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社会教师话语权分析_话语权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社会教师话语权分析_话语权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社会的教师话语权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新课程论文,话语权论文,课堂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很多对于传统课堂教师言语方式的抨击大都止于批判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语权威,但拨开表面化的权威外衣,教师话语的“言不由衷”及其作为教育实践者主体性存在的危机便彰显其中。

首先,从对我国中小学传统课堂的观察来看,教师在课堂言说的时候,较少是用“我”这个字眼,更多的是用“老师”这个词来代表其身份。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中的实然地位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社会代言人的角色,而不是个体的我出现的。作为社会代言人,制度赋予了教师绝对的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无非是这种制度性话语权,体现的更多的是貌似强悍的虚假权威。

其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特别是对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行改造的行为,并不是教师自身主体实践价值的参与和体现。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社会权力机关的强制性命令,也不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性要求所能完全左右的,但在教师的视域中,他们对课程文本的再阐释是以此为向导的。教师被置于客体地位,个人话语权被压抑甚至剥夺。教师在失声的话语权中用自己的脑子说别人的话,这样一来,教师很容易矮化成一个仅仅从事非创造性劳动的雇工。

作者认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话语权,更要注重教师的话语权。教师只有以个性化的“我”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对文本进行自我创造和释义,课程内容才能成为灵动丰富的文本。教师只有以主体性的“我”参与到课程改革中,与其他研究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才能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摘自《当代教育科学》(济南),2005.14.29~31]

标签:;  ;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社会教师话语权分析_话语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