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池满禄论文_池满禄

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池满禄论文_池满禄

摘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带电工作是对电力企业的一种新挑战,不仅须要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的检查,还须规范技术人员的安全操作知识,各电力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带电工作的安全度,才是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

1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1.1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输电线路带电技术,我国这方面的起步时间较晚。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已经实施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从20世纪40年代其大范围推广宣传220kV及少于220kV的电位带电检修工作。1150kV的特高输电线路在1985年正式投入运行,而且也致力于探索和研究1150kV的带电作业技术。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已经在一些线路上开展带电作业,比如:765kV超高压线路及500kV超高压线路等,当前美国已经开始进行人体和1000kV特高压带电体发生接触的体验。日本也在20世纪60年代重视22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开展,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逐渐实现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广泛应用。法国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设立带电作业试验研究所和带电技术委员会,而且开始推行75%输电线路和85%超高压线路运行维护工作。而国内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我国电网日益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800kV直流线路和1000kV特高压交流的采用和建设,我国带电作业技术研究进程开始与世界水平保持一致。我国对这方面开展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而且获得显著的成果,比如:作业方式、作业器具、带电作业技术阐述及人员安全防护等,并且也开始研究各种电压等级的紧凑型带电作业技术。

1.2配电线路带电作业

配电线路是与电力用户有密切联系的基础设置,其覆盖范围相当广、网络较为复杂。美国最早在20世纪10年代已经利用绝缘杆在配电线路上展开带电作业。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在中压设备及低压设备上实施带电作业试验。日本开展带电作业的前提条件是架空线路带电作业,1984年在中压配电线路上应用旁路作业技术,1987年在低压配网线路上应用,在1989年将带电作业机器臂应用于配网作业中。就现阶段的情况来讲,能够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划分成三种:一是机械臂作业方法,二是绝缘手套作业方法,三是绝缘杆作业方法。各个国家采用的带电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在美国看来,采用绝缘手套方法是相当舒适的,也方便推广和应用。日本东京很多企业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综合不停电作业方法和绝缘杆法,而这些企业选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带电作业机械臂投入力度很大、经济效益较低,当前已经不再研发带电作业机械臂。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普遍实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每年都会进行很多次10kV配电带电作业。与10kV配电线路相比,20kV线路输送半径相当大,而且消耗很小,因而适用于一些用电负荷很大的区域。我国开展的2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内容通常包括间隙放电规律特性、操作规章流程及绝缘工具技术参数等。

2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性分析

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比较特殊,在输电线路设备不停止运行的同时对线路进行检查或者测试,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工作模式,之所以进行带电作业,主要目的是检测输电线路运行情况,保证电路检查作业中区域供电稳定。带电作业存在着很多安全风险,一旦操作不当或者设备不达标等,对操作人员、区域供电、输电线路运行、生产生活等都会造成影响。带电作业中最主要风险为人身风险,操作人员如果在操作中出现失误或者不良操作等,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输电线路属于高压输电系统,带电作业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风险系数,比如带电作业期间因为操作不当出现触电,操作人员被电击,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2018年我国对电力检修安全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全国至少750起电力检修事故是因为带电作业操作不当导致。必须客观认识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的风险隐患,减少带电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带电作业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防护措施

3.1在强电场中的安全防护

在强电场的防护中,特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的环境存在着高强电场,随着技术人员在杆塔上进入等电位的位置不同时,体表电场的强度和周围电场会频繁地变化,在技术人员攀爬杆塔的过程中,与带电体距离越来越近时,体表的电场强度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和相导线一同增长到最大值。当技术人员登到杆顶时,身体间的电场强度会分布不均,头顶和手指尖等肢体末端所存在的电场强度相对较高,但是胸部电场强度却会很弱,此时也是在整个等电位作业过程中,体表电场强度最强的时候。针对此类问题,要求带电工作的技术人员穿戴1000kV专用屏蔽服,而且要根据规章的安全要求,作业时要与周围带电体和体表之间达到相应的距离,在进入等电位工作时,要配备后备保险带,并且在与地面工作人员传递工具时,要确保工具干燥,配合着绝缘绳使用。

3.2在电位转移电流中的防护

在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维修中,应重点确保杆塔上工作人员的安全措施,并且要加强电场和电压的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注意在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作业过程中,在工作人员附近带电回路易和周围环境产生感应,最后造成电场的产生,这一情况的产生会在作业人员的表面皮肤层上积累电荷,对人体产生强烈刺激。作业人员进入到等电位转移过程时,导线和人体之间会形成电容放电脉冲电流,并且和电压等级形成正比关系,随着电压等级的变化,电弧也会跟着电流变强。

3.3带电工具的检测和使用

选用合适安全的带电工具,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之一,是工作人员做到安全检修的前提条件。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工具在选择上十分考究,绝缘工具需要在高电压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绝缘特点,并且在工具强度抗老化、易损程度上、质量、防潮性和使用操作简易度上均要有良好性能。带电工具中的绝缘工具一般分为2种类型,分别为软质绝缘工具和硬质绝缘工具。其材料中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能够直接影响工作人员在带电工作中的安全系数。硬质绝缘工具一般是指以绝缘板、绝缘棒、绝缘管为主而制成的工具,其缺陷在于容易出现因电弧烧伤、变形和激烈撞击而使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的大幅度下降,所以应着重针对细问题进行检查。

3.4海拔特殊地区的带电作业防护

我国的地势差距分级明显,共有3阶梯,海拔高的地区例如:青海、西藏、四川等,具体的带电过程与低海拔地区基本相似,针对西藏青海等地的直流线路,可以通过吊篮水平摆入的方式帮助技术工作人员进入到等电位状态,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的位置采取不同的带电工作措施。例如:在青海供电公司的检查故障设施过程中,由于青藏地区的建设率低于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得到用以研究的数据量不充足,造成在作业过程中电压倍数是1.7倍的时候,青藏高原地区直流线路最小安全距离在3000m、4000m、5000m和5300m的地区,相对应的横担安全距离在3.4m、3.9m、4.5m和4.7m,工作人员在带电工作时,不断地细心采集有关数据并且采取相应的防护方案进行设施检查。

结束语

带电作业,简单来说,主要是指检测电网设备,检修及设备改造的有效方法,带电作业操作是确保有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技术策略。目前,我国特高压和超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在加快建设及运营,在这些状况下,带电作业研究也受到高度重视及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新设备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电作业关键技术发展速度相当快,这样使得我国带电作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范畅.高压输电线路运检工作技术难点与应对方法[J].低碳世界,2018(12):54-55.

[2]吴显青,万菲.基于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性评保浅析[J].科技风,2018(35):211.

[3]黄韬.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0):78-79.

[4]徐硕,王炜,王树军,李铁军.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的研究[J].电气时代,2018(10):70-71.

论文作者:池满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池满禄论文_池满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