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舞蹈作品的表现力论文_孙然

浅析如何提高舞蹈作品的表现力论文_孙然

孙然

广东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 舞蹈被视为形体艺术,它的价值是通过舞台这个媒介,借助于舞蹈演员的表演来实现的,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对于舞蹈演员来说直接影响到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本文简要阐述了舞蹈作品与表现力的关系,并针对性指出舞蹈作品中所需要具备的表现能力,希望通过有效的方法提升与全方位运用舞蹈作品表现力。

参考文献:舞蹈表演,表现力;舞蹈作品

前言

舞蹈能够成为一种抒发情感的表情艺术,其作品的表现力是舞蹈艺术的基石,指的是在创作和表演舞蹈作品时,舞蹈演员通过各种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他们的内在主观情感,舞台表现力也是一个舞蹈演员实现外在形态美跟内在情感美的和谐统一,是舞蹈的动律、动态、动力等可视性的外化形式。想要完美的诠释整首舞蹈作品并充分表现其中的内在灵魂,除了需要具备扎实深厚的舞蹈功底之外还需要拥有强烈的舞蹈作品表现力。

1.舞蹈作品与表现力的关系

1.1表现能力的重要性

表现力是舞蹈表演中的核心表演能力,舞蹈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表演的载体,传递情感、表现内心中的审美情操,诉说人物独特个性,其舞蹈的表现能力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1.2作品与表现力的关系

表现力是演员的重要能力,是表演者运用身体将编导设定的情景传递出来的一种表现能力。作品中的表现力体现了演员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为编导提供创作灵感,为作品增光添彩。编导从生活中读取素材,通过演员表演的身体表现能力将自己的编创意图、思想内容,传递出来,创作出高于生活的思想产物。作品既是检验演员表演能力的重要途径,又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予以实现。舞者在生活中感受和体验生活,获得养分,将真情实感融入作品中。作品与表现力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作品没有好演员的表现黯淡无光,而演员的表现力不足作品也毫无精彩可言。

2.舞蹈作品中应具备的表现能力

演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舞蹈表现力的物质基础,成熟的舞蹈表现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身体具备基本能力之外,优秀的舞者还应具备准确把握作品风格、主题动作、节奏处理、技术技巧等多种能力。表现能力的高低强弱基于舞者的综合水平,没有表现能力表演也称不上舞蹈表演。

2.1动作风格的表现能力

在舞蹈艺术中,风格即动作特点。例如:芭蕾舞中某一姿态要求Croise 后点地,五位手,除了开绷直外,头的位置直接成了风格是否准确的标志。因此,动作到位,则风格显现;动作不准,则风格不纯。风格在《现代汉语辞海》中的定义为:“①气度、作风;②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我们通常在谈论舞蹈风格时,实际上就是一个舞种或一个舞蹈作品独特的思想内涵与动作特点,即舞蹈“个性”。因此,舞者需要准确把握所表演的舞蹈作品的风格特点,才能准确表现舞蹈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2.2主题动作的表现能力

主题动作是指在舞蹈作品或形象中贯穿的核心动作,具有鲜明性、形象性和典型性等特征。通过在舞蹈作品中的不断反复再现,从而起到表达作品主题思想刻画舞蹈形象的作用。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编导对主题动作的提炼和选择,因此,舞者如果想准确表达出作品的表现内容与思想内涵,就必须准确地表现出舞蹈作品中的主题动作,这需要舞者日积月累的学习与观察。随着舞者舞台经验的积累与生活阅历的丰富,对舞蹈主题动作的理解与运用也会随之增强,表现力也就会增强。

2.3作品节奏的表现能力

不同的舞蹈有其独有的节奏方式,因此,舞者若想完成一个舞蹈作品,就必须掌握其独特的节奏特点,感知节奏产生的某种动律变化,把握节奏的旋律情感,才能抓住节奏的感觉,表现出姿态各异的动作。此外,节奏的变化也可以引导和改变情感,通常情况下,欢快、喜悦、兴奋等情绪多使用快而活泼的节奏;激动、愤怒等情绪较多使用时快时慢的有重音的节奏;悲哀、恐惧等情绪的节奏则通常较为缓慢而悠长。例如,《中国妈妈》在开场时激昂尖锐的节奏表达着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之情,《小溪江河大海》轻柔的节奏和旋律抒发着生命自然流淌的畅然之感。

2.4技术技巧的表现能力

在作品中,技术技巧的选择与运用是提高作品表现力的重

要因素,对刻画人物、深化身体语言,增强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十分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芭蕾舞剧《蝙蝠》中餐馆舞段的表演,以饰演餐馆服务员形象为例进行剖析:其技术技巧可分三种,一为动作类技巧,舞段中的空中舞姿及对肌肉的控制能力的动作技巧使观众为之一振;二为表情技巧,舞段中合理运用适合人物身份特征的表情使饰演的角色形象更加鲜明;三为人物心理表现技巧,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控制把握,升华人物形象,达到“活灵活现”的表演效果,使观众对人物认识更加饱满。

