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中医医院 四川 蓬安 63780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6%要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9.3%,在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上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儿的病情,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值得参考。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辨证论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095-0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幼儿群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腹痛、发热淋巴肿大。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在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治疗中,把中医的治疗手段与该病的实际治疗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给予有效的辩证治法,从而科学的对患儿进行对症下药,促进治疗这类疾病的实效性、有效性的实现[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中所具有的应用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为2~9岁,平均(5.9±1.8)岁,病程2~9周;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4~10岁,平均 (6.8±1.7)岁,病程2~10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西医治疗的方式,一般药物为次利巴韦林,静脉注射,每日250ml的10mg/kg氯化钠注射液,头咆哌酮钠治疗量维持在每日25mg/kg左右,再加入10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患者山莨菪碱注射液0.1至0.2mg静脉滴注以解痉镇痛。2次/d,1个疗程为7d,需要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2实验组 给予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方式进行治疗,在患者实际的病情的基础上,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分型,可以分为脾虚气滞症、腹痛证型、湿热蕴结症、饮食积滞症。对于脾虚气滞症而言,主要遵循健脾化积、解毒散结、行气止痛的治疗原理,来展开治疗活动,一般的药物是:香连丸、橘皮竹菇汤,并且加碱治疗;对于腹痛证型而言,一旦出现小腹疼痛时,要使用温阳利水的真武汤,汤中包括了炒白芍、淡附片、生姜、茯苓各10g,同时加碱治疗;对于湿热蕴结症而言,给予患者消瘴丸合香连九加碱治疗;而对于饮食积滞症来说,给予患者用香砂平胃散、保和丸、积术丸加碱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治疗期间的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判定的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经过彩超检查后没有出现改变的情况,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有效的判定标准为: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了稍微的改善,经过彩超检查,风险患者肿大淋巴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显效判定标准为:患者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经过彩超检查,发现患者的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治愈的判定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彩超检查肿大淋巴结均完全消失。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时间的比较
实验组的发热时间为(2.1±0.3)d、腹痛时间(4.8±1.2)d、B超复查淋巴结消退时间(9.6±1.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发热时间(5.5±1.4)d、腹痛时间(8.1±1.6)d、B超复查淋巴结消退时间(14.2±2.2)d,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140例患者中,无效只有1例,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中无效有29例,总有效率为79.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作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大多数是属于病毒感染[2]。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腹痛、腹泻、发热、呕吐、便秘。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腹痛一般可以发生在腹部的任何部位。若已经被确诊,可以通过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等帮助治疗腹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病情的好转,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如果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症状未能好转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探查。若是因为沙门菌引起的患者,在形成脓肿或腹膜炎症状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手术进行引流,及时观察患儿的病情[3]。如今,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融入了中医辨证分型的具体治疗应用,在中医辩证方法的前提下,能够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分为四种类型,即湿脾虚气滞症、腹痛证型、湿热蕴结症、饮食积滞症。然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患者进行分类,针对患者属于何种类型来开展相应的治疗活动,大大的弥补了单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的缺陷。与此同时,中医辩证方法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改善人体健康的同时,也可以将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进行缩短。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热时间、腹痛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的比较上,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中医辨证分型在该病患儿的治疗中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西医治疗方法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手段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均具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手段在总有效率、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情况上要优于西医治疗方法,所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柳晓莉,徐向利,杨涛,等.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超短波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2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5,23(18):238-239.
[2]楼宏亮,周向峰,胡国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1):680-681.
[3]陈启明,高运金,杨秀芬.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 10(7):93-94.
论文作者:文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肠系膜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小儿论文; 时间论文; 淋巴结论文; 淋巴结炎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