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党的建设_知识经济论文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党的建设_知识经济论文

简论知识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条件下论文,知识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发挥其先进性,领导中国人民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状况走上富裕繁荣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瞻望21世纪,我们党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挥其先进作用。这个新的历史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命运前途,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研究和探讨知识经济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知识经济的来临,使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成为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的基础。马克思早就指出,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政党及其科学的理论武器,是从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理论,坚持以辨证唯物论作为其世界观、方法论。党正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发挥其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推动了社会进步。为了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胜利,党的建设不是自发的、盲目的,而是一种自觉、自为的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并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实践的结果。实践证明,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党的先进性的最基本的保证。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人们创新能力的极大提高和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因而对自为性赋予新的内涵和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先进的共产党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就更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有继承性、辩证唯物论仍然是我们的理论基础,科学理论有时代性,哲学是时代的精华,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必须坚持的,而它的众多具体原理、结论又都必然会打上工业时代的烙印。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必然得到丰富和发展。比如做为党的理想、共产主义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二是实现“社会所有制”;三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3页)。这样的轮廓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使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知识的共享性使“社会所有制”成为必然;人的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人成为自由的人也有了物质前提。从而使共产主义理想更清晰可见,更坚定了共产党人的信念,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因此,运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去考察知识经济时代,又以知识经济理论和实践去深化唯物辨证法,加强党在新的历史时代的理论建设,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以保持其先进性的基础和关键。

然而,目前在党理论建设上,总的是仍处于滞后状态。改革开放20年了,目前不少理论难以或无法解释改革开放的实践及其成就。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模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展开的,这有着正面效应的方法论意义。然而从另一角度看,也说明改革的理论建设滞后的状况成为客观之必然。而理论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党内教条主义影响依然存在。历史上对教条主义的纠正,往往是纠正了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当时的突出表现,而对滋生主义的土壤、温床未加以彻底的清算。因而,坚持过时的理论观点而办坏了事只认为是认识问题,否定原有理论过时的原则可能成为异已分子;讲老话以“高举”自居,讲新话则充满风险;理论的发展只能是个别领袖人物的事,一般党员对此无所作为;如此等等形成一股顽固的无形的精神压力,严重妨碍我们党理论上的研究和更新。由于理论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实用主义泛滥,党内各级领导层中,不少人口讲“高举”,而思想深处总认为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研究理论之风甚弱,逐级照搬一些模凌两可,即可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解释的笼统口号去宣传群众,因而使相当部分党员和群众在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面前,觉得原有理论空白无力,不能解释现实,对理想目标认为“虚”而且“远”。

知识经济的来临,客观上使党的奋斗目标更清晰了,也向我们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经验证明,理论建设滞后势必会使党失去先进性,在实践上处于被动盲目状态。因而,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清除教条主义影响,直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方法论去把握,创造一个良好的党内风气和机制,鼓励理论研究,倡导解放思想,发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敢于修正工业时代过时的理论原理,进行理论创新。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用现代最新科技成果,用知识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去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这将成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到来在党的自身建设上一个带有基础性的问题。

二、知识经济的来临,使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成为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党的先进性的客观基础根源于以代表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阶级、群体作为其社会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体力劳动者在工人队伍中数量递减,智力为主的劳动者在数量质量上日益扩大和提高。这就使我党的社会基础产生逐步的微妙的变化。工人阶级知识化,体力劳动智力化,智力劳动者成了知识经济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如美、德等国,早在50年代后期,白领工人人数已开始超过了蓝领工人。21世纪这种趋势必然更为明显。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斗争的焦点、形式在转变,社会政治中心问题也在变化。未来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教育和人才将成为竞争的焦点,现在我们都知道以经济为中心是一个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但是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教育必将取代经济而成为各国社会的政治中心问题。这样的变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规律。现在在发达国家已初见端倪。因此作为始终站在历史前头的先进的共产党,必须掌握这种趋势,确立超前战略。而对党的建设来说,就是要把党内教育,把不断提高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放到根本和突出的位置上来。然而,目前这种观念在党内远未确立。表现为,党组织工作行政化倾向仍十分严重,只顾抓一些看得见模得着的“硬件”,而对象党内教育,人才培养这类“软件”的带战略性的问题,党中央虽有明确规定,但不少地方和单位仍是说的多做的少,往往流于形式,统一规划,要求与标准缺乏力度,未能形成有效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人治现象甚浓。以党校为例,我们党是执政党,本应发挥优势办好党校,使其成为有规模、有质量的教育阵地,但是投资和建设都远远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都是各级党委层层分散办党校,绝大多数的基层党委(包括县级党委)的党校,近几年虽有进步,但仍是一般只有几个工作人员,教学手段十分落后,教学质量不高,只是为了应付中心工作。尤其值得忧虑的是,目前党内学习风气淡薄,学风不端正,形式主义盛行,学习也被弄虚作假所渗透。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把学习理论当成负担,以干代学之风长期得不到纠正。现代社会知识信息加速发展和一些党的干部不读书、不看报的现象形成尖锐的反差。这些教育体制和不良风气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与现代对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相去甚远。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作为领导的党首先要现代化、知识化;而党的现代化又要靠党员队伍素质的现代化。况且,随着

