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科学论文,第四届论文,年会论文,中国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次学术年会的中心内容是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进行学术研讨,会上将有一批专家学者对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的有关问题进行报告,同时也希望大家通过讨论发表宝贵的意见。
在2003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工作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关于制定这次中长期科技规划的三点精神:一是要明确基本方针;二是要确定主攻方向和目标,并且要落实到规划的项目上;三是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做到集思广益。我认为这三点精神和我们的软科学研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软科学研究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软科学研究的不是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里的具体问题,但是它要研究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研究怎么样集成等问题,因此我们软科学界应该认真地思考和关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下面我想以一个多年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科技人员的身份,就有关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意见。
一、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基本方针应紧紧围绕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目标和精神
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了四个目标:第一是GDP翻两番,这是增长;第二是推进民主与法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第三是提高人民的科技、教育、文化水平;第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增长是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二、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在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我认为科技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我曾经在1997年的科学学研讨会上讲过,在科技和经济结合问题上,我们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科学的作用是了解和认识客观的规律,而技术是运用客观的规律来改造世界,所以一个是认识世界的问题,一个是改造世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还是有区别的。在科学上,我们应该大胆地、自由地进行探讨,不断加深对客观世界规律的了解,并努力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规律。科学应该说是探索的过程,在科学问题上,采用行政的办法来压制某一种观点,这是不合适的。在科学问题上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允许不同的意见,学术的意见能够充分地交流和探讨,同时也要能容忍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甚至失败。技术工作则与科学工作不同,在技术工作上则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也要有各方面可行性的评价,我认为在实施一个项目时,要注意它的技术、经济、法律、可操作性、进度和政治等方面的可行性。要推行技术项目,必须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可行性。在技术问题上,同时对几条技术路线进行研究是可以的,但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要做出选择技术路线的决策。我认为没有哪一条技术路线是十全十美的,进行决策时必须权衡利弊,否则技术就难以与经济结合。当然在选择技术路线的时候,往往争论是比较激烈的,这个也是正常的现象。
第二个区别就是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区别。研究工作是通过运用科学知识,通过实验室的工作,确定某一个技术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而开发工作则是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实现技术研究的工程化。我们通常说R&D就是研究和开发,但我认为开发过程中,应该分为三步,因此是。第一个D(Development)就是通过中间实验,把研究的成果工程化,取得工程所需要的有关的数据,以便设计第一套工业生产装置。第二个D(Demonstration)在国外译作示范,这个译法有时候容易误导,因为示范好像是说非常完善了,实际意思是说因为第一套工业装置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那么只有在第一套工业化装置的建设和运行中积累了经验,才能真正地说明这个技术是可行的。因此按照我国的习惯应该说是试点。虽能通过中间实验提出了工业装置的设计,但是还要通过试点,才能够真正地确立这项技术。第三个D(Diffusion)就是推广,将第一套工业装置的经验推广到以后多套工业装置时,难度就小多了。虽然第一套工业装置很可能还有一些不完备的地方,但是推广的风险就比较小了。
第三个区别是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区别。对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不应采取同样的管理方法。对经济工作,我们以前是计划管理,强调计划性,即使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目前某些方面计划的色彩还是浓厚的,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科技工作的管理方式和经济工作是不一样的,必须按照科学和技术自身内在的规律来进行管理。不能过多地采用行政命令,或者说是硬指标的办法,有时一项科学研究很难说一定能在什么时候完成。可能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了新的发现,就难以在预定的期间内完成。
我们在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时,一方面要注意把握这三个区别,要根据科学技术内在的规律来加强科学技术工作。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工作在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的同时,应该适当地注意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问题。今年“非典”的发生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就是政府转变职能,不仅要注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还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科技工作也要适当地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难以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重视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科技工作的重点要向农村转移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城市农村协调发展,有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粮食安全,这是最基本的层次;粮食安全非常重要,中国13亿人口,如果粮食保障不了供应,谁来养活中国?近年来我们的可耕地面积在减少,现在大概减到了14.9亿亩,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导致粮食减产,这个问题我们要重视。第二个层次,农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要靠工业品与农产品的“剪刀差”来积累、所需的劳动力要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如果农民的收入不能增加,没有农村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工业化的进程是会受到阻碍的。我们现在要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但是农村市场总是不够兴旺,其原因就是农民的购买力太低。我1999年在进行关于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研究过程中,曾经对农村做过一些调查。根据那次调查的结果看来,农民户均年收入五千元以上的只占三分之一;三千到五千元的占三分之一,三千元以下的占三分之一。三千元以下的根本就没有购买力,三千到五千元的购买力也较弱。所以尽管工业品生产过剩,但是农村还是消费不起。当然除了是购买力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农民的消费行为问题。许多农民一般只在两件事上肯花钱:就是盖房子和娶媳妇。这两件事以外能凑合就凑合,能不花就不花,消费行为非常保守。近年来有些农民对教育开始也有所重视,舍得花钱了。
