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黄山实验小学 256200
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源自人的天性,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用心思考和尝试。
一、锤炼教学语言 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性
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我展示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次试讲】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祖国有多少个民族?学生:56个。老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知道的民族?学生:侗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回族、满族。老师:你会唱他们民族的歌吗?多媒体播放藏族民歌、傣族民歌、舞蹈,老师引导学生唱民歌、跳民族舞。老师介绍:藏族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以歌舞为伴,民歌抑扬顿挫;傣族生活在云南一带,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老师:同学们知道很多民族,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民族——鄂伦春族(板书)。想不想听听鄂伦春族的音乐?老师简单介绍鄂伦春族。下面我们欣赏一下鄂伦春族的音乐。
【修改后的教案】老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知道的民族?学生:侗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回族、满族(老师点评:藏族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以歌舞为伴,民歌抑扬顿挫;傣族生活在云南一带,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老师:同学们知道很多民族,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民族——鄂伦春族(板书)。老师简单介绍鄂伦春族。下面我们欣赏一下鄂伦春族的音乐。
通过第一次试讲发现,第一个问题:没有多大意义,几乎地球人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因此,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想想问题的价值在哪里,不要为了互动、为了一个很简单明了的问题绕很大的圈子。第二个问题:你会唱他们民族的歌吗?想不想听听鄂伦春族的音乐?这样问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但不一定是他所说的这个民族的,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就要引导、指导,这样下来,导课的环节就显得非常复杂。可能会很好地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但是,教学时间的安排会出现偏差。因此,对这样的问题尽量少问,甚至不问。做了修改,修改后的教学设计简单明了,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也能够非常明白的理解并能够很快地按提问回答问题,不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我任教的三个班人数比较多,并且每一个班都有非常活跃的孩子,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学环节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设计的整齐划一,显得呆板,也不能设计的灵活较大,让那些活跃分子钻了空子。
教学导入:按照以前的惯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课的导入环节往往会设置和直接问有关的知识,然后会问一句: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想不想欣赏一下这首美妙的音乐等等。现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的课堂导入语变得简单明了,不那么问寒问暖地引出那些意想不到的学生回音了。
教唱歌曲:教学歌曲环节一样变得简单明了,用简单的语言提示或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示意,或者干脆什么也不说,就是学唱歌曲,要么跟录音,要么跟老师的琴学唱歌曲。学唱歌曲明确三步走:一是唱会歌曲,能够大体上将歌曲完整唱下来,这一环节,就是简单的教唱歌曲,减少老师的长篇大论,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完整地学唱歌曲。切忌在学生欣赏聆听个人曲的时候,老师在一旁进行“配乐诗朗诵”。二是唱对歌曲,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唱对歌曲中的难点和重点。这一环节可以是用最原始的教唱法,即老师教一句学生跟唱一句,一遍不行,可以再来一遍。三是对歌曲的进一步处理。这一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唱会、唱对歌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歌曲情绪、表现方式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处理。
三、恰当运用教学手段 提高媒体介入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为审美教育。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能够让孩子快乐地上音乐课。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实现。
多媒体的合理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应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媒体教学的合理介入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音乐课,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的艺术形象,通过声音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师生交往的有效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起点,缺少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今年我刚接手任教的三年级一班,虽然没上过课,但他们都认识我,于是我立刻面无表情地说:“现在开始站队!我数三下!”学生仿佛意识到了,立刻站好队,有秩序地走向音乐教室,到了教室门口,再次整队,然后让学生有秩序地进教室,直到这时,我都没有一个笑脸,学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就我以前的经验告诉我,第一次音乐课,如果学生太随便,常规抓不好,以后就后患无穷。看看效果不错,我趁热打铁讲起了音乐课的一些常规。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这个班的学生养成了习惯,并且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应该让学生对这门课、对教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正反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才能真正留住学生的心。
论文作者:李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老师论文; 学生论文; 鄂伦春族论文; 傣族论文; 音乐论文; 民族论文; 藏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