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思考论文_梁勇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思考论文_梁勇

梁勇

贵州兴峰建设有限公司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一)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

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标承包制,使人们思想观念、市场观念、经营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在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静下心来冷静思索,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竞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机制依然僵化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如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其关健在于创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分配和布局,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与世界经济的大体制大循环。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实践,迫切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完善和不断提高。

(三)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而承包商在劳务分包和材料采购等方面的买方地位由于市场机制的缺位和无序竞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颠覆,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公正的第三方没有或者难有正常而公正的执行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但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二、创新原则

(一)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地协调组合和优化配置,使之充分发挥并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获得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并占领潜在市场的关键。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三、创新方案

(一)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增加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二)组织机构创新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三)体制创新

第一,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第二,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论文作者:梁勇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思考论文_梁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