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东盟地位的增强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战后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盟作为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它一方面正在成为东南亚十国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并在该地区的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地区国际组织的形式来处理与主要大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关系,从而以其特殊的地位影响着亚太地区形势和政治格局的变化。随着东盟扩展到东南亚10国,东盟对亚太地区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其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和对外政策的走向也将对亚太地区的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一个稳定而中立的东盟,将是亚太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冷战结束后,东盟的内部凝聚力并未因越南威胁的消失而减弱,和平的环境反而为其加强内部经济发展及政治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政治协调能力的增强和组织规模的拓展,东盟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也在不断增强,并对地区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产生着重大影响。
一、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东盟作为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随着其实力地位的发展,它一方面正在成为东南亚10国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并在该地区的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以地区国际组织的形式来处理与主要大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关系,从而以其特殊的地位影响着亚太地区形势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一)东盟地位的增强受益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
1.冷战结束为东盟提供了政治发展的历史时机。
东盟是在60年代冷战进入高峰期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美国曾试图在东南亚组织反共联盟,但并未得到普遍响应。1968年8月8日,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五国在曼谷发表宣言,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曼谷宣言》表明该组织的目的在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1971年,吉隆坡外长会议接受了马来西亚的建议,明确要把东南亚地区建成“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目标。1976年2月,在印尼巴厘举行的第一届东盟首脑会议是东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签署了《东盟和睦宣言》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两项重要文件,在政治上再次重申了早日建立和平自由中立区的目标,并明确东盟国家间的军事合作只在非东盟的基础上进行。然而,在冷战时期美苏对峙和印支地区存在武装冲突的情况下,东盟是难以实现其建立中立区的目标的。冷战结束后,大国对峙的消失,一方面使大国干预地区事务失去遁辞,大国对地区内事务的影响力随之减小;另一方面也使印支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东南亚步入相对的和平时期。这种宽松的政治环境为东盟在东南亚扮演政治主角创造了条件与机遇。东盟从参与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政治、经济活动,逐渐地占据了对东南亚地区事务的主导地位。
1995年的第五届东盟首脑会议可以说是冷战后东盟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此次会议成果颇丰:签署了东南亚无核区条约(SEANWFZ);宣布了AFTA的时间表;同意接受柬、老、缅于2000年前加入东盟,将东南亚组成一个共同体,形成一个大东盟;接收印度为对话伙伴;开始着手湄公河的开发与合作;拟定领导人每年进行非正式会见。会议的成果一方面表明东盟自身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加强和力量的壮大;另一方面显示了东盟对地区的影响力也在增强。
2.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实力的加强使东盟在东南亚地区具有日益增强的中心吸引作用。
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始终是东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发展经济是东盟谋求内部政治稳定和增强国际地位的主要手段。东盟第一届首脑会议就已将区域经济合作摆到了重要位置,并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进入80年代,在亚太地区政治形势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东盟国家的经济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国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发展制造业以出口制成品为主的经济转轨。随着经济的发展,东盟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出于应付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东盟在开展优势互补型的“成长三角”合作的同时,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第五次首脑会议最终确定于2003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求使东盟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首脑会议还批准了第27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的决议,要求各国于2000年最大限度地增加减免关税的货品项目,并要求各国制定出取消非关税壁垒的时间表。
随着区域合作的发展和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东盟在政治上的自主意识更趋强烈。尤其是近几年在人权、民主等一系列问题上抗拒西方大国的强权政治,表现得相当突出。1996年7月的东盟外长会议不仅贯彻了第5届首脑会议的精神,而且进一步显示了东盟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外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所涉及的内容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到中东、波黑及全球问题。此次外长会议上,东盟国家一致反对将诸如劳工和环境等非贸易问题纳入将于12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议事日程,并排除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干扰,接纳缅甸为东盟观察员国,再次表现了东盟强烈的政治自主意识。
