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建设的新境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有关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境域论文,重要讲话论文,总书记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论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4)11-0016-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系统阐释,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处于重要节点,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有关论述,对于“必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集中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部分也包括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讲话)的有关论述,就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作出探讨。 一、从“两个巩固”上提升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底气与底蕴 200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两个巩固”的思想,即“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两个巩固”的思想,是对宣传思想工作性质和定位的阐释,同时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原理”课的性质和定位的阐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特别是“原理”课课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上,习近平指出,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能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三个事关”彰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进发展中的强大动力作用及其战略地位。“原理”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为教学内容和主旨的课程,而且教学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其理论意义、战略意义及现实意义更为重大。 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来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在思想理论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指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2](P234)“共同思想基础”的内核在于“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共同思想基础”集中体现。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讲,也是这样的道理:“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来讲,也是这样的要求:“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等。[2](P278)这些,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基本定位,也是对“原理”课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位。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1]这是习近平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同样也是对“原理”课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联系习近平2014年“五四”寄语青年大学生的讲话精神,更能深化“原理”课课程建设“大局”、“大势”和“大事”的认识。习近平指出:“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3]对于“原理”课课程来说,“大局”就是要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高度,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整体要求上,增强“原理”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势”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和当代价值,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大事”就是要从巩固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阵地的高度,增强“原理”课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夯实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思想基础。这些,应该成为“原理”课课程建设“要再努力”的基本出发点。 要对大学生讲授好“原理”课,在根本上,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的“看家本领”。在“原理”课教学中,面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新情况新问题,授课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的现象,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变化的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也存在着同大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成才实际相分离的现象。有时教师们尽管竭尽全力,但在大学生看来要么“不对路子”,要么教和学相背、事与愿违,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结局。有些教师原来拥有的“看家本领”,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有陷于“本领恐慌”的地步。这一“本领恐慌”,不是我们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不灵了”,而是我们把科学理论运用于实际、在与实际的结合和联系上“不灵了”;也不是我们的教学对象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疏远了”,而是我们的教学与大学生生活、思想、学习和成才的实际“疏远了”。党的十八大后,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及时告诫,“本领恐慌”的问题“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4]面对现实,“原理”课教学必须把克服“本领恐慌”、增强“本领意识”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原理”课教学在内容、环境、过程、形式和方法等方面,“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4]要在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教学的“本领意识”中,实现“原理”课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和创新。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强调:“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他指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4]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1]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对于从事“原理”课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讲,“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就在于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就在于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正确方向,就在于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教学对象和内容、方法、过程中的新问题,就在于着力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看家本领”的底气和底蕴。 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和把握的新要求 “原理”课明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习近平指出:“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特征就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相对于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而言,基本原理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概括,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很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丢。”[5] “原理”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为教学体系和教学基本内容。在“原理”课教学改革中,如何在进一步加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如何在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整体性上,更鲜明地、更显著地实现三个“体现”,即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革命性的高度统一”、体现“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概括,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曾指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6]从两个“才能”与三个“体现”的结合上看,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的教学,要有助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也要有助于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结合“原理”课教材体系,联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际,应该着重于马克思主义以下一些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关于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理,这是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包含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关于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原理,这是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包含了人类认识的本质、真理与价值、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及其发展规律的原理,这是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及其趋势的理论,包含了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社会革命和发展及其演进规律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的原理,这是社会结构及其系统认识的理论,包含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关于阶级、阶级斗争、阶级分析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这是关于现代社会分析以及过渡时期特征的理论,包含了社会矛盾分析以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特征认识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这是社会发展和动力的根本理论,包含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创造历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原理,这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奥秘及其绝对规律的理论,包含了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和基础的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历史趋势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包含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和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原理,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及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原理,这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包含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趋势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等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一样,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上,如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所指出的: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走上歧途”;另一方面“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活力,以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坚持下去。”[5]这两个“必须”,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阐述。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习近平又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2](P75)这里提出的两个“一定要”和三个“着眼于”的论述,是之前提出两个“必须”思想的赓续,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体现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精神。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在生产力理论上的新阐释,就是着力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动体现。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原理的基本方面内容。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7](P116)后来又提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7](P370)“讲全”生产力问题,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贯通于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全过程。在党的十六大,江泽民把“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要义。[8](P10)在党的十八大,胡锦涛把“必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确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2](P11)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习近平就代表新一届党中央宣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P70)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基本立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将承当的重大“责任”的庄重承诺。 生产力理论也是习近平系列讲话中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基点。在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阐释中,习近平强调,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根本目的。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等的布局中,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10]“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理念,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向。在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谈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11]“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是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理论的当代意义的新阐释。 在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的阐释中,习近平从“三个进一步解放”的结合上,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从“三个进一步解放”的整体上,更好地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全面地认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结果”,更深刻地理解“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2](P549)习近平对“三个进一步解放”的阐释,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新常态”思想是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的科学判断,是以转方式、调结构和以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手段,对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经济发展态势的新的缜密谋划。在根本上,“新常态”就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是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12]“新常态”所突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是以对中国经济新态势辩证认识和全面谋划的新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大胆探索的结果。能不能实现这个结合,结合得好不好,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科学精神,能不能深刻认识国情和世情的实际,并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中。“原理”课应该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科学精神,实现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和把握的新要求。 三、研读经典著作与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与实质 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修课,也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功。习近平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13] 对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问题,习近平作过深入的论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6]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强调:“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已经出版发行,这两部文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权威性教材,领导干部可以精读其中的代表性篇目。”[6]他还给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党的高级干部列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读书目,其中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还包括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粮食税》和《论我国革命》等著述。毫无疑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该成为“原理”课教师的必修课,也应该成为“原理”课教师的基本功。 习近平十分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5]习近平倡导要认真研读的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包括:《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习近平也十分强调:“要把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与学习《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紧密结合起来”。[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集中体现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论上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学习和掌握中,习近平提出过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问题,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14]他也对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过重要的阐述,2013年初,在党的十八大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2](P109)他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6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500年历史过程。这6个“时间段”就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中,习近平特别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他指出:“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6]党的十八大以后,他进一步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13]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努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和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和基本趋势,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地把握规律、积极地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3]哲学是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需要重要学习和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主要有: 一是特别“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3]马克思、恩格斯实现的哲学的科学革命,突出地表现在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社会,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全面而系统地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道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命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习近平强调:“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13] 二是特别“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运动,同对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和方法是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15](P724)列宁也认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16](P161)对当代中国物质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力的水平”的认识,为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质和文化的不断丰富,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指出:“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就是从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在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中,形成全面改革的整体方案和综合效应。如习近平指出的:“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13] 三是特别“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13]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也是唯物史观作出科学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提出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遵循。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给我们以最为深刻的启示就是;许多改革是由基层群众自发推动的、自下而上形成的,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让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样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接续推进、才能大有作为。在今年国庆65周年招待会的讲话中,习近平在论及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的八项工作中,把“必须坚持同人民在一起”放在首位,强调“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7] 在“原理”课中,要在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准确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更好地体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导向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基础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办好”的重要节点,“原理”课课程建设要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有关论述为指导,在“原理”课的教材进一步编好、教师队伍进一步建设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搞好上取得新的进展。标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党的十八大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