2.5二度创作的表现能力

二度创作是指舞者在表现舞蹈作品中,既遵循导演的要求,又有自身对舞蹈作品独特的见解与再创造,以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使舞蹈作品与舞者表演更加融合。二度创作是对舞者的高阶要求,一名舞者若想对舞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其自身必须在掌握一定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驾驭自如地对原作品进行独特理解与感悟,且不违背舞蹈编导的创作理念的前提下,进行自己的再创作。

2.6身法韵律的表现能力

身法韵律是身体运动之法则,并在一种规范的动律中舞出动作之韵味。不同的舞蹈种类都有自己的运动法则,每种风格都有其最合乎规律的动作韵律路线,围绕这个路线所产生的动作效果也最为规范、准确、科学,最“到位”。中国古典舞多强调身体的“法”与“韵”,以表现身体动作动律动势的“根法”和内在之“气韵”。在作品中,运用身法韵律来精心雕琢动作,使动作更加可看、完整,更加生动细腻。人物特征更加鲜明、可品,更加神形兼备。

2.7身体肌肉的表现能力

舞蹈表演中,运动着的骨骼肌支配着身体的动作表现。身体肌肉线条分明,有质感,有表现力。舞动中,肌肉控制着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当表演者的肌肉能力不能完成作品中的某个动作时,就需要加强局部肌肉的训练,直至完成动作达到极限美;肌肉也控制着情绪的表达,主导着连续不断地发出情绪的信号。比如我在表演《黄河母亲》时,开场一束光下母亲听到噩耗时悲痛情绪的表达,那种从心里发出的震颤传递到身体,并从脚下传递到头顶,持续悲伤反复颤抖就需要肌肉的控制力与耐力,并随着情感的发展始终贯穿,把控身体动作的尺度。可见肌肉控制力与表现力会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使人物情感更加丰富。通常情况下,一名舞者想要表演一部舞蹈作品,除了需要具备以上的表现能力外,还需要了解编导对作品的编排意图与表现内容,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作品的中心思想。但如果一个舞蹈作品的动作编排方式过于抽象,舞者无法理解编导的想法,其他辅助元素(如服装、音乐等)也无法帮助舞者理解作品含义时,舞者就需要对编导所创作出的作品拆解分析,把抽象的动作含义实体化,使思维层面上的构思转化为有实际含义的舞姿,最终实现作品表现力完全表达。

3.作品表现力的运用与提升

作品表现力是舞蹈表演的综合体现,一个优秀的舞者通常会运用以上的表现能力并经过三个阶段来诠释一个作品。第一阶段为对动作路线的处理阶段,将舞段中最具有价值的动作及运行轨迹提取出来着重表现;第二阶段为对音乐的掌控阶段,对音乐与动作进行不同的节奏处理,呈现不同的表现效果;第三阶段为对作品人物的把握阶段,舞者结合自身对人物的理解程度运用表现能力对舞蹈作品中人物进行演绎,从而达到提升舞蹈作品的表现目的。

以现代舞《波莱罗》为例,舞者通过圆形的台子以及周围群舞演员的暗示,将观众带入作品所设定的环境当中,对编导意图和作品意图做出了充分的理解与诠释。经过以上三个阶段并运用综合表现能力体现在:对舞蹈风格的把握方面,作品通过动作融合音乐的特点形成其独特的身体律动与创新的表现形式,始终抓住观众的眼球;对主题动作的运用上,舞者通过牢牢抓住主题动作、深入理解主题动作,充分展示了对身体的运用能力,并加强了舞蹈动作的张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节奏处理上,舞者做到了把握每一个节奏点与动作点的契合,把动作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将动作音乐以及呼吸做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对技术技巧的把握上,选择与完成的技术技巧对作品有提升观感的作用;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上,舞者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与大胆发挥,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表现潜力。凡此种种表现力在此代舞作品中都有体现。一个流传于世的作品,经过编导极致的编创手法和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打磨与修改,加上演员真实的肢体语言与音乐赋予的真实情感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作品出色的表现力。

4.结束语

一个含金量高的的舞蹈表演作品,除了要有独特的构思与设计以外,舞蹈演员的表现力也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作品的精彩程度,更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它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者借助身体语言,诠释舞蹈内涵以及表达情感的能力,舞蹈演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舞台表现力,才能在台上完美地表演, 激起观者内心的情感体验,诠释一场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肖灿,刘德欢.舞蹈艺术中的情感表现[J].艺海.2013(08)

【2】皇甫雯.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J].音乐时空.2014(01)

【3】张立光.浅谈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2(18)

【4】程思.初探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与身体表现力的结合[J].戏剧之家.2017(08)

论文作者:孙然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提高舞蹈作品的表现力论文_孙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