东盟的这些变化,对其他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继越南入盟之后,老、柬、缅也相继申请加入。对它们来说加入东盟不仅意味着可以加强自身的国际政治地位,也意味着在经济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东盟的这种中心吸引作用,使东盟成为东南亚10国联盟之事指日可待,从而使东盟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二)东盟实力的增强影响了亚太地区格局的变化
冷战后,在大国对抗消失的情况下,东盟实力的增强和地位的提高对亚太地区形势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是改变了其他大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关系。
1.东南亚将不再是一盘散沙。
东南亚地区在地理上由夹在亚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和大洋洲之间的半岛和群岛国家组成。在地缘政治上,它是大国在太平洋地区利益的交汇处。由于历史上一直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曾分别受过西方各列强的入侵。而且这种历史直到越南战争结束才告完结。随着东盟将扩展到整个东南亚10国,东南亚在政治上的散沙状态也将结束。
从东盟近几年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至少有以下几点因素可以使东盟这一政治实体维系并发展下去:
(1)经济上共同的发展愿望;
(2)政治上抵御外部大国干涉和威胁的共同需要;
(3)以集体力量在国际社会维护自己的共同利益;
(4)合理的行为准则:国家间互不干涉内政,组织内平等合作,协商一致。
2.以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形态在亚太地区扮演独特的角色。
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随着其实力的增强而成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使亚太地区以大国关系为主导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它确立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使大国难以插手该地区内的事务;另一方面,它又以自己为中心构成一种大国平衡格局,同时在大国之间扮演缓冲、平衡以及调和的角色。
东盟扮演这种地区角色主要通过其独特的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方式。这种方式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一年一度的东盟外长会议后的对话国会议,在政治上把握与一些特定国家的关系;二是在对话国会议的基础上建立的东盟地区论坛,以及与论坛相配合的“第二轨道”的各种对话和磋商,使东盟在地区安全协调上处于主动地位;三是积极推动组建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和召开亚欧首脑会议,以此来进一步加强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
东盟在以其独特方式处理对外关系的同时,也在将自己得以成功的行为准则和方法引入亚太地区事务。东盟在其近30年的艰难的发展历程中,克服了种种分歧与矛盾,依赖的是互不干涉各国内部事务、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行为准则和方法。在处理多边国际关系中,这一准则有利于缓解矛盾、求得共识。而在处理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这一准则实际上包含的是一种以协商与合作来谋取安全的观念。这对少数大国的强权政治是一种制约。
(三)加强军备与合作安全
冷战后在东盟出现了一种所谓“逆裁军”现象。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东盟国家这种扩充军事实力的活动有增无减,已达到某种低强度的或者说是温和的军备竞赛的程度。东盟国家的这种军备现代化进程主要出于几种原因。一是由于冷战后各国政局基本稳定,因此军事战略的重点由稳定国内转向了对外防御,军力发展的重点也相应地从陆军转向了海空军;二是由于武器本身更新换代的需要;三是要使国防力量的发展与经济实力的增强相呼应。尽管东盟国家近几年采购了大量的海空军装备,但到目前为止,尚不能说已超出其正常的国防需要。由于东盟仍然明确地要避免使自己成为一个军事同盟,因此东盟国家的防务力量显得较为分散,各国的防务需求也具有多重性,既有区域内的相互防备也有对区域外的戒备。此外由于东盟国家的军备主要依赖对外采购,因而从总体上东盟的防务能力并不能算强。与此同时,东盟的防务关系结构也较为复杂,有内部的双边关系、部分国家与美国的双边军事关系,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澳、新、英的五国防务安排以及近两年印尼与澳大利亚的双边防务关系错综地交织在一起。
东盟的这种防务格局,对其安全政策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东盟的这种不搞军事同盟的原则符合其建立“和平、自由、中立区”的宗旨,有利于减少地区的军事对抗和避免卷入大国间的冲突。同时,也正是由于防务力量的弱小和分散,更促使东盟在政治上加强推行地区多边合作与协商的作法以政治手段谋求安全。
然而,另一方面,防务能力的弱小也迫使东盟国家采取军事上的大国力量平衡政策,即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发挥军事作用,赞成美在东北亚韩、日两国驻军。这种平衡一方面是出于东盟国家之间的某种相互戒备心理,如新加坡为美国提供军事设施主要是出于对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的戒备;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中、日、印度等亚洲近邻的担忧。而东盟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使美国得以在防务和安全问题上保持着对该地区相当大的影响力。美国也正是通过双边防务关系来加强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同时制约东盟在地区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去年,美国提出在东盟地区论坛之外召开亚太地区国防部长会议,其中限制东盟影响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东盟国家如何在加强自身防务力量和推动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上保持平衡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东盟的发展前景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从长远看,东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吸收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之后,将形成一个5亿人的大市场。从区域组织的发展规律来看,东盟有可能走类似欧盟的道路。但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距这一目标还相当遥远。从近期看,东盟的主要目标在于增强自身实力,一致对外,维护自身利益。而其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发展,仍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一)经济上充满活力,但一体化的困难较大
