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课文复述策略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课文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由“发现教学法”发展而来。顾名思义,就是强调学生自身研究,而不是仅仅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或教材内容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于它面向真实问题和复杂问题,重视研究和发现,重在学习而不是课程安排,强调学习内容的跨学科性和资源的多样化及科学过程技能的培养。其次,研究性学习体现的是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学习活动组织灵活,主要是小组学习而非个体学习,因而具有延时性与合作性的特征。此外,研究性学习还便于目标控制管理及逼真性评价,兼有验证性与反思性,因而便于课堂交流及先进学法和研究方法的推广应用。
鉴于人文学科的特点,对人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侧重接受式研究,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源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再将搜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并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因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观察、记忆、联想、表述及归纳总结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英语课文复述策略探索中的运用案例
进入高中阶段,伴随着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要求的提高,英语词汇量大幅度增加,阅读文章篇幅明显加长,许多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爱好者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词汇的记忆和练习题的完成已花去不少的时间,再要背诵课文或复述,学习负担确实不轻。这导致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放弃英语学习,英语成绩滑坡现象严重。鉴于中学英语尚属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阶段,大量的记忆和背诵输入仍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组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解决记忆困难,特别是克服对课文复述和背诵的恐惧心理,从而探索切合实际的、有效的复述策略呢?
1.确立研究课题及探讨研究资料的搜集
针对两名学生提出“背诵或复述课文有没有绝招?”的问题,启发诱导他们对此进行研究,确立研究的课题——“英语课文复述策略研究”,并由他们担任该课题的负责人。教师作为指导者参与课题研究,探讨确定研究资料搜集的办法;(1)观察同班英语学习优秀者课文复述或背诵的方法;(2)记录师长曾经介绍过的课文复述与背诵策略;(3)通过书籍及网络资源摘录有效的文章快速复述背诵法; (4)归纳自己曾经应用过的比较得意的背诵、复述技巧以及应用时的情感体验。
两名课题负责人按以上四种途径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分头搜集资料。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汇总小组意见。
2.分析与论证
经过一周的分头准备及与老师、同学的协商,两名课题负责人考虑决定通过以下课堂交流程序展开英语课文的背诵与复述策略研究探讨:
基于课堂交流,两名课题负责人和四名小组长一起归纳总结出四条有效的快速背诵复述英语课文法。
(1)生词提示法。利用课本附录中按单元分类的词汇表联想复现全文内容。
(2)问题串联法。即借助针对课文内容的五个W的问题提示快速背诵复述英语课文。
(3)关键内容表格提示法。把文章内容转换成关键词提示的表格,根据表格提示复述和背诵课文内容。
(4)提炼脑图记背法。该法分为两类:a.实物形象图。以空间为线索的文章可以将其内容转换成按先后出现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实物形象帮助提示。b.树状图。传记、说明、议论类等较复杂而篇幅又长的文章可以借助树状图帮助提示。复述者需要对全文加以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把握全文的脉络和各个分支的设置,利用关键词画出树状图,这样可以避免因线索中断而断开记忆或张冠李戴、顾此失彼的现象(如图)。
通过分析,研究者发现以上方法运用于复述时,复述者都必须对文章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但记忆效果较机械记忆好。在记忆的同时,复述者的理解能力、分类能力及概括能力等都相应得到了锻炼。论证表明,以上方法涉及的记忆符合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原理:方法的选取表明学生元认知参与了认知过程,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促成认知策略的优化。
3.验证与评估
为了验证和评估以上四个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者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就2001年版SEFC Book 3 Lesson2 Madame Curie一课进行应用验证。规定每名同学选用一种自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来记忆课文的第一段,记忆的时间为20分钟。结果发现每种方法都有人使用,但问题串联法、关键内容表格提示法和提炼脑图记背法选用者占绝大多数,具体数据见下表。
按抽查统计,提炼脑图记背法的记忆效果最好,记忆者背诵完整,所用时间短。但是学生需要接受脑图制作的培训,并且在透彻理解课文基础上自己产生脑图而不是应用现成的脑图,因而前期工作比较关键。问题串联法和关键内容表格提示法效果相当,记忆者能抓住句子的主要部分,但往往遗漏描述性短语或词汇。生词提示法遗漏最多,无生词的句段因缺少提示难以连接到的组块当中,很可能被整块遗忘。但是记忆方法的好坏也是相对而言的,有些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方法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记忆效果也不错。因此,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应加强多种记背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其应用的技巧。而实际应用时不能整齐划一、硬性规定使用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的喜好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任意选用,以“省时高效”为准绳判别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通过对英语课文的复述策略的研究,学生明白了集思广益的道理,领会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也体会到合作学习对自身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的促进和完善作用,因而也会由“乐学”转变为“善学”。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学生完全有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自身的努力、发挥集体的力量,积极主动地攻克学习上的难关,从而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而以上研究性学习案例就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此外,课题研究者从这次研究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体现了我们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参与者及帮助者。
生词问题 关键内容 提炼脑
方法 提示法 串联法表格提示法 图记背法
人数(共60人) 8
20 1814
选用人数百分比 13.3%33.3%
30%
23.3%
记忆准确率 60% 75.6%
72.8% 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