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700
摘要: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具体依据建筑工程需求,这种施工技术方式不仅优化整体建筑结构,增强整体建筑结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施工效率,该技术方法应在各类建筑工程中获得大量应用,因此开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重点解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优势及应用流程,旨在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预制构件;施工技术
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概念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简单通俗的说就是将原先复杂繁琐的建筑施工技术简洁的分为两个环节即预制与装配。预制是指工厂根据建筑构造的要求,提前对建筑原材料进行加工。装配是指在指定建造地点,工厂将之前已经根据建筑结构要求的加工好的建筑构件进行组装。在我国市场上当前主要使用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有两种结构体系,一种是通用型,另一种是专用型。通用型结构体系与专用型结构体系各有各的优点。可以满足不同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总体来看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通用型结构体系,专业型体系是在通用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建筑的特色功能。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预制装配式建筑减少了材料的消耗
在建筑工程建设和施工中,装配式建筑一般在工厂中完成内外墙板、梁、柱和板等结构的生产和加工,这种施工方式可有效减少模板用量。另外,在工厂内部完成构件的预制工作也可减少混凝土、钢筋和水泥的用量,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一方面降低了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2.2缩短了工期
施工周期较短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较为明显的优势,吊装梁、板和柱时只需要4~5个施工人员就能完成所有的施工环节。且单个构件组装一般只需要0.5h。若工程量较小,则每天可完成2~3层主体结构的吊装施工。对于非大规模的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要比现浇结构建筑施工周期短6个月。
2.3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而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减少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问题。所有的构件均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完成吊装工作,施工时间短且噪音小。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还可避免传统建筑形式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所造成的水污染。
2.4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大开间和小隔断的设计方式,其根据用户居住的基本需求为基础对房间进行规划和布局。不仅如此,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室内墙体主要采用轻质隔墙,其也有效增强了空间分割的灵活度,满足了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个性化需求。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流程
3.1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
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作业阶段,要求施工人员针对混凝土浇筑磨具以及预制构件内部钢筋材料实现严格质量检查,混凝土磨具及钢筋材料质量达到建筑工程建设需求,然后实施刷漆涂抹工作,重点在预制构件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隔离剂,然后再开展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作业,其能够有效保障混凝土浇筑均匀性。同时浇筑作业开展前,施工人员应针对待浇筑预制构件实施严格质量检测,假使浇筑作业时预制构件发生明显变形情况时,针对这种问题,施工队伍应当停止整体浇筑作业,然后开展相应问题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预制构件混凝土结构实施有效补救,进而降低变形问题对于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另外,具体浇筑作业阶段,施工队伍可采用插入式搅拌方式,其要求插入搅拌设备对于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结构及稳定性均不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预制构件混凝土相关施工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重点针对预制构件实施表面养护作业,进而确保整体作业质量达到工程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构件运输和储存
预制构件运输及储存阶段,重点实施预制构件加固处理,并添加各种缓冲材料,运输路线尽量选择平坦道路,并且保证预制构件储存空间干燥性及封闭性,防止出现预制构件储存受潮情况。
3.3预制构件吊装作业
通常预制构件吊装作业流程常采用湿式系统以及干式系统,其中湿式系统操作作业具体为设置预制构件安装小样,然后依次开展预制柱、预制大梁、预制小梁、楼板、建筑物外墙、阳台以及楼梯等安装作业,再完成混凝土浇筑、电气设备安装以及灌浆处理等工序。湿式系统作业相对复杂,其主要在建筑墙体保留相应的锚筋,保证锚筋可深入叠合现浇层,接下来开展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楼板与建筑物上部使用现浇混凝土浇筑方式,其余部分则利用铁件进行连接,这样使得建筑下部能够与铁件之间保留一点间隙,提升整体建筑抗震能力。
3.4预制构件之间连接作业
实际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阶段,用于预制构件连接方式及相关技术较多,本文选择较为常规的连接方式进行阐述,具体为机械式连接方式以及现浇式连接方式,其中机械式连接方式重点利用机械式持续套筒实施预制构件连续性灌浆作业,灌注大量高强度低收缩性混凝土,实现预制构件有效连接,其不仅加强连接位置稳固性,还可达到相关工程质量及安全要求,但上述连接方式针对预制构件使用的钢筋质量要求过高。现浇式连接方式应用较多,这种连接方法主要用于连接一些预制构件,并针对混凝土浇筑模型具有一定要求。具体预制构件连接阶段,施工团队根据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筛选适当的预制构件连接方式,进而确保预制构件连接作业达到工程要求。
4施工过程中关键的技术
4.1建筑中的预制窗体
预制窗体的施工在整个建筑施工技术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有效的把预留螺母在窗体上连接起来,这样就反映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去大量的使用吊耳与螺栓。并且在进行实际的连接过程中,我们需要把窗体构件在相应的位置进行全面的连接。而且在连接过程中还需要去不断的调整窗体的方向,把窗体螺栓准确的插入墙板上的孔内,这样不但可以突出预制装配式技术存在的优势,还可以让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4.2剪力墙施工
建筑工程抗震方面的性能和施工质量都直接受到预制构件连接程度的影响,在整个施工技术过程中会不断的利用螺栓来进行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并且构件之间的精密程度也会不断的增强。部分插筋在下层板上预留出来,可以让构件在安装的过程中逐渐的渗入到预留版的螺栓孔当中,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会把水泥砂浆灌输到螺栓孔中进行封闭。而且在利用这项施工技术的时候,还需要把螺栓以及剪力墙的位置在整个构建中心有效的连接起来,这样对于后面项目的展开才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剪力墙的坚硬程度和它的稳定性。
4.3叠合板技术
预制叠合板技术是整个施工安装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形式,在进行实际的安装时需要离作业层30cm左右,并且要想要避免安装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差,就要去全面的进行调整叠合板安装的方向,同时还要避免大量的浪费施工材料和严格的控制好施工所用的成本,同时在施工中还要不断的加强和保护好叠合板。在进行双层构件的安装时,也需要去结合实际的情况去进行双层支架的设置,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去对预制装配式施工质量进行提高。
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施工周期过长而且质量低下方面的问题,对现代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存在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它在施工技术方面具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也为我们国家建筑行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超.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253.
[2]马明均.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中BIM的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7(13):96~97.
论文作者:林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预制构件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方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