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是东盟内聚力的重要来源。东盟目前正在加速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继降低部分工业品关税之后,从1996年1月起,东盟又首次降低了1034种农产品的关税,并开始讨论在服务领域的相互开放问题。东盟还加强了在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签署了“东盟专利制”、“东盟注册商标制”等协定,并制定了“东盟工业合作计划”。总之,东盟正在积极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但这一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将面临许多困难。
首先东盟经济整体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人均国民收入从上万美元到几百美元不等。东盟国家中新、马、泰三国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印尼、菲律宾近两年靠引进外资,经济也很有起色;越南作为后续梯队,也颇具活力。但这里除新加坡可能在若干年内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外,其他国家的综合水平都并不高。若近期吸收缅、老、柬入盟,虽可由于相互投资和市场的扩大而增加经济活力,但同时东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矛盾也将更为突出。
其次,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似,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东盟国家基本上都采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虽然近两年经济层次有所提高,并积极发展对外投资,内部的相互投资和贸易也逐渐增加,内部市场扩大,1996年上半年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额已超过400亿美元,但这在东盟国家对外贸总额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西方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总的来讲,东盟国家的技术开发和设备成套能力较弱,制造业最终产品的市场容量仍然较小。因此,其整体上对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依赖程度依然较高,在争夺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相互间的竞争比较激烈。
东盟国家的这种经济特点,使其在对外的经济政策上,尤其是对亚太经济合作上的态度时有差异,同时对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产生影响。目前,一些东盟学者认为在降低内部关税后,各国间可能出现非关税壁,主张东盟应探讨内部在生产领域上的分工与协作,形成一个生产和出口的整体。
总之,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过程将是漫长的。其一体化发展程度的高低必将对东盟政治上的合作及国际地位产生影响。
(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合作的稳定有赖于大国关系的相对稳定
东盟在政治上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各国内部面临许多不同的政治问题,如种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导人换代继承、政治体制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的适应性问题等等;二是各国间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距较大,这一点将随着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相继加入而更加明显。东盟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东盟的政治合作主要在于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即在许多情况下,政治上的协调与合作是出于共同安全的考虑。与此同时,东盟的这种合作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赖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相对稳定。在大国之间发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东盟是否能整体一致坚守中立尚是个未知数。东盟国家本身也担心这种前景的出现。因此,强调进行多边的安全对话合作,淡化大国军事力量平衡的作用,就成了东盟谋取地区安全的重要手段。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东盟国家内部社会政治稳定性的提高,东盟在亚太地区政治和安全合作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
(三)东盟地位的增强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随着东盟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组织规模的扩大,其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已无庸置疑。作为一种新兴力量,东盟成为各大国争夺和利用的对象。美国利用其特殊的军事地位,一方面试图限制或牵制东盟在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制造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强调安全中的大国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平衡论,企图诱使东盟成为其安全防护网中的同盟或准同盟。日本则在经济上与东盟保持极为紧密的关系,把东南亚作为其海外经济腹地,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同时在政治上把东盟作为与美国和中国进行平衡的力量予以借用。与此同时,俄罗斯、欧盟等也把与东盟发展关系作为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唯一与东盟众多国家紧密相邻的大国。双方具有许多共同的利益,但也与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着领土、领海的争议。作为邻近的小国,东盟国家对中国抱有一定戒心是在所难免的。然而,从战略上说双方有着很深的相互依存关系。双方保持相互信任和友好合作对各自的安全及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要与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对东盟来说,保持与各大国的平衡关系有利于自身的安全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并且这种平衡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东盟建立东盟地区论坛、倡议东亚经济会议、推动亚欧首脑会议的召开均显示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事务和大国关系中谋求占据主动地位。东盟这种积极的“以我为主”的大国平衡政策,使其本身也成为大国之间保持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之,冷战结束为东盟的发展提供了良机。东盟实力的增强又使其成为亚太地区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随着其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其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一个稳定而中立的东盟将是亚太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199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