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初探论文_廖霞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初探论文_廖霞

[摘要] 人的大脑海马体发挥的是储存和记忆的功能,而人自身的行为支配会依靠着前额叶来支配,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不都是理性在支配的,有时候会依赖于自身的思维习惯去支配,而要把一种行为规范为一种长期固定的习惯,需要有一个从“外”到“内”的变化,对于任教老师而言,要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深层的去剖析目前的小学生行为习惯里存在的一些陋习和原因,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鼓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规范学生的行为、家长和学校相配合,构建沟通的平台,从以上几点出发,激励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教育;行为习惯;策略

好的习惯的养成是人在其神经系统当中存放的道德资本,在我们这一生中,每当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个资本里面包含的东西就会不断的增值,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都在享受着它的利息,相反的,要是一直储存自己的坏习惯,那么在人的一生中里面的资本利息就会处于一直亏损的状态,单单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本身就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强,在这个时期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以前“传统”的授课模式,现在拿到课堂上去讲,小学生难免不会产生一些抵触的情绪。所以,不仅仅要学生全盘的接受教育,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还要结合小学生这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去以一种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去授课,因此,根据小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教育问题做了几点分析,具体如下。

一、师生情感交流,助推学生成长

首先要先保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助推学生的成长,任职教师在这一点上,要能够言传身教,发挥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尤其小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是极强的,教师的行为习惯、讲课模式、与人沟通的言谈举止等等,只要是出现在学生易接触的范围内,教师都会成为其首先仿效的对象,在校园中的教师的行为习惯是在一步步的潜力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就比如节约,在课堂上授课时,不随手去扔掉用过的粉笔头;在生活上,不乱扔果皮纸屑,看到地面上有果皮纸屑,主动弯腰捡起,与此同时,节约水资源,珍惜粮食等等。教师要认真、仔细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小细节。对小学生而言,每一次不同的行为和小小的动作习惯,都是一种示教,是一种学习。对教师而言,就是自己思想境界、人格修养、思想品质的一种体现。

二、一日常规,规范行为,促进学生成长

对于小学生行为养成习惯除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外,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标准化,也就是一日常规、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从以下几点逐渐入手,第一:教育工作者授课要有足够的激情和明理,用上课的激情感染学生,抓住学生容易激动的点,明确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教育“学生规范手册”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点: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少,有些行为规则要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尤其在小事上,要让学生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未知”的行为意识。第三点:持之以恒。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任教老师,要引导学生耐心的坚持下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优秀的习惯,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阶段。第四点:执行力,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完成一项目标,要有计划,有策略的开始,但切记不可为了计划而计划只停留在计划上,万万不可取。要明确目标、量化目标,不断的明确训练形式做好定期的检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第五点:设置奖惩机制,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进步成长,与此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规则制度。可以采用“本 人 自 评、同伴互评、家 长 参 与、教 师 审 评”的“四 维”评 价 模 式,在有了明确的结果后,根据各自的优缺点,评选出文明班级与优秀个人。正面积极的鼓励更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小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一定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实践来完善,因此,需要教师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面对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陋习,及时的做好沟通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设置这些一日常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模式,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家校联动,构建沟通平台,激励孩子成长

做好师生情感交流、制定一日常规,规范学生行为都可以推进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又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小学生成长的环境对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这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对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做好以上的几点,家庭和学校相互之间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实行学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主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用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显而易见,学校教育还是存有局限性。相反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更加细致化和专一化,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有效。家长是最易与学生建立情感交流通道的,家长的行为和做事方式,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学生,因此,将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彼此联动这样的方式是最直观,构建交流、沟通的渠道,激励孩子成长。

结束语: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中上受益的,尤其还在小学生阶段的孩子,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深层的去剖析目前的小学生行为习惯里存在的一些陋习和原因,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鼓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规范学生的行为、家长和学校相配合,构建沟通的平台,从以上几点出发,激励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俄]康·德·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M].张佩珍,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6:182-183.

[2]甘滔.当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5).

[3]刘谦、冯跃、生龙曲 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的文化机理初探——基于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活动的田野观察[J].教育研究,2016(7).

论文作者:廖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初探论文_廖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