第三个层次是二元经济的问题。不解决二元经济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是难以实现的。中国的二元经济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因为我们从封建社会转变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可以说是农村由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社会,城市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之后,经过109年的奋斗,我们虽然取得了民族独立,但是二元经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国城市人口现在大约占37%左右,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三倍。三分之一城市人口拥有全国购买力的三分之二,反过来农村三分之二的人口只拥有全国购买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城市人口的购买力是农村的四倍。城市人口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等方面享有的社会服务要比农村强得多。二元经济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据有关专家计算,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3。这个数字我虽然没有核实,但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因为如果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注意财富的收入分配问题,那就会引起其他的社会问题。最近我到南美访问,南美的城市化程度普遍较高,但是贫富差距也较大。整个拉丁美洲的基尼系数是0.6,巴西的基尼系数则高达0.86。巴西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经济发展比较快,曾经创造过“巴西奇迹”,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但由于没有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富的很富,穷的很穷。大量进城的农民没有工作,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既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解决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更多地关注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技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靠政策,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上了一个台阶;90年代初靠提高粮食价格,使农业生产又上了一个台阶。现在这一政策也用得差不多了,粮食价格有的比国外还高。因此现在要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必须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加强农业科技工作。我希望这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这个问题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
四、要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融合和决策科学民主化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在主攻方向的确定和目标上,我认为作为软科学研究来说,那就是要研究优先顺序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科学领域,都有非常多的问题。但是由于资源有限,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就必须确定优先顺序,而这往往是争论最大的问题。优先顺序当然要根据国家的需要来考虑,但也要考虑其他各种因素,特别是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来考虑。我认为只有确定了优先顺序的排列和选择,才能确定主攻方向。
第二,软科学要做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方面的工作。从科学的发展来看,我认为有两个趋势:一方面领域越来越细;另一方面科学的融合也在日渐兴起,不仅是科学本身内部的融合,例如自然科学中出现的化学物理、物理化学等。跨学科的融合也越来越多,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四大部类的科学是逐渐融合的。例如社会生物学就是用生物学的原理来研究社会。所以马克思说过自然科学将会把社会科学纳入自己的旗下,正像社会科学把自然科学纳入自己旗下一样,它们将成为一个科学。我认为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这一预言正在逐步地实现。我们软科学研究,要特别注重科学之间的融合问题,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借鉴,构筑新的科学体系。
第三,在技术工作上,我们一定要注意配套。我是学化工的,如果化工工艺研究很先进,但是化工设备、材料、仪表、自动控制的水平上不去,也难以实际应用,所以技术工作上的配套非常重要。我认为重点方向确定以后,应当给围绕重点课题的配套课题安排足够的资金,真正做到能够同步地解决问题。否则解决了主要问题,其它配套问题没解决,还是不能实际应用。因此我们软科学工作者应该在这方面多思考。
第四,要多思考管理。我们现在讲的都是具体的科学技术,但管理是把科学技术协调起来,使之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我有一个担心,就是各个课题组在把它的硬科学的规划做出来之后,如何综合集成成为一个整体。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多年来做规划的毛病,就是我们习惯于按照还原论的办法做加法。如何使各个部分能够融合起来,集成起来,这恐怕就是一个大的管理问题。
最后,我希望这次还能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在进行中长期规划过程中如何贯彻温家宝同志的关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意见。我个人的体会就是我国新一届的领导人对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非常重视的。我也希望在对中长期科技规划作出最后的决策之前,要充分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
软科学研究会作为一个民间的研究团体,这十几年来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努力,当然我认为还有不少欠缺的地方。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我们的学术年会,能更进一步体现我们软科学专家的学术水平,能够通过献计献策,对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起到更重要的参谋作用,从而通过这次学术年会,把我们软科学的工作继续往前推进一步。
收稿日期:200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