论提出 ?有情况汇报有迹象表明
天津石化在进出公司、部际间设置了86台质量流量计,用于原油、成品油、液化气、石脑油等管输物料产品的交接与监督计量,同时应用iFix采集软件实现了质量流量计流量、温度、压力等常规参数的采集与监测。在现场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C 类“有+名”普遍不可以构建兼语式。以下说法都不成立:
(36)*有风度展示 *有本事通过 *有义气涌现 *有礼貌拒绝
D 类“有+名”一般也不可以构建兼语式。下面的例子虽然能说,但是其中的NP(戏、谱儿、门儿、喜)在变换前后不具有同一性:
(37)有戏可看 有谱儿可打 有门儿可进 有喜可报
(二)组配差异
A类“有+名”绝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例如:
(38)*很有票 *稍微有电脑 *十分有学生
“公海赌王”连卓钊、前内地首富黄光裕、“南粤政法王”陈绍基、粤浙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等在内的政商权力精英,形成超级分利联盟,黑道与白道互为利用、商界与政界交相渗透,大量走私、洗钱、行贿,安然往来于其间。而当这些高官相继走进秦城监狱,连卓钊却以自由之身重返港澳赌场。
(39)?稍有消息 ?大有议论 ?稍有情况
式中dij和分别为节点间距离的理论真实值和实际测量值。同时定义N个未知节点定位误差平均值与节点通信半径R的比值作为相对定位误差,即
C类“有+名”受程度副词修饰很自然。例如:
(30)他是个有义气的人,而且义气很重。
(41)有本事:很有本事 相当有本事 尤其有本事
(42)有义气:很有义气 特别有义气 极其有义气
D类“有+名”由于已经词汇化,这方面则比较具有个性化。例如:
(43)很有戏 很有谱儿 ?很有门儿 *很有喜
从是否参与兼语式的构建可以看出,A类和B类“有+名”的动性强于C类和D类。事实上,C类基本上是形容词性的,所以才会像形容词那样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自然语料中它们经常和形容词并列使用,这也间接证明了它们的形容词性。例如:
(44)她活跃、聪颖、有才气。(吴强《红日》)
(45)他们走着,平静地、有规律地下着脚步。(巴金《家》)
(46)他一路上这般想着,觉着自己是一个强壮的、有能耐的人。(欧阳山《苦斗》)
(47)他始终是温和的、有礼貌的、亲切的。(骆宾基《一九四四年的事件》)
综合以上三、四节的考察,四类“有+名”在话题化、话题链接、分布以及组配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它们的分化表现可以归纳为表1:
表1 四类“有+名”的分化表现
五、从突显差异看“有+名”构式的分化
由于D 类“有+名”已经完成或者基本完成词汇化,各具个性,本文不展开分析。下面分析A-C类“有+名”。
A 类“有+名”中的名词所指事物作为突显对象,其参照背景是该名词所指事物在量上为零。B类“有+名词”中的名词所指情状作为突显对象,其参照背景是该名词所指情状并不存在,即量上仍然为零。这两类参照背景相同,不过,A类淡化所指事物,B 类强化所指情状。C 类“有+名词”中的名词所指属性作为突显对象,其参照背景是该名词所指该属性构成的集合中的其他成员,集合成员具有相同的属性,只是程度有别。下面图1—3是三类“有+名”的对比,其中画框的圆为突显对象,其余的圆为参照背景。
图1 A类“有+名”的突显对象与参照背景
图2 B类“有+名”的突显对象与参照背景
图3 C类“有+名”的突显对象与参照背景
如上所示,A类“有+名”的突显对象可以是图1长方形内的任何一个圆(图1只代表性地列出了3个),即突显和“无”对立的“有”,至于所指事物的个性并不重要,所以用虚线表示。图2中B类“有+名”的突显对象可以是图2长方形内的任何一个圆(图2只代表性地列出了3个),即突显和“无”对立的“有”,并且强化所指情状。图3中C类“有+名”的突显对象只是其中的一个圆,即确定了突显对象在某个属性上的程度处于量级序列的中高端。突显对象和参照背景的动态变化造成了“有+名”构式在语义上的分化,由此带来上文所述的句法和语用上的种种差异。
倘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有+名”构式的突显对象和参照背景会是动态变化的呢?以往的研究已经揭示① 参见贺阳《“程度副词+有+名”试析》,《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第22页。 ,A 类“有+名”中的名词一般为具体名词,C类“有+名”中的名词一般为抽象名词。前者所指的是具体的人或事物,可以包括大小、多少、高低、强弱等多个属性,而不能落实为其中的哪一种,为我们所认知的只能是该事物及其诸多属性的综合体,当A类“有+名”表示该名词所指人或事物的存在时,其参照背景只能是这个人或事物的不存在。C 类所指多为人或事物的某种属性,而该属性在人类的认知世界里往往只表现在大小、多少、高低、强弱等某一个方面。不管是其中的哪一方面,都体现出量级差别来,于是在某个量级标尺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会成为待突显的对象,一旦确定了其中的一个,其余的就都成为参照背景。例如“学生”有人数、年龄、高矮、胖瘦、年级、成绩以及聪明、勤奋程度等多方面的差异,作为A类的“有学生”中的“学生”只能体现为其概念义,表现为包含各种属性的综合体。“有”或“没有”“学生”一分为二,选择其中一种情况作为突显对象,另一种情况则成为参照背景。而“学生气”只能并且明显可以根据学生气的强弱形成量级序列,选择“有比较浓的学生气”为突显对象后,还有“有一点儿学生气”“有很浓的学生气”“有极浓的学生气”等作为参照背景。B 类“有+名”的表现则介于A 类和C 类之间,虽然其中的NP 也为抽象名词,也强化名词所指某一个方面的情状,但是说话人所突显的并不是该情状的程度,而是它的存在。
这样的认知假设除了得到上文语用和句法上的验证外,对以往的研究所不能或不太能解决的某些问题,似乎也可以尝试解释。例如有些“有+抽象名词”并不表示程度的问题(详见上文)。下面再来看“有+具体名词”在某些情况下却又表示程度的现象。
具体名词前附有模糊量时,可受“很、稍”等程度副词修饰。例如:
(48)有票:很有几张票 稍有几张票
(49)有电脑:很有几台电脑 稍微有几台电脑
(50)有学生:很有一些学生 稍许有几个学生
