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制度是人类社会中最主要的现象之一, 同时还为人类社会所独有。制度促进着社会不断发展, 同样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在迈入现代化社会之后, 人类需求的多元化, 社会发展的繁琐性, 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恶化, 更加展示出了制度的重要作用。在如此环境之下, 了解制度、分析制度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前, 经济学、政治学以及文化学等均针对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然而其所重视的大多数是涉及自身领域的相关制度, 并未针对制度自身实施相应的研究。对于制度实施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以整体性的分析为基础, 即需要以此研究为基石, 突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线, 从宏观角度实施全新的融合和整体性分析, 这便需要由哲学角度实施制度理论研究。
关键词:制度; 制度哲学; 政治哲学; 社会哲学;
一、制度的具体含义
制度指的是需要所有人员一同遵循的办事流程或行动规范。是达到某一作用与具体目标的社会机构或全社会的大量规范机制。制度的首要含义就是需要成员一同遵循的、根据相应流程做事的规程。“制”包含着约束、节制的意思, “度”有着标准、尺度两个层面的意思。“制”与“度”融合, 意味着制度其实是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尺度。当前, 制度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 正式制度;第二, 非正式制度。
二、制度哲学
1. 制度的经济哲学
(1) 制度经济学概述。制度经济学是将制度当作主要研究目标的学科。其着重分析了制度对经济发展以及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反作用于制度的创新。制度经济学的探索源自于科斯所撰写的《企业之性质》, 科斯的巨大贡献便是把交易成本的定义融入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同时指出了市场与企业在经济交往环节所发挥出的不一样作用。德姆塞茨、威廉姆森等专家学者均对此学科的不断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2) 经济哲学视域下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主体, 无论是团体、个体还是政府部门均为人格化的利益寻求者。制度创新最主要的动力便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即时挖掘利益同时达到利益的环节。利益驱使是制度变革源源不断的动力, 是新制度经济学论述制度发展的基础性理论。诺思认为制度“改变的缘由是偏好或相对价格发生改变”, 偏好与相对价格的改变会对利益的来源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进而推动部分人员经过转变制度规范, 以获得那些隐藏的利益。所以, 制度改变的内部因素便是主体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潜在利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制度亟待创新正是由于在目前所具备的制度影响下, 部分隐藏的利益无法达到, 为了将那些隐藏的利益或制度外界利益内在化, 推动制度主体实施创新。以上所述便是制度变革创新的利益动因理论。造成潜在利益产生的因素非常多, 例如市场规模的改变、政权基础规范的转变、加工手段的不断变化等等。其均推动人们对于目前所执行制度的费用与效益实施重新比较、评判, 从而形成对制度偏好的转变, 也就是形成了对可以达到潜在收益的全新制度的要求。
2. 制度的政治哲学
(1) 政治哲学视角下的制度建设。
(2) 政治哲学视角制度转型发展的方向。首先, 制度创建的偏好需要达到两个层面的变化:第一, 由“效率优先”向“强调社会公平”转型;第二, 由偏向于“平稳和秩序”逐渐向寻求“秩序和自由的共同发展”转型。针对第一种转型来说, 政治体系若想达到高效的治理便需要达到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对第二种转型来说, 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 我国最为重要的任务便是发展, 若想发展便需具备秩序和平稳。一个制度机制唯有运用高效的手段, 达到资源的科学分布, 进而实现均衡发展的状态。此时, 制度不但可以确保个体的合法权益和高度自由, 同时还可以规范其日常行为, 促使个体自身的利益和公共利益间无法互相侵犯, 保持和谐稳定的秩序。
其次, 增强责任制度创建。社会行为, 特别是公共管理行为往往都会存在相应的权责联系。在制度创建环节增强责任机制完善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制度所具备的限制、规范、预期以及整合等作用。
第三, 增强政务的公开化。加强与国民生活相关信息对外公布制度的创建, 例如:政府部门具体财政收支情况的公布, 垄断公司经营状况涵盖费用和收益情况的公布, 等等。因为缺少信息公布的习性, 因为各式各样利益的繁琐博弈, 在各类信息公布的制度创建层面, 依然需要不断地努力。
第四, 在制度创建的环节需要关注制度的变革, 需要着重关注现有制度的全面贯彻与执行。针对前者来说, 制度的变革不但导致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为创新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 制度创新因为源自于日常生活的实践运用, 通常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可以激发人们行动的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得人们的认可。
3. 制度的文化哲学
(1) 文化哲学的制度观。文化哲学始终遵循文化的整体性理论, 指出“制度是文化最基础的单位”。在制度背景下, 文化经过人们的组织行为转变成人、环境以及物质的整体。换言之, 文化综合地展示为一种全面性的制度, 然而此制度又按照其社会功能、工具以及组织状态的不同, 被划分成无数个小制度的共同体。针对任意一个制度实施掌握均需要将其摆放到文化这个整体里面;所有制度的存在均需依托其他的制度, 或涵盖制度机制的所有内容;所有制度的改变均会对整个制度机制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想要将某个制度单独分离出去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唯有在文化哲学视域之下, 才可以提供较为完整的制度观。
(2) 从文化功能角度分析制度的重要价值。
4. 制度的社会哲学
(1) 社会哲学视域下理解制度的本质。在社会哲学层面的制度范畴其实是一类关系范畴, 也就是调节交往主体间及社会联系的规范或准则, 其象征着规范或准则对于人们的交往行为及社会联系的作用与重要价值。所以, 社会哲学层面的制度范畴能够由社会联系和人之交往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由人之交往层面研究制度, 人类的交往行为是人类存在与不断发展的重要形式, 其不但是社会物质运动的重要展示形态, 同时还是人类的特征所在。由社会联系层面研究制度。社会联系所指的是人与人间的具体联系。人之所以为人, 其不但是世界中唯一具备意识、能够创造以及可以进行思考的自生型存在物, 同时还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型存在物。人唯有在和别人结成的相对繁琐的社会联系里面才能够长期生存下去。
(2) 从社会哲学视野看制度的功能。
三、结论
制度哲学探究不但需重视“阐释制度”, 同时还需更加关注“优化制度”。对于制度哲学的研究虽然是基础理论层面的, 然而一直是以实际问题为引导的, 为目前我国的制度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所以, 制度哲学的探讨即使不会直接地参与制度创新理论创建过程, 但制度变革对象的培育, 制度变革氛围的创建, 制度创新理念的培养等其他非常重要的问题, 存在于制度哲学研究的整个过程。第一, 制度哲学研究为促进制度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 制度哲学研究为科学地实施制度参考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 制度哲学研究为明确制度创新的具体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3]邹吉忠.制度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J].东南学术, 2007 (03) .
[4]辛鸣.制度哲学:着眼于实践的理论建构[J].理论前沿, 2007 (05) .
[5]辜堪生.制度评价:一个制度哲学范畴——评《制度评价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2) .
[6]邹吉忠, 杨学功, 李景源.“哲学研究制度的可能性”讨论综述[J].学术界, 2005 (01) .
论文作者:吕益康 尹鑫涛 董彬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制度论文; 哲学论文; 社会论文; 利益论文; 层面论文; 制度创新论文; 文化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