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措施研究论文_何仕

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措施研究论文_何仕

广西建工轨道装配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近现代的建筑模式正愈来愈呈多样化趋势,一些新的建筑模式不断涌现,它们大大改善了传统建筑模式的诸多缺点,有效提高了建筑质量,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其中,装配式建筑就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建筑模式,其在很多方面都独具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成本较高的缺点。所以,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最主要的研究课题就是如何降低其的成本。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探讨了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措施,希望对其工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成本;经济效益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力度,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多。装配式建筑是我国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有助于实现绿色环保的要求。

1装配式建筑简介

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建筑的建造过程看作是机器生产一般,先成批成套地进行构件制造,然后再将预制好的构件运送到施工场地进行装配,即完成了建筑的建造。不过,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在外形上较为千篇一律,显得十分呆板,后来人们改进设计,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目前,常见的装配式建筑形式主要有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体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具有以下优点:①节约资源:装配式建筑的各个构件,如梁、柱、板及墙板等,均是在工厂中预制完成的,所以不必在施工现场大量使用木模和钢模等模板,减少了混凝土、钢筋、水泥等材料的浪费,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②工期较短:工期短是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和亮点,下,其梁、柱、板等构件的吊装仅由四、五个人就能完成,单个构件组装时间约半小时,在工程量不大的情况下每日可完成2~3层主体结构构件的吊装,较之传统模式的建筑而言工期大大缩短;③环境污染小:由于很多构件是在工厂中制作完成的,不必到施工现场进行作业,因此减小了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环保效益;④设计形式多样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正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因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形式非常多样化,根据住户的实际需求而灵活进行设计,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形式。

2装配式建筑成本组成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构成与现浇式结构的成本构成相似,主要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其中分部分项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其中措施项目费包括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冬雨季施工费、脚手架费、垂直运输费、大型机械进出场及组装费等。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各个构件是在工厂预制,因此在构件的制作、运输和现场安装过程中会出现与现浇式结构不同的地方。如需考虑:模具制作费、摊销费、构件运输费、仓储费、现场安装费等。因此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细项与现浇式建筑的成本细项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机械费和运输费是重中之重。

3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关键性因素分析

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模式多了部品部件的生产和运输阶段,而且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与传统现浇也有所区别。从装配式建筑全周期成本构成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成本主要分为前期策划阶段、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运输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前期策划阶段虽然占总成本比例不大,但根据时间—成本影响曲线可知,该阶段对总成本影响非常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装配率的大小;设计阶段需要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也需考虑工程实际情况,但与传统方式相比,由于需要预制构件,故而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构件划分更为重要;生产阶段人、材、机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工厂的基建成本、管理费和利润都会分摊在构件的价格中,影响建筑成本;运输阶段包括从工厂至施工现场、在现场短期存储和二次搬运费;施工阶段影响因素分为人、材、机、措施费、管理费和利润。运行维护阶段作为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此时建筑已经完成,该阶段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相当小,而且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小,鉴于以上两个原因,在分析成本影响因素中忽略运行维护阶段。规费和税金则是由当地行业的主管部门确定的,这些费用均属于不可竞争费用,因此本文在此不做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要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防止其过高,首先要从主要影响因素考虑,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措施

4.1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

完善的法规和标准是控制建筑成本的有力保障,但我国现行的关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尚不够完善及合理,有些是地方自己出台的规定,所以各地标准不一,尚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为此,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从而使PC构件生产企业的生产工作得以标准化、快速化,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同时,这也是促进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

4.2提高预制工人的操作技能

装配式建筑刚刚兴起,市场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位,技术水平也不能满足现有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构配件厂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熟练技术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4.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对于行业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责,尤其面对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型建筑模式,政府更应当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不断推出合理的指导意见和有效的管理办法,并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降低构件预制生产的规费和税金等,大力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4.4加大构配件厂的建设和投入

构配件厂的建设也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构配件厂的增加不仅仅提高了产能,整体相对均匀的布点也能缩短运输距离。国家从政策上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比如降低税收、优惠提供建设用地等等,这将会大大激发市场的热情。

4.5合理布置构件生产企业

由于目前各类预制构件的分散普遍较远,所以各生产企业都已经形成独立的构件生产场地,不过,这却导致了运输费用的大大增加。未来若想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需要更加合理地布置构件生产企业,例如可以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多分布一些构件生产企业,并分散均匀,从而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整体成本。

4.6设计技术及时更新,提高专业水平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设计院,都没有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能力,设计图纸一般都是设计先出现浇结构图纸,再以此为基础改为预制构件图,预制构件厂再进行第二次深化设计。这种模式与国家倡导的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理念相违背,不能真正体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另外,现浇结构改为装配式结构的做法很容易造成设计图纸不合理,增加构配件厂家的深化设计难度,或直接导致生产制作过程复杂,从而增加生产成本,甚至增加生产周期,造成项目延期。所以,设计院应及时进行技术更新,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好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建筑模式,其与传统建筑模式相比,具有节约资源、工期较短、环境污染小及设计形式多样化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造价成本较高的缺点。为此,我们要通过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组成及造价成本高的原因,结合实践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尽可能地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飞飞.洪汇园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

[2]刘春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成本分析与控制[D].聊城大学,2016.

[3]师为国.装配式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6.

论文作者:何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措施研究论文_何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