这是因为名词前有了不定数量词语后,“有+不定量+名”不再表示该名词所指事物的有无(否则前面的不定数量词语就是冗余的),而是表示所指事物不仅存在而且其数量限定在某个模糊量范围内。若如此,就同C 类一样隐含了一个等级序列,即该模糊量范围内由不同数量构成的等级序列。当前面加上程度副词“很”后,该量级序列成为参照背景,其中位于等级序列高端的成员被激活而成为突显对象。例如,“有几张票”不仅表示票的存在,而且表示票的数量范围通常在2 至9张。于是2,3,4,……9张形成一个数量集合,按照量值从低到高来排列便形成一个量级序列。这个量级序列的低端作为“很有几张票”的参照背景,其中的6,7,8 或9 张等量值大的集合成员成为突显对象;这个量级序列的高端作为“稍有几张票”的参照背景,其中的2,3,4 或5 张等量值偏小的集合成员则成为突显对象。① 此处未考虑主观量。处于量级序列中端的成员主观上可以用程度副词“稍”来修饰,也可以用程度副词“很”来修饰。例如5张票,主观上可以看做多量,说成“很有几张票”;也可以看做少量,说成“稍有几张票”。 所不同的是,C类“有+名”表示的属性值是确定的(程度高),“有+不定量+名”所表事物的数量是不确定的,属于这个模糊量范围的都可以用它表示。后者只有借助程度副词“很”的修饰才能将突显对象确定在量级序列的高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表达式同C 类又是有区别的,它不是典型的构式。
六、结 语
前面曾指出,形容词性的“有+名”与普通形容词的否定词不同,前者用“没”,后者用“不”,这可以借助范畴的原型观来解释。即前者处于形容词与动词范畴的中间地带,既不完全具有形容词也不完全具有动词的典型特征。进一步说,本文所离析出来的四类“有+名”构式内部也是不同质的。A类的“有”动词性最强,“有+名”是典型的动词短语;D 类的“有”动词性最弱,“有+名”的固化程度最高;BC 两类则处于中间。此外,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部分“有+名”存在从B 类向C 类,或者从C 类向D 类转移的倾向,因此所在类别的划分也不是界限明确,非此即彼。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贺阳.“程度副词+有+名”试析[J].汉语学习,1994(2):22.
[3]杨玉玲.认知凸显性和带“有”的相关格式[J].修辞学习,2007(5):32.
[4]石毓智.论社会平均值对语法的影响[J].语言科学,2004(6):24.
[5]姚占龙.也谈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有+名”结构[J].汉语学习,2004(4):28.
[6]李先银.容器隐喻与“有+抽象名词”的量性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5):78.
[7]束定芳.“有+零度(中性)名词”结构的认知和语用阐释[J].当代修辞学,2018(6):48.
[8]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J].修辞学习,2006(5):1-2.
[9]王灿龙.“有”字结构式的语义偏移问题[A]//中国语文杂志社.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八).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53.
The Blending Hierarchy and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the“You(有)+Noun”Construction in Chinese
LI Wen-hao1,2
(1.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2.Resear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Promotion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
Abstract: Based on the blending degree, the "you (有) + noun" constru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 the semantics of A type is basically the sum of the meanings of its components;B type has an emotional deviation;C type acquires semantics of degree; and D type has been lexicalized basically or completely which is mostly included in dictionaries.Such an blending hierarchy is supported by a pragmatic testing and a distributed verification,and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ynamic change of figure and ground in cogni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Blending,Hierarchy,Cognition
DOI: 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19.06.015
中图分类号: H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820(2019)06-0126-06
*收稿日期: 2018-11-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多卷本)”(17ZDA3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学术语体情态表达研究”(19BYY031)。
作者简介: 李文浩(1975—),男,江苏淮安人,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责任编辑:王正良]
标签:构式论文; 整合论文; 层级论文; 认知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