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新教材教学管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高一论文,新教材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秋季,我省开始使用人教社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笔者已经完成了一轮新教材(高一)的教学任务,现结合高一(上)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纠正对新教材的片面认识。
有人认为,新教材删去了学生学习困难较大的内容,新教材比旧教材简单,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1.从内容上来看,新教材高一(上)共含三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数列。在第一章中增加了简易逻辑,在第二章中删去了幂函数,把数列安排在第三章。由于学生对集合初步知识和函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了解,而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把它安排在函数之后是合理的。从内容安排来看,承前启后,坡度平缓。
2.在习题的配备及编排上,新教材变化较大。新旧教材虽然将习题大致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三大类,但新教材的复习题,分成A、B两组,明确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B 组题中吸收了近几年来的高考成果,选用了一些高考题,有相当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需根据不同的阶段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新教材还附有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内容涉及集合的元素个数、函数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分期付款中的计算等等,这些问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学生要弄清这些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这些问题使他们感兴趣,他们必然会去探索、钻研,有时也不免问得教师张口结舌。
由此可见,新教材虽然起点较低,但标高却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推向不同的档次,因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分层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说,新教材“下可保底,上不封顶”。
二、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克服新教材万能的思想。
有的人对使用新教材过于乐观,甚至认为新教材是灵丹妙药,用了新教材,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定上得快,教学效果会大增。我校是市属重点中学,从我校使用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成绩不容乐观。全级有962 人,段考及平时测验,不及格人数在250人至300人之间。上学期期末考试前,虽然我们认真地进行了扶差工作,但仍有230人不及格。这说明, 即使有好教材,要提高教学质量,仍需有好的教学方法。新教材是针对全国的一般情况编写的,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各校的生源、设备、师资力量也千差万别。我省的高中都在扩招,这使得形势更为严峻。为此,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下两点:
1.找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做好高中起始教学。新教材的开篇是集合,初中教材已有涉及,比较适合学生的胃口,但他们往往数学语言不严谨,推理不严密,对集合的表示不容易掌握。我在教学中,适当放慢进度,精讲多练,开始阶段多做一些作业的评讲,尽量不要让疑难问题在学生中积累太多。在讲函数概念时,我先复习初中给出的函数概念,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利用映射观点,让学生明确函数概念的核心,理解函数概念的三要素,这样做使新旧知识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2.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不要让教学留下隐患。比如,在子集概念教学中,讲清两种情况,向学生展示分类讨论思想。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数列的教学中,通过它们的图象,让学生掌握函数、数列的性质,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高中起始教学要特别加强。
三、正确认识新教材的意义,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有人认为,新教材在内容上仅仅是作了一些增、删、补、调。诚然,新教材对旧教材的内容作了增、删、补、调,但其意义远不在此。新教材在编写思想上比旧教材有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了数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材中穿插了阅读材料,引进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安排了研究性学习,渗透了先进的科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和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新教材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摆在显著的地位,更加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例如,除正文外,还通过《小结与复习》中的参考例题,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等。
3.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材的每一章首先框出一个实际问题或一个数学典故,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掌握本章的知识,然后明确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每一节的正文描述,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先作渗透,后讲理论、概念,加强应用。教材及习题坡度平缓,有些习题采用一题多问,由浅入深的编写方法。
根据教材的编写思想,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了一些实际问题,力求避免培养学生能力只停留在口头上或纸上的现象。例如,在“研究性课题”及“实习作业”教学中,让学生先分组进行自主探究,然后交流整合,再指导学生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把班上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