知识经济的来临,如前所述,党的社会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已向知识化、智力化转变,社会斗争焦点向教育问题上转移。因而我们党员为了要始终保持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先进性,就必须从党内教育,党的学风、党员素质等问题上下功夫。作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来抓好这个党建的根本问题。

三、知识社会的来临,使完善党内民主机制成为党自身建设的关键。党内民主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4页)这也就是说共产党没有任何个人的或宗派性的利益。共产党员加入党更不能把党做为谋私的工具,否则这个党就会改变性质。因此党内应是充分民主和平等的,每个党员都对党负有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因此,民主决非只是对领导作风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一般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当然,在不同斗争时期,比如民主革命武装斗争时期和现在处于执政党地位,其条件大不相同。前者在民主表现形式上必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在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的历史时期,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都是人类历史上所未有的,从而给充分体现党的性质的党内民主以最以完善的环境。它一方面给予党内民主以更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又向党的建设中的党内民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看到民主是使党和国家不会“人亡政息”,避免重踏“先兴而后衰”的历史循环的基本途径,认识到民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方法。我们党领导长期所实行的群众路线,使党做到代表群众利益、集中群众智慧上具有了操作性。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又是党的光荣传统;既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又是一种能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制度。到了知识经济即将来临的时代,党内民主的扩展和优化,将更成为我们党保持和发挥先进性的基本机制。

然而,我国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和党内的“左”的错误的干扰,造成了把民主强调为一种手段、作风去认识和处理。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时,一方面往往过多地强调集中,忽视民主,从而实质上歪曲了民主集中制,使“集中”成为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指令;另一方面又把那些无政府主义、无组织纪律现象视为民主,从而讳谈民主,因而造成我们党虽然已处于执政地位,民主条件改善了,然而在民主内容的扩展,形式的发展等方面都滞后于时代与形势的要求。比如,一些可以实行直接民主的事情,却仍热衷于沿袭间接的民主方式;有效的民主监督制约机制迟迟未能健全;一般党员实际上只有执行重大决策的义务,而少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基层党组织的家长制作风甚至打击报复行为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当前党的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而随着知识社会的来临,在党内民主的发展上,应当明确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党内重大问题的决策允许和必须让更广泛的党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成为决策科学化的组织保证。二是党内信息沟通,从原来的由上而下单向或由下而上逐层反应为主的传递方式,转向上下,纵横双向反馈、选择、调节、为主的方式,从而使党内民主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扩展的改变,三是信息网络化的形成,必须减少党内关系的层次性,突破关系的间接性,强调关系直接性。为此要逐步改变党组织机构设置的“金字塔”框架,加大党内监督制约的力度,完善监督体制。四是信息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活动的透明度,因而使党内许多问题走向党员公开,从而更有利于促使党内外群众对当权者,决策者的监督,为抑制党内腐败现象,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总之,明确知识经济来临所带来的上面一些发展趋势、特点,我们在党建问题上就能因势利导,更好地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建设,从而保证在21世纪知识社会时代里,更充分地发挥共产党的先进作用,为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  ;  ;  ;  ;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党的建设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