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_张良1 刘华 2马雪姣3

干扰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_张良1 刘华 2马雪姣3

摘要:现如今,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十分迅速,干扰素(IFN)根据来源分为IFN-α、IFN-β及IFN-γ,根据抗原性不同可相应分为不同亚型。IFN的临床应用广泛,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特应性皮炎及瘢痕疙瘩等。该文对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及相关的作用机制、禁忌症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关键词:IFN;皮肤病

引言

自1957年发现干扰素(IFN)以来,多方面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干扰素治疗30多种疾病,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外干扰素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情况。

1干扰素的作用及机理

1.1抗病毒作用机理

①诱导和激活几种细胞酶系统,阻止病毒蛋白的合成。②诱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切断病毒MRNA及抑制病毒蛋白质的翻译,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③激活淋巴细胞(NK细胞和CAK细胞)及巨噬细胞促进细胞表面MHC抗原的表达,对T细胞识别侵犯细胞的病毒抗原具有决定作用。④通过始动作用剌激机体自身产生大量干扰素,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作用。

1.2IFN分类

IFN按来源可以分为IFN-α、IFN-β及IFN-γ。IFN-α主要由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FN-β来源于成纤维细胞;IFN-γ则主要来源于活化的T细胞。IFN-α和IFN-β合称为Ⅰ型IFN,IFN-γ称为Ⅱ型IFN。IFN-β和IFN-γ只有单个基因编码,而IFN-α有≥23个不同基因,群聚在第9对染色体上。IFN制剂的分类,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IFN和人自然IFN。人自然IFN是分别刺激淋巴母细胞和人体白细胞,然后提纯制备而得,主要制剂为由类淋巴母细胞产生的IFN,是天然的多亚型的混合物。重组IFN再按基因表达分子结构和抗原性可分为α、β及γ型。同一型按氨基酸组成差异可分为20多个亚型:如α1、α2及α3等。在同一亚型内又因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有3种:α2a、α2b及α2c。临床上应用的IFN主要是重组制剂,例如α2a和α2b。

1.3免疫调节作用

可调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进而调节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高浓度时可抑制抗体的生成。

2IFN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2.1干扰素治疗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人乳头瘤病类型较多,在临床表现各异,常见有尖锐湿疣、扁平疣和寻常疣等。用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该病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6、11、24及18型引起的一种上皮乳头瘤增生,是性传播疾病之一。病例:女70人,年龄16—42岁;男51人,18—48岁,43名女性患者和32名男性患者使用白细胞干扰素软膏含干扰素1.0*106IU/g,4次/天,共30天;27名女性患者和19名男性患者使用含干扰素3.0*106IU/g,隔日一次,使用30天。结果表明前者女性治愈率55.8%,男性治愈率78.1%;后者治愈率是70.3%,说明α干扰素软膏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皮肤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2.2皮肤肿瘤

恶性黑素瘤是起源于黑素细胞和痣细胞的恶性肿瘤,占皮肤科恶性肿瘤的第3位。本病恶性程度高,且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局部淋巴结切除、化疗、免疫疗法及放射疗法。临床上IFN-α的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低剂量为≤300万U,每周3次,持续时间为6个月;中剂量为500~1000万U,每周3次,持续1年或2年;高剂量为2000万U,每日1次,持续4周,后减量为1000万U,每周3次,共48周。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可提高无病生存率,而不能提高总体生存率;高剂量还因不良反应大而不推荐使用。对287例临床分期为Ⅱb、Ⅲa和Ⅲb期高危黑素瘤患者(己切除)予静脉滴注IFNα-2b2000万U/m2(每周5~7次,>1个月);随后减量为l000万U/m2(每周3次,>48周);平均随访6.9年,结果发现IFN-α2b可使已切除黑素瘤的高危患者延长无病生存期和生存时间。IFN治疗多用于恶性黑素瘤手术切除病灶、清扫淋巴结或转移后,与其他抗癌药或生物制剂如白细胞介素(IL)-2联合应用,起到增强免疫力和提高抗癌效果的作用。蕈样肉芽肿又名蕈样霉菌病,是一种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的T细胞淋巴瘤。IFN治疗是其联合治疗的措施之一,即与其他疗法联用,起到增强免疫和增加疗效的作用。应用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联合小剂量IFN-α治疗早期蕈样肉芽肿取得较好疗效,PUVA的平均治疗剂量为102.8J/cm2,IFN-α的平均治疗剂量为600万U/周。故光化学疗法联合肌内注射IFN-α及外用氮芥治疗本病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2.3干扰素治疗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临床表现为带状疱疹和水痘,对本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经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经过血行传播,发生水痘。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内,以后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干扰,神经节内的病毒即被激发,再活化,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即引起该神经取得带状疱疹。

2.4病毒性疾病

尖锐湿疣又名生殖器疣,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性传播,有难治和易复发的特点,本病治疗方法较多,IFN治疗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IFNα-2a、IFNα-2b及IFN-γ。IFN可单独应用或作为冷冻、二氧化碳激光、电灼术、外科治疗及鬼臼树脂等传统疗法去除疣体后的治疗。有研究证实IFN-α单独于病灶处注射,每周2次,持续8周,与安慰剂组比较,其疣体完全清除率为62%,高于安慰剂组(21%)。临床上也常予肌肉注射IFN-α(300万U,隔日1次),30d为一个疗程,总疗程视皮损清除情况而定。肌肉注射重组人IFNα-2a(100万U,隔日1次)治疗3周,联合局部外用鬼臼毒素酊治疗可有效防止尖锐湿疣的复发。研究表明肌肉注射IFNα-2a(300万U,每周3次,共6周)联合外用鬼臼毒素组治愈率稍高于单独应用鬼臼毒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报告IFNα-2a栓剂联合冷冻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治疗率及复发率较单纯冷冻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2.5治疗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单独用物理治疗较易复发,在物理治疗创面愈合后再局部浸润注射IFN,则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有报告采用全身用药亦能降低复发率,若和转移因子联合应用则效果更佳。有人采用5-氟脲嘧啶和干扰素联合单纯局部注射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结语

IFN已较广泛地应用于皮肤科,甚至已成为治疗尖锐湿疣等一些疾病的一线用药,在恶性黑素瘤的治疗中也是主导治疗方案之一;但其临床使用要根据患者的承受力、治疗最大效益以及不良反应来决定。IFN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于临床疾病还需继续研究,研究要点主要是如何提高消退率和延长无病间期,以及如何减少不良反应等。同时,IFN的其他临床应用尚需大量的临床观察结合循证医学来验证。

参考文献

[1]肖铁英.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与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床杂,2006,6(12):2297-2298.

[2]金泓,邓列华,谢明,等.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联合高频电灼术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2):124-125.

[3]刘俐,王应斌,周洗苡.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寻常疣的研究[J].皮肤病与性病,1998,20(3):31-32.

论文作者:张良1 刘华 2马雪姣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干扰素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_张良1 刘华 2马雪姣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