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_科学论文

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_科学论文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思想论文,科学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地提请中国共产党人思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能否具有科学的态度,不仅关系到能否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精神实质准确理解,关系到能否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者关系准确把握,而且关系到能否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因此,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蕴含或体现着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身

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作不同的概括:从理论创造主体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它的创立者,但马克思主义又不专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应包括后继者们对它所作出的贡献;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学说;从内容体系上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涉及到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各种领域的完整的学说;从阶级属性上看,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又是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表现,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这一认定,进一步引申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最彻底、最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6 页)任何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都不是出于迷信,而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早就指明:“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0页)毛泽东用更加生动的中国化的语言表达了恩格斯的这一深刻思想,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4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都是真理,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由于实践的作用它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马克思主义同每个时代的实践都紧密结合,使自己根植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地发现新矛盾,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行新的理论提升,从而具有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能力。这种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能力,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和特有品格。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使我们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形式。

那么,马克思主义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从空间可能性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和本地区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本民族的特性和表现形式。列宁指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全集》第4卷,第161页)毛泽东将这一观点表达得更加明确:“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从时间可能性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地充实新的时代内容并具有新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既然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它就不能不反映出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从运行机制上看,上述两个“结合”又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没有实践这个基础,马克思主义既不可能有民族化的表现,也不可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这一规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质上呈现为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地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上述认识,使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是不断地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注意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坚持。这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中得出的我们应当具备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

邓小平是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思想结晶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邓小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而他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其重要的思想认识根源就是他具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这首先表现在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态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特别是我党历史上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情况,邓小平严肃地提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他指出:其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马克思主义是由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其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其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的立国之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其五,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其六,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同实际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其七,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自己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只知道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原话,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其八,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些论述,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革命性,又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前四条强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后四条则强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邓小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辩证的态度,是他成为邓小平理论主要创立者的重要思想前提。邓小平非常注重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信仰、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和结合起来。一方面他反复指出,不能丢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另一方面,他又把发展马克思主义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认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特别注重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概括新结论,终于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的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一概括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性。

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真正做到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个中心”和“三个着眼于”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江泽民总书记的这段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同时,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以下几点:其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仍然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方法;其二,既然邓小平理论是运用、坚持和发展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的理论结晶,那么,只有用坚持和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去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理论,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理论的实质。“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只有用坚持和发展的科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十五大报告作出这一论断的深刻含义;其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虽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但还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只有按照“一个中心”和“三个着眼于”,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才能促进邓小平理论的继续发展,才能推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标签:;  ;  ;  ;  ;  ;  ;  

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