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论文_姚斌,张安冬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论文_姚斌,张安冬

山东万斯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如今,建筑行业逐渐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可以工厂化生产建筑整体架构,再现场组装,所以高质量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增加建筑行业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朝着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优势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集中预制施工以及统一生产装配、预制有更高精度的结构构件等技术的支撑下,能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从而形成显著的质量控制优势。换言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能提高单个构件的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如在传统的施工中,外墙板施工往往会出现开裂、空鼓、渗漏等质量通病,还有房间尺寸偏差,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外墙板就能直接制作成装饰性的外墙面,减小窗户洞口尺寸误差,且窗户安装也更加精确,预制构件能保证安装窗户时严丝合缝,彻底解决外窗渗漏这一质量问题。另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部件在其工厂预制环节随时控制材料性能,包括耐火性、防潮性、抗冻融性以及保温隔声性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每一道施工工序能如机械设备的安装一般,随时检查施工精确度,确保工程质量。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切实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是控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的基本前提。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科学规划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所需电源、水源,统筹安排施工现场的道路、围挡、构配件堆放地、作业场所等;按照总体的施工计划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制订采购及加工原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计划;依据不同工程施工阶段列出各种劳动力计划,绘制好分布劳动力的图表;做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技术准备,包括技术培训、会审图纸、测量与计量施工方案、检测、试验等;明确主要的施工方法,按照建筑工程实际分阶段将施工流水段划分好,再依据施工阶段科学选择大型的机械设备,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数量等。

2.2优化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涉及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在吊装预制墙板之前要先吊运钢筋,并把内墙钢筋优先绑扎好,再吊装预制墙板,预防吊装构件受到消极影响;在完成钢筋绑扎之后要精确校正预制墙板,预防在绑扎钢筋时因扰动预制墙板的支撑件而导致构件发生位移;先合模内墙模板,再安装外墙暗柱模板;放置现浇墙体叠合板的范围应控制在浇筑混凝土时高出叠合板底标高10~20 mm的位置上,且吊装叠合板之前应进行弹线切割,以便放置好叠合板;在吊装叠合板时,为预防叠合板甩出墙体暗梁纵筋,应在抽出纵筋之后再吊装,完成吊装之后重新绑扎。

2.3控制各种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除了施工技术以外还包括材料、机械、人员等,只有控制好各种影响因素,才能控制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3.1控制材料的质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涉及的材料,尤其是预制件、临时支撑系统、吊装构件等,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质量过关之后才能进入施工工序。

2.3.2控制机械设备的质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会使用大量机械设备,应全过程监控这些机械设备,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的、可靠的、安全的范围,并保存相关记录。在选择机械设备时要以满足实际施工需求为前提,同时合理使用施工机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3控制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控制人为因素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中之重。控制人为因素的措施包括:增强人员质量意识,依托持续的质量教育,或播放施工现场质量事故案例,或分析施工人员发生事故的原因等,让施工人员直观体会不重视质量的后果,自觉增强质量意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注重施工技术交底,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施工人员实施操作前的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新方法等培训,全面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使交底到位;加大质量监督与管理力度,在完善各阶段质量监督细则的基础上留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使质量监督与管理能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禁资质不合格人员进入施工岗位,执行有效的奖惩措施。

3装配式建筑施工细节及质量控制

3.1装配式构件的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到场后,认真对构件的规格、尺寸、抗压强度以及预留钢筋和预留孔洞等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复核检查。

3.2测量放线

利用相关仪器、钢尺等测量工具,按照施工图纸准确划线。按照现场吊装方式、起吊位置和吊装细节,严格控制预制构件落吊位置,按照图纸要求落到准确位置。

3.3制订了详细的施工工法和细部做法

施工中严格按照安全施工和高品质施工标准执行,从而达到标准化、产业化、物流化且专业化的高效率施工。

3.3.1预制柱安装施工

预制柱起吊过程应缓慢,确保柱平稳,正确引导其内钢筋套筒与预留钢筋试对,待施工人员确认无误后,安放预制柱,确保预留钢筋完美进入钢筋套筒,用刚垫片调整吊装上预制柱的垂直度,采用橡胶锤调整控制柱底面与平面控制线对准,并用斜撑以及螺栓固定的方式对柱进行固定。

3.3.2预制梁安装施工

叠合梁吊装安装前,查看支撑高度与控制轴线是否平齐,控制吊索与梁的夹角不小于60°;先主梁后次梁,同一支座应按梁底标高由低到高顺序吊装,并在距离作业面200 mm左右,对水平度进行调整;做好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连接钢筋相互错开连接。

3.3.3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

叠合板吊装时,应按顺序吊装,确保叠合板平稳;并在距离作业面200 mm左右,稍停顿,对水平度进行调整;保证楼板预留钢筋与预制梁的预留钢筋错开,缓慢放下,准确就位,误差控制在2 mm,用临时支架支撑并调整好标高。

3.3.4预制楼梯板安装施工

预制楼梯板吊装时,在距离作业面200 mm处,稍停顿,调整楼梯板方向,用水平尺检测水平度,并通过吊具进行调整;将楼梯平台预留钢筋与梁箍筋相互错开,就位时缓慢操作,避免楼梯板震折受损;采用撬棍微调校正位置,误差控制在2 mm内,用临时支架支撑并调整好标高。

3.4构件节点连接质量控制

(1)在对预制柱和预制墙的钢筋套筒进行灌浆时,灌浆料拌和要现取现用,在进行拌和时先要在搅拌桶内先加80%的水,进行搅拌,搅拌的时间大约为3~4 min,然后再加入剩余的20%水,搅拌均匀后静置排气,再进行灌浆的操作。(2)灌浆料的使用温度为5~40℃之间,并且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阳光的直接暴晒,其初凝时间大约是15 min;在冬季进行灌浆操作,则要求室外的温度不低于5℃。(3)在进行灌浆操作前,采取洒水降低构件表面的温度,防止构件表面温度过高或过干燥;浆料从下口进行注浆待排浆口排出圆柱浆液且没气泡时,用橡胶塞对排浆口进行封堵,灌浆结束将灌浆口表面压平。

3.5构件节点现浇混凝土连接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和强度,对浇筑区域进行清扫和洒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预制柱和预制墙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浇筑,且小于2 m/层,采用木锤敲击配合微型振动棒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对于叠合梁、叠合板节点混凝土则宜同时浇筑,浇筑完毕12 h内应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N/mm2前,严禁踩踏或撞击支架。

3.6施工遵循原则

施工遵循先承重构件、后非承重构件原则,在电梯井等现浇部分完成后,安装预制构件,在节点连接处预埋构件,清理后现浇保证一体性。

结束语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凭借其施工速度快、能耗低、质量更有保证等优势,在国内被大力推广应用。在实践中,施工单位则要充分重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优势,探索更多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为今后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田川.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5(15):63.

[2]齐宝库,王丹,白庶,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6(5):28-30.

[3]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8-63.

论文作者:姚斌,张安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  ;  ;  ;  ;  ;  ;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论文_姚